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公共基础知识>

儿童用药的准则

玉凤分享

  小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全,在用药时有许多限制。除了给药剂量与时间外,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儿童用药的准则有哪些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儿童用药的准则的资料,仅供参考。

  儿童用药的准则

  止痛先问病因

  小儿腹痛属常见症
状,其中大多属于非特异性肠痉挛,但也不排除其他诸多病因,如急腹症、阑尾炎、胆道蛔虫、腹膜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胰腺炎等。社区医生或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服用止痛药,因为止痛片虽可使腹痛得以暂时缓解,但可能掩盖病情,如急性阑尾炎患者服用止痛药后,由于掩盖了疼痛而耽误救治,可能由单纯性阑尾炎发展为化脓性阑尾炎,甚至穿孔,导致急性腹膜炎。正确的对待方法是查清腹痛病因,对症下药,而不是单纯地止痛。

  退热药严控剂量

  婴幼儿高热,尤其是体温达39℃时。有导致抽风的危险,应该运用退热药。目前市面上退热药种类繁多,要详看说明,看准哪些适合儿童用,用量剂量应严格控制,剂量过大时,孩子容易出汗过多,导致虚脱。此外,体温升高对病原体也有杀伤作用,因此,不应一发热便用退热药。退热药只是对症疗法,应注意治疗病因,这才是退热的根本措施。

  抗生素莫问贵贱

  由于孩子抵抗力弱,易患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因此,抗生素应用普遍且用量偏大。目前应用抗生素似有“越新、越贵、效果越好”之说,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觉,应该是“什么钥匙开什么锁”,无论药价贵贱,只要针对病因、能治好病就是好药。为孩子选抗生素,要排除某些广告的误导,滥用抗生素只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耐药性,不利于康复。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按需补充

  家长给孩子补充最多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是维生素AD丸、维生素C、钙、碘、锌等,这些原是小儿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要素,但并非多多益善,长期过量服用碘、锌可导致急慢性碘中毒或锌中毒。

  补品类严遵医嘱

  有些家长爱子心切,热衷于购买保健品、补品给孩子服用,殊不知这些保健品所含成分不同、适应症不同,有些适用于中、老年人,却不适用于儿童,有些含有类雌激素物质,儿童服用后会出现乳房增大、阴道出血等假性性早熟现象,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至于患有慢性病或体弱多病的孩子,服用补品或保健品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增高药实属不必

  家长特别关心孩子体重、身高的增长,一看孩子不如同龄人,往往着急万分。身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种族、地区、疾病、营养、遗传、体育锻炼等,对于同一种族、营养良好、无疾病的儿童来说,父母身高往往是决定性因素。身高增长速度也与遗传有关。市面上为迎合家长心理,有增高仪、增高药、增高鞋垫等,为了促销,说得神乎其神,实际大多数收效甚微。事实上,只有在医生诊断孩子患有侏儒症(系垂体前叶或下丘脑病变导致生长激素缺乏)时,用生长激素才会有效果。

  宝宝用药的7项基本原则

  1、要明确诊断

  根据病情决定如何用药,尤其要考虑到儿童的用药特点及剂量。如小儿支气管哮喘可以应用麻黄素、肾上腺素类药物解除哮喘,但同时患心脏病的孩子就不能用,因为这类药物可使心跳明显加快,对心脏不利;又如患小儿感冒时,尽管速效胶囊疗效快、服用方便而为感冒药中的佼佼者,但婴幼儿神经系统、肝脏发育尚不完全,用了速效感冒胶囊易引起惊厥、血小板减少或肝损害。因此在选用药物时既要考虑疾病的需要,又要考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不利因素。

  2、选药时要有明确的指针

  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小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有效、可靠、价廉、易得的药物。不能用疗效不确切的药物,不要轻信广告药品,不要图新药、图贵药,因为新药的毒、副作用往往需要长期深入细致的临床调查研究,尽管新药上市前都做了如对胎儿的影响、致癌、致畸、依赖性、抗原性的研究,但由于时间的局限,还远不够。非那西汀在应用几十年后,才发现长期应用可致肾乳头坏死甚至肾盂癌的毒性反应。

  3、要掌握影响药物的因素

  如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口服还是注射);药物联用的相互影响(用药尽量少而精,尤其避免“撒大网”的用药方式);小儿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等。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以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4、不要给患儿随意滥用成人药

  儿童的肝、肾、神经等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损害或发生中毒反应。婴幼儿更应慎之又慎。如阿司匹林类解热镇痛药适于成人应用,若给患儿应用则不易掌握用量,一旦过量,会因出汗过多而造成虚脱。又如氨茶碱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成人用药尚需注意,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用后很易中毒。

