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与常识判断的联系和区别

谢君分享

  在多次授课中,总是有很多学员对常识判断和公共基础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有很多认识,有些人认为它们基本没有联系,也有很多人认为,它们有一定的联系。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与常识判断的联系和区别,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与常识判断的联系和区别

  首先,它们是不同考试科目下的考试内容

  常识判断是公务员考试的内容,而公共基础知识是事业单位考试的内容。常识主要考查目的是测出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而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出考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党情、社情的了解程度、事业单位的基本知识、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知识和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前者更强调考查对知识运用的能力,而后者更注重考查对知识掌握的深度。

  其次,它们的考查范围不同,侧重点亦不同

  常识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东西不会太难,需要理解的地方十分的庞杂,有时甚至需要一定的发挥运用,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常识判断考查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会知识、有能力、懂国情。而且常识考查范围也往往不止测查上述这些方面的内容。公共基础知识涉及政治(包括时政)、经济、社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法律、历史、人文、公文写作、地理、环境、自然科技、文学作品(包括外国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点。需要进一步识记里面的多种知识点,加大对知识的理解,更多的考查了知识的再现和再认能力,综合能力考查力度相对加大。

  理解它们的不同点,可以用例题来观察,以哲学为例:

  【常识题 例题】2014-吉林(甲级)-7、美国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返老还童》,描述的是主人公本杰明巴顿一出生便如80岁老人一般,之后便越活越年轻,最后竟以婴儿的形态离开人世。但现实中,古今中外,从没有真正出现这一现象,这是因为( )

  A、人类还没有找到可以“返老还童”的神奇干细胞

  B、人类现有的医学、生理学技术手段还不可能实现“返老还童”

  C、“生-弱-壮-衰-亡”是事物发展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D、人类还没有真正找到“穿越”时空的技术手段

  本题的特点是知识直接的理解性,也可以说成是言语理解,不懂知识点,亦可以做出来。

  【常识题 例题】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这段话说明( )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

  而这些公基的题型,需要考生进一步理解一些哲学基础知识,并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才可以做出来。

  他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

  首先,都是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为依托,来进行考查的

  不论是常识还是公基都是以考查一定的基础知识点为依托的,不管是常识还是公基都是“陈述性知识”,这一点上有别于逻辑判断、数量关系等公务员常见考试科目, “陈述性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不需要过度的发挥,只需要“看见,并记住”即可,它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它的记忆过程是将新的知识融入进自己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进而掌握知识,这个过程就是输入,输入就应该不断的看教材,总结考点,然后以真题为主,进行练习,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点。

  其次,都是笔试中的重要选拔合适人才的方法

  常识侧重于知识的广泛性,近几年考查的难度不断加大,考察侧重于大量的人文知识,如从前省考出现过的“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么?“六亲不认”的“六亲”是那些?等等,这些人文知识体系庞杂,是实打实地需要用心用功,日积月累的。对于国家公务员来说,一个人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可以体现其个人知识的广泛程度,在处理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有百害而无一例,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也可以避开如法律、物理、化学常识过于专业,导致“片面”选拔人才现象发生,并能体现出公考对人才的选拔甄别之功能。

  有别于常识判断,公共基础知识一直以来,以考查知识点细致为特点,考查的范围固定会出现政治、经济、哲学、人文历史、科技等,但人文历史的比重多年来一直较低(除非是专门性的事业单位,如社科院的考卷,人文历史比重非常高),事业单位选拔人才一般都要考“通用知识”、“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其实质仍旧是在公共基础知识的范围,在实际考试中,常识的考试范围往往要大于公基的范围,但是公基对考试内容要考查的深度要深于常识。复习公共基础知识知识,需要大量的投入时间,按照不同的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要做到熟悉考点;进而大量的做市面上能买到的考试真题,做到题来即做,做完即会,不会接着熟悉知识,熟悉知识后继续做题,反复练习之后,才可以做到对知识点的了解,找到做题的“感觉”,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基与常识的区别

  一、考查目的:

  常识主要考查目的: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考查目的: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党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

  前者更强调考查对知识运用的能力,而后者更注重考查对知识掌握的深度。

  二、考查范围:

  常识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常识判断考查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会知识、有能力、懂国情。而且常识考查范围也往往不止测查上述这些方面的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涉及政治(包括时政)、经济、社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法律、历史、人文、公文写作、地理、环境、自然科技、文学作品(包括外国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点。

  但就上述两段话我们会觉得而这似乎也很相近,但在实际考试中,常识的考试范围往往要大于公基的范围,但是公基对考试内容要考查的深度要深于常识。

  三、出题形式和角度:

  下面我们就两道题来简单了解一下

  常识试题:俗话说“绣花要得手棉巧,打铁还须自身硬”,下列与该俗语哲理相同的是( )

  A、身正不怕影子斜 B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C、大水漫不过船 D、有理不在声高

  【解析】题干中的“绣花要得手棉巧,打铁还须自身硬”强调办事情需要依靠内因。四个选项中只有B“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以体现出内因”。

  要想解好这道常识题我们首先要理解题干中诗句的意思,然后还要找出题干反应的哲学道理,最后在从选项中匹配与本题干所反映哲理相同的诗句。虽然这道题考查到了哲学的中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但是如果我们不掌握这一关系原理,通过诗句的意思分析,我们仍然可以得到答案。下面再看这道公基考题

  公共基础试题: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其哲学依据是( )。

  A、 意识决定物质 B、 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

  【解析】C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原因、基础和源泉,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的哲学依据正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故C项正确。而A、B、D三项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要解决这道公基题我们就必须掌握好唯物辩证法中的相关知识,他主要考查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成熟度与深度。通过这两道题的比较我们就可以简单对两种考试的出题形势与角度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即常识更侧重考查分析运用的能力,而公基更注意考查对知识掌握的成熟度。

  综上所述,常识和公共基础知识点虽然重合的部分很大,但要考查的目的却是有所区别,在实际考查中也却表现出许多不一样的形势。所以考生们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而在应对两种考试时也要对症下药,针对各自的考试特点进行总结复习。当然要想真正应对好两种考试还要针对这两种考试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演练,这样才能在实战中取得胜利。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与常识判断的联系和区别“的人还看了:

1.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能力测验试题

2.广东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习题

3.公共基础知识与常识判断习题

4.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部分汇总

5.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常识

6.四川公务员常识判断训练题及答案

    90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