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企改革政策汇总
国企改革,是事关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这盘大棋的“关键一子”。国企改革的新发展是如何,关于国企改革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方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国企改革政策汇总,希望你们喜欢!
2017国企改革政策汇总
国企改革提速锻造核心竞争力
在全国国有企业效益微增长的情况下,北京市属国企利润强劲增长,显示出国有经济质量效益的显著提升。”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分析,这份亮丽的成绩单表明,多年来北京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努力开始步入收获期。
提质增效 瘦身健体布新局
“这片园区发展得太快,最近刚做的展板和视频内容都 过时 了!”在河北大厂金隅现代工业园,工作人员忍不住感慨。
九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成了各类高端建材“明星”云集的工业园,承接了金隅在京传统建材行业的疏解任务。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程中,市属国企在落实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走在了前面。
今年,市国资委建立了京津冀国资国企改革合作机制,与天津市国资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国企布局京津冀的成果遍地开花:首农三元工业园在新乐市正式投产,打造北方地区最先进、处理能力最强的奶产品生产线;北京现代沧州第四工厂竣工投产,相比北京现代在京运行的三座工厂,沧州工厂实现了环保、品质、智能的“再升级”,让汽车产业成为沧州“新名片”;首钢京唐在曹妃甸正打造国内最大单体钢铁厂,还将把唐山的淡化海水源源不断输向京城……市国资委还设立了首钢京冀产业投资基金,搭建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首都产业转移承接平台。
协同发展海阔天空,产能疏解势在必行。京煤集团关停王平村煤矿和长沟峪煤矿,化解煤炭产能180万吨,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2016年目标任务;首钢总公司化解外埠钢铁企业产能,削减粗钢产能210万吨;金隅集团关停北京强联水泥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压缩水泥产能300万吨,研究制定太行前景水泥公司关停方案,积极推动保留在京的南、北两家水泥公司,向专业化处置危险废弃物的科技型环保企业转型。
对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业,国资国企坚决说“不”。市国资委已将六类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企业纳入退出名录,包括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钢铁、煤炭、水泥、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及产业链低端企业等。
科技驱动 “创”出经济新活力
存车只要将车停在车库门口,刷一下卡,车就会“消失不见”,取车的时候再刷一下卡,车又会“从天而降”——这是首钢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推出的智能立体车库。
走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京东方的展示厅,110英寸超高清显示屏、透明屏、防盗屏等新产品琳琅满目。去年,京东方在行业内一口气创出了新增专利申请量,产品首发覆盖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屏和中大尺寸高端显示产品市场占有率五项全球第一。
在绝大多数北京市属国企的“十二五”和“十三五”报告中,“创新”成了最高频的词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以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成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法宝。
不只是研发新产品,国企也在探索经营新模式。出差去机场,提前用手机下个单,司机师傅就开着黑色小轿车在楼下恭候——首汽集团推动传统业态与“互联网+”融合,与金融资本联合打造了首汽租车约车网,目前已跻身互联网租车行业全国前三;中关村领创空间已实现中关村、硅谷、保定三地联动,线下托管运营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形成独具特色的创业孵化和创新服务模式。
围绕服务北京创新中心建设,市国资委加大与央企和中关村企业的合作力度,与国务院国资委制订了推动央企和市属国企协同创新工作方案,组建了中关村京企云梯创新联盟,首批达成合作项目128项,有效探索创新合作的新路径新方式,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国企不仅在双创浪潮中泛舟,而且还成了双创的弄潮儿。走进石景山创新平台大厦里,拾阶而上来到“创业公社”,墙上印着的不只是创业语录,还有首钢元素的图片,这家创业公社由首钢总公司参与创立。印刷机械制造龙头北人集团,打造了集会展交易、设计研发、试验检测、产业孵化器等功能于一体的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区,目前已吸引20余家机器人研发机构和创新实体进驻。
国企改革突破口
国企改革成效显现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在顶层设计开局、十项试点突破、政策措施落地中加速前行,成效不断显现。
“首先是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体制加快建立,内在活力不断激发。”肖亚庆介绍说,这具体表现在: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全面提速,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开展;规范董事会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据统计,目前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超过92%,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的改制面超过90%,全国国资监管系统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达到1082家;大多数中央企业建立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部分中央企业和一大批下属子企业开展了市场化选聘经理层试点,22个省级国资委市场化选聘了105名企业经理层人员。
其次,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持续调整优化,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按照“巩固加强一批、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的思路,近3年12对22家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组,同时创新发展步伐加快,中央企业搭建各类“双创”平台409个,搭建“双创”孵化器和产业园区201个,发起和参与创新基金200多只,总规模超过6000亿元。此外,瘦身健体、化解过剩产能初见成效。去年中央企业压减法人单位2730户,减亏43.9亿元,减少管理费用49.1亿元;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1019 万吨和3497 万吨;专项处置、治理“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398户。
改革的成效还体现在监管效能的不断提升上。据肖亚庆介绍,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国务院国资委专门制订了职能转变方案,对内设机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同时持续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10家中央企业先后入围,而各省完成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也达52家。此外,国有资产监督进一步加强。国务院国资委专门新设3个监督局,并打造监督工作的领导决策、协调处置、监督报告“三个平台”,外派监事会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大部分省级国资委建立了内部监督工作协调机制,监督协同切实加强,监督合力逐步形成。
重点突破层层推进
目前,国企改革面临着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合理现象仍然突出,国有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与地位作用以及拥有资产的数量还不完全匹配,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回报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许多难题还没有真正破解,不少企业,特别是重化工行业的国有企业包袱还比较沉重。
2017年,国企改革迫切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快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首当其冲要深入推进的就是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肖亚庆透露,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加大力度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探索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
