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

谢君分享

  人文,是人类创造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发展的结晶,人文常识是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组成部分。那么你对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一、

  一、汉朝科技文化

  1、张衡:

  (1)对月食做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2)地动仪:遥测地震方向。

  2、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3、华佗:麻沸散。

  4、《史记》: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

  1、南朝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2、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一部农书。

  3、范缜《神灭论》。

  4、王羲之:“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

  5、三大佛教艺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三、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

  1、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现存最早,唐868年的《金刚经》。

  2、火药:唐朝中期有了火药配方,唐末用于军事。

  3、唐朝接触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大衍历》。测定了本初子午线的长度。

  4、孙思邈《千金方》,“药王”。

  5、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6、敦煌莫高窟:世界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7、赵州桥:李春,石拱桥。

  四、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

  1、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

  2、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成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3、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风俗画的杰作,描写的是北宋都城开封(在河南,汴梁、东京)的繁荣景象

  5、元初,郭守敬主持编定了《授时历》

  6、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五、明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民主思想萌芽

  (1)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成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2、徐光启,介绍西方科学成就的先驱者,著作《农政全书》,与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测量法义》

  3、宋应星《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李时珍,《本草纲目》

  5、四大奇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

  六、清朝时期的科技文化

  1、清乾隆年间组织编写了《四库全书》,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类,共收录典籍3000多种。

  2、清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是“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的兰竹图尤为有名。

  3、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二、

  一、春节

  春节又称“过大年”。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除日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响 (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春节是展示民间百俗的综合性大节,既有迎喜纳福、阖家团聚、娱乐社交的习俗活动,也有祭祀神佛祖先驱邪免灾民俗事象。

  二、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元宵有张灯、看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

  三、清明节

  清明又称“寒食节”。农家多要上坟祭祖,培土植树。机关、学校也多在清明前后到烈士陵园扫墓或组织春游。

  四、端午节

  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家家要吃粽子,农村妇女、小孩有头戴艾叶,腕系花绳之俗。

  五、七夕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乞巧节。也被现代人称作“东方情人节”。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基础。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六、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是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中秋节的习俗有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放花灯等。

  七、重阳节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初九,是魏晋以后兴起的节日。主要有五种传统习俗:一是登高。二是插茱萸。三是饮酒赏菊。四是食重阳糕,食之谓可步步高升。五是开展敬老活动,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绵延不绝。

  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三、

  一、古代政治礼仪

  (一)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

  (二)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

  (三)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

  (四)相见礼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五)军礼

  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二、古代生活礼仪

  (一)诞生礼

  诞生礼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二)成年礼

  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三)宾礼

  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四)五祀

  指祭门、户、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门,冬祭井。

  (五)傩仪

  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是四季驱邪逐疫。傩仪中的主神是方相氏。两汉,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人文常识“的人还看了:

1.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

2.公共基础知识常识

3.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部分汇总

4.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库

5.公共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89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