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年国家民生政策

嘉敏分享

  从2016年开始,对中央财政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支出,财政部建立了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有关国家民生的政策有哪些是值得关注留意的地方。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年国家民生政策,希望你们喜欢!

  国际民生工作计划

  供给侧改革持续发力

  国家发改委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了2017年九方面工作任务的首位,确保“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家能源局今年将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重点做好煤炭去产能,全面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推进非化石能源规模化发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农业部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工作的主线,在结构调整上重点是继续调减玉米,大力稳生猪、兴奶业,推进渔业减量增收和资源养护。

  工信部2017年将更加注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全局,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化创新驱动,加快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修复,努力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

  惠民生政策加码

  住建部今年将安排600万套棚改任务,确保完成棚改3年计划,做好公租房工作,推进公积金体制改革,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和住宅宜居综合改造。同时,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全部完成36个重点城市的638个黑臭水体整治任务。

  全国交通运输会议透露,2017年,中国公路、水运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万亿元,新增高速公路50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此外,还要加快区际省际待贯通路段建设和交通繁忙路段扩容改造,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加强国省道城镇过境段、城市出入口路段改造。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是人社部今年的三大工作重点。同时在工资收入分配改革方面,将继续改革完善体现人力资本和劳动价值、促进机会公平、鼓励创新的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努力缩小工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推进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扩大减税效应,并特别提到了研究实施新的减税措施。今年将再取消、调整和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适度扩大支出规模,增加的支出,主要用于保障重点领域开支需要。

  商务部将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作为今年工作的抓手,推动降成本加快内贸流通创新发展,发挥流通供需衔接作用,进一步释放国内消费潜力。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巩固外贸回稳向好势头。同时促进对外投资合作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此外,还将抓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成果复制推广,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两会民生福利

  购物更放心——今年再抓10类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1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去年抓10类重点消费品质量提升,这10类重点消费品合格率提升了5.2个百分点。今年再抓10类大家关注的消费品来提升质量。

  质量关系着民生。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提高到91.6%。随着今年质量的继续提升,民众购物也将更放心。

  上学更安全——要修订或者新建跑道标准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2日在记者会上回应,解决校园欺凌的问题要树立法治思维,多用法治方式;建立机制,明确重点,还有就是要加强教育,加强排查、督导。此外,陈宝生还透露,要修订或者新建跑道的标准。

  校园欺凌影响学生的心灵健康,问题跑道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外界看来,发力解决这两大问题,学生们上学环境将变得更安全。

  看病更省钱——今年要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11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按照要求,2017年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这意味着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的时代。王贺胜透露,据今年不完全统计,预计将再次为群众节省药品费用600-700亿元。

  话费更便宜——力争提前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

  按照要求,三大运营商拟定于10月1日起正式在全国范围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11日表示,在确保相关准备工作全部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力争提前完成这个目标。

  提速降费,这是给老百姓送的一个大红包。随着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的取消,对于经常需要打长途电话的人来说,会省下一笔不少的话费。

  钱包更厚实——提高养老金、居民医保财政补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

  养老金继续上调,将实现“13连涨”。 这对广大退休人员来说是一颗定心丸,意味着今年拿到手的养老金又会变多,生活也就更有保障。而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的上涨,也让广大居民在看病就医上更有了底气。

  负担会减轻——个税改革将考虑家庭生计相关支出

  财政部部长肖捷3月7日在记者会上透露,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和论证中,将考虑适当增加与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比如有关“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同时,将根据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测算,确定是否提高免征额,该提高就提高。

  在外界看来,若增加家庭生计相关的专项开支扣除项目,同时提高个税免征额,那么将进一步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民生图景展望

  原标题:2017年民生图景展望

  1、一种信念更加彰显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回看近年来的新年贺词,执政为民的情怀贯穿始终:

  迎接2014年,他坦言“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迎接2015年,他为伟大的人民点赞,承诺“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迎接2016年,他直抒胸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迎接2017年,他号召“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展望2017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将有力引领治国理政新实践——“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强调指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将持续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完善产权保护顶层设计文件正式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走向深入,“健康中国”展开蓝图……2016年,从扶贫到教育,从医疗到养老,百姓期盼什么,党和政府就推进什么,瞄准“痛点”,精准发力。“党的以来,无论是创新驱动、激发活力的改革举措,还是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无论是治理环境污染,还是促进教育公平,所有工作的思想内核和实践方向,就是坚持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将精彩描绘民生工作新画卷——

  2016年岁末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垃圾分类制度等看似百姓身边的“小事”,都成了会议讨论的“大事”。“2017年的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一条底线就是民生要稳,不论改革还是发展,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民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实践表明,民生根基够“稳”,经济才能更好地“进”,改革发展才会更有底气,从而凝聚更广泛人心,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最深厚的伟力。

