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什么穴位促进女人排卵
女性身体其中任何一个部位功能障碍都可能导致不排卵,因而引起无月经、月经稀发、功血等,导致不孕。很多人都好奇按摩什么穴位可以促排卵。下面就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能促进女人排卵的按摩穴位吧。
穴位促排卵的简介
取耳穴:子宫、卵巢、肝、肾、脾、内分泌、脑点。方法:血虚失眠者配神门;心率缓慢者配心、交感;心率快者加耳迷根。常规消毒左耳,除去油腻,用耳穴探测仪或用探针探准所选穴位,将王不留行子用胶布贴在所选穴位上,用手指按压,稍有压痛感。先贴左耳,每2天换1次药,两侧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每天按压穴位3~4次,每次3~5分钟,以加强刺激,提高疗效。此法可奏调补肝肾之功。适用于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症。
主穴:归来、三阴交、血海。配穴:行间、太溪;配穴:足三里、公孙;配穴:命门、关元、太冲。药物:艾条适量。方法:上方主穴必选,经行先期者加配穴1;经行后期者加配穴;经行先后无定期者,加配穴。各穴每天施灸2次,每穴灸6、10壮,至月经正常为止。可奏补益肝肾,调经种子之功。适用于月经周期失常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排卵的含义
成熟卵泡发育到一定阶段,明显地突出于卵巢表面,随着卵泡液的激增,内压的升高,使突出部分的卵巢组织愈来愈薄,最后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外周的透明带和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这一构成称排卵。
排卵的日期
女性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天左右。下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算起,倒数14天或减去14天就是排卵日,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加在一起称为排卵期。例如,某女的月经周期为28天,本次月经来潮的第1天在12月2日,那么下次月经来潮是在12月30日(12月2日加28天),再从12月30日减去14天,则12月16日就是排卵日。
排卵日及其前5天和后4天,也就是12月11-20日为排卵期。除了月经期和排卵期,其余的时间均为安全期。
促排卵药的作用
1、克罗米芬: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克罗米芬50~150mg/日,连服5天,可能在停药后5~11天排卵。如雌激素水平低,可先用小剂量雌激素,己烯雌酚0.125~0.25mg/日, 连服20天,应用1~3个周期,以增加丘脑下部——垂体——卵巢系统的敏感性,然后用克罗米芬促排卵,能提高疗效。
2、雌孕激素人工周期:对一般月经失调而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可序贯应用雌孕激素作人工周期治疗3月,停药后可能出现排卵。
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HCG具有促黄体激素的作用,于卵泡发育近成熟时给药可促排卵。
4、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适用于丘脑下部分泌不足的无排卵者。应用微泵脉冲式静脉注射,脉冲间隔90~120分钟,小剂量1~5μg/脉冲,大剂量10~20μg/脉冲,用药17~20天 ,或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每日肌注50μg,连续7~10天。
需要促排卵的情况
促排卵其实也是有风险的,而且并不是所有有排卵障碍的筒子都适合用促排卵方法。如果是输卵管、宫腔问题导致的不孕,其实不需要采用促排卵的。没有更好的方法下采用促排卵,也建议大家不要一次性植入多个胚胎。
一次性生个双胞胎,看上去是很美,但其实风险也是蛮大的。促排卵一次植入两个或三个胚胎的话,胎宝宝在宫腔内的营养、生长发育都会有限制的,而且每多怀上一个胎宝宝,准妈咪分娩的时间会提早3周。这样一来早产的发生率是会增加的,胎宝宝可能会一定的有缺陷。
如果能正常排卵的话,自然是不用做促排卵的了。但是一些筒子可能会想通过促排卵生二胎,其实有这样的想法本身不是那么好的,双胞胎在肚子里没有什么事就是好,但是有什么变化的话可能就会出现令人十分遗憾的局面。
女性按摩五个穴位神奇疗效
神门
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
用补法,有宁心安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关元
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
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
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足三里
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
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
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
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