  5、不要滥用小药:

  有些家长把一些小儿常用药称为“小药”,可以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有益于小儿的身体健康,这种做法实不可取。如抗菌药物不按时按量的滥用,会导致耐药性,一旦真正需要抗生素时,药物就起不到杀菌消炎作用了。又如一些消食化积的中成药里多含有大黄、黑白丑等泻药,盲目使用会影响小儿营养吸收。还有些中成药里含有朱砂,长期服用会引起积蓄中毒。孩子无论吃什么药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6、避免滥用某些滋补和维生素类药品

  家长的动机是为孩子好,如病愈后让孩子补补虚;在校功课多、学习紧,给予进补;让孩子有高大的体格身材,避免“三等残废”等,有的人甚至和邻居攀比给孩子进营养滋补,因而滥用如人参、人参蜂皇浆、冬虫夏草、维生素a等。殊不知,这早一支、晚一支的补剂把孩子推向了病态,如人参蜂皇浆之类制剂是公认的激素制剂,这些补品制造出了性早熟,并已成为儿科的新疾病,目前医学界对此束手无策,深感棘手。维生素a服多了,可影响骨的发育,使软骨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害,骨只长短不长长,原想不成为“三等残废”,却制造了一个地道的“三等残废”。

  7、用药时,要严密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

  因为小儿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要随时决定继续用药或调整用药或调整剂量,使用药更趋合理,争取早日痊愈,减少或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增强小儿身体抵抗力,给于必要的加强体质的治疗,并给于良好的护理,使疾病彻底痊愈。

  儿童高热用药原则

  因为儿童处于特殊的生长发育时期,容易发生高热。对待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发热,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体温39℃以上的高热儿童容易发生惊厥,且在发热时因病情变化快,故应及时应用药物治疗。但3个月内的婴幼儿,应慎用药物退热,宜多用物理方法退热。

  首选口服药

  儿童使用退热药需根据年龄、病情和健康状况选用恰当的给药方法、品种、剂型和剂量。一般医生推荐的品种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常见含布洛芬的品种有右旋布洛芬口服混悬液、布洛芬糖浆等,它们都是专门供儿童使用的退热滴剂、糖浆、混悬剂和颗粒剂,有分散性好、起效快、剂量准确和口感好等特点,儿童易于接受。药物使用说明书内容详细,用药剂量和每日用药次数对应不同年龄段和相应体重列出,注意事项清晰明了。给儿童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根据儿童体重或年龄给药。

  儿童发热大多由感冒引起,又多为病毒性感染,可以考虑中成药治疗,如使用小儿感冒口服液、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小儿清咽颗粒剂、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这些药物服用方便,具有退热、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等综合治疗效果,病情较轻时可酌情选用。中药退热虽比较安全,但儿童用药也要注意按说明书使用。 特别提醒:以前较为常用的阿司匹林现已不推荐作为儿童常规退热药,因为阿司匹林用于儿童,特别是水痘等病毒性疾病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少年时,可能会导致瑞夷综合征。这是一种以急性脑病合并肝脂肪变性为特点的一种严重病变,表现为肝损害和脑病,严重可致死亡。赖氨酸阿司匹林和精氨酸阿司匹林为阿司匹林的结合产物,毒性有所降低,可注射给药,见效快,可用于紧急情况,但3个月以上儿童禁止使用。

  家长不要“恨病吃药”

  退热药品种很多,有单一成分的,也有形形色色的复方制剂,但主要有效成分却相同或相似,故不宜几种药品同时使用。

  有些家长一听某种药物安全性好,就喜欢给孩子加大剂量,希望增加疗效,这是非常危险的。退热药剂量过大容易出现胃肠道症状,甚至引起肝肾功能损害。退热作用过强会引起出汗过多,体温突然下降可致虚脱。尤其是婴幼儿发热,须依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处方用药,或严格按照说明书,不可大意,切勿随意加大剂量,增加给药次数。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在推荐剂量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但剂量过大却可引起严重的肝脏损害。

  使用退热药后可适当让孩子多饮水,这既能满足儿童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也有助于药物的代谢与排泄,以避免和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特别提醒: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退热药物只能改善症状无治疗作用。因此,在使用退热药物时,必须同时进行其他有效治疗。

看了儿童用药的准则的人还看了:

1.儿童安全用药原则

2.儿童用药的计算方法

3.儿童用药的禁忌

4.健脾消食丸说明书

5.老人用药原则

    264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