国有企业的活力还来自于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肖亚庆表示,要大力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切实落实和维护董事会依法行使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加快形成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着力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市场化选聘经理层、职业经理人和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推行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2017年国企改革的第三大关键内容就是要不断加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不断优化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要加快深度调整重组步伐,稳步推动企业集团层面兼并重组,加快推进钢铁、煤炭、电力业务整合,进一步实施专业化重组。要按照“三去一降一补”总体要求,坚决打好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攻坚战,全面完成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任务。
同时,全面从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把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
国企公司制改制进入“最后一公里”
收官 多省份国企公司制改制年内完成
当前,国企公司制改制正步入收官阶段。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明确,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包括要以推进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权利和责任对等。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2017年年底前,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各省份的相关改革也在快速推进中。例如湖南省近日召开了全省国资委系统深化国企改革工作推进会,明确了今年深化国企改革的重点目标任务,并划定时间表,2017年需全面完成省属企业公司制改制。
湖南省国资委主任丛培模指出,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制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改变,而是要在运行机制上实打实地改变。省属监管企业必须抓紧在集团范围内进行系统清理,全面准确掌握所属企业中存在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情况。对需要启动公司制改革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团公司要加快申报改制立项,科学制订改制方案,加快推进有关工作,确保在2017年9月底之前,全面完成监管企业中各级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公司制改革任务,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党群组织机构,明确权利、责任和义务,规范公司运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记者了解到,辽宁、吉林、江苏、福建等19个地方国资委所监管的一级企业已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改制面超过90%。
有专家表示,国企改制为公司制是改革方向,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有利于解决国企体制机制弊端,有利于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制的主要形式是产权多元化,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有限责任公司将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建立公司事务决策规则、程序和约束激励机制,减少投资风险、债务风险,盘活国有资产,探索国有资产管理新方式。
关键 加强董事会建设成改制重点
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2%,其中,东方电气集团、中广核、上海贝尔三家企业全面完成了公司制改革,中国国电、中国一重、中国铁建、建筑设计集团、中国航信、武汉邮科院、华侨城集团等七家中央企业二级及以下子企业全面完成改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中央企业和各地方国企纷纷开始改革,以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董事会职权,强化对董事的考核评价和管理,进一步健全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董事会建设无疑是公司制改制的重点。记者获悉,截至目前,102家中央企业中建立规范董事会的达到83家,占比超过80%;中央企业外部董事人才库已经达到417人,专职外部董事增加到33人。各省(区、市)国资委所监管一级企业中有88%已经建立了董事会,其中外部董事占多数的企业占比13.1%。
更为重要的是,董事会职权逐步落实。比如,董事会可以在主业范围外确定1至2个新业务领域,进一步明确了选人用人中党组织与董事会职责定位,董事会决定经理层成员业绩考核结果和薪酬结构与水平,董事会制定本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决定工资分配事项等。
“在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完成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治理结构改革,包括规范董事长、总经理的行权行为,真正解决董事会虚设的问题,依法落实董事会应有责任。”一位国企人士说。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下一步特别要关注的是,央企一级公司如何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制,一些具备条件的国有上市公司如何通过股权、现金、融资等方式实施跨区域的并购重组。
推进 深化改革有待政府放权到位
据悉,国企改革仍存在很多问题,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企业效益走低,为改制增添了困难。改制过程中涉及的产权问题,包括土地等资产的评估、税收、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等方面也成为较为敏感的难点。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制改制要清产核资,健全董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还涉及职工身份转换甚至补偿安置问题,这些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完成的。但由于公司制改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且绝大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都已完成改制,积累了很多经验,因此年底前完成改制应该没有问题。
多位专家也就如何推进公司制改制给出建议。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是国企公司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利于解决国企体制机制弊端,通过整体上市可以优化股权结构,解决“一股独大”问题,有利于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条件,有利于为保护中小投资人或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提供制度性保障,有利于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利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国企经过近30年的公司制改革,董事会的建设至今仍形似而神不似。现在明确了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这是最核心的工作。”高明华表示,把健全董事会作为核心,严格按照公司法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革,需要智慧和勇气,也需要政府充分放权。
高明华还表示,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也是改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公司制企业对于出资人来说是按照出资额度和比例承担有限责任,因此,改制时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如果改成股份制企业,还可能涉及国有股出售问题。需要按照市场规则,科学确定国有资本交易程序,尤其要强调透明、公开竞价、引进有实力的出资人(受让方)。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