  2、一个目标更加明确

  ——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发展,根本还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尽管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民生保障仍面临不少短板和瓶颈。在发展中立足民生之本,瞄准民生目标,无疑将是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年贺词中说。

  新的一年,民生之本将进一步牢固——

  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的案头,多项2017年工作议程已经明确:做好高校毕业生、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7年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全力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是今年就业工作第一位的任务。

  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2016年岁末,中央着眼未来密集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各部门加速发力民生改革,力求从根本上破解民生难题、满足民生需求。

  新的一年,民生短板将进一步补齐——

  针对入学难、教育不均衡等问题,2016年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将“推进教育公平”放在更重要位置,保障人民群众享有“起点公平”。

  为应对汹涌而来的“银发浪潮”,刚刚出台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老年人的切身感受”将成为评价养老服务质量的标准。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为建立大健康格局指明方向,未来将改变当前以治疗为主的就医格局,形成预防为主的社会健康共识,开启“健康中国”新蓝图。

  新的一年,民生关切将进一步得到回应——

  2016年12月30日,住建部再次公布21家违规销售的房企“黑名单”,同日北京住建委发布新规,即日起商品房现房销售不得高于申报价,岁末诸多举措释放新一年管理层坚定稳楼市、保障百姓“住有所居”的重要信号。

  “2017年要坚持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定位,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切实抓好热点城市防泡沫、防风险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坚定表示。

  为缓解雾霾,研究制定2017年至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规划;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覆盖近1100项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呼之欲出;2017年1月1日起,一批新法律法规实施更好保障百姓权益——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将被公之于众,拐卖婴幼儿最高可判死刑,16种不动产登记收费减免,旅客享有航班延误“知情权”……

  新的一年,新的进发。一项项民生部署旨在解百姓之忧,为人民造福,让人们有理由对新一年更美好的生活充满期待和信心。

  3、一张蓝图更加清晰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对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至关重要。”

  进入2017年,距离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全面”,让所有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2017年新年贺词再度表明,让困难群众都“跟上来”“不掉队”,是我国奔向全面小康路上必须答好的一道考题。

  从不同收入群体来看,农村贫困人口仍是短板。目前,我国仍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12.8万个贫困村、800多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

  2016年是脱贫攻坚首战之年。中央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真抓实干,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首次超1000亿元,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地生根。一年来,超过1000万人告别贫困,昔日的穷乡僻壤充满希望和生机。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确保2017年再脱贫1000万人以上。

  “2017年必须乘势而上,继续下大力气落实精准就业、精准扶贫等保民生工作,做好社会政策托底。”张立群说。

  “真金白银”的投入彰显的是党和国家保障民生的决心。“2017年将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统筹使用力度。”财政部部长肖捷说。

  因地制宜,找准适合地方特色的扶贫脱贫方式正成为各地行动的重点。国务院日前审议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针对西部地区特点,明确要把精准扶贫和贫困地区开发结合起来,继续采取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社保兜底等方式,提高脱贫攻坚成效。

  扶贫的着眼点也更加开阔和创新。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我国首个教育脱贫五年规划《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力争实现贫困地区“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县县有帮扶”。

  “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举措,是我国扶贫开发的制度性改革,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重要举措,关键是要真抓实干,把好政策、好举措落在实处,落到贫困群众身边。”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中央财政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支出建立绩效评价常态机制

  原标题:中央财政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支出建立绩效评价常态机制 国家的钱不许乱花

  绩效评价资金规模扩大,涵盖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专项支出

  财政资金管理,预算分配是“龙头”。作为“国家账本”,现代财政预算不再是简单的政府年度收支计划,而是政府施政最重要的工具,体现政府的战略意图和政策重心。编制好财政预算,就等于定好了收支的“盘子”,政府的钱从哪收、往哪儿花,一目了然。

  可是,钱花的效果不好怎么办?如果花了100元钱,却只干了5元钱的事,显然是无法向纳税人交代的。老百姓自己花钱,还要算一下值不值呢!

  绩效评价应运而生。财政部预算司绩效处处长郑涌介绍,去年,有69个中央部门公开了绩效评价进展情况,24个中央部门公开了项目的绩效评价报告。今年,中央部门预算首次将10个重大项目向人大进行了提交,包括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每个项目都明晰了它的绩效目标和指标。

  2017年,财政部选择部分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作为参阅资料,随同2016年中央部门年度决算报告提交全国人大会。从项目规模看,今年提交的10个项目涉及资金1502.8亿元,相比去年5个项目的180.2亿元,增加了7倍还多。其中,中央本级项目7个,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3个。

  从涵盖领域看,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教育、住房、水利等重点民生领域支出,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补助等;二是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分专项支出,如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项目等;三是文化、信息化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其他领域支出,如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及服务经费等。“多数项目实施成效明显。”郑涌表示。

  预算+绩效,“国家账本”正从对账单转向成绩单

  近年来,随着预算公开力度的加大,老百姓对“国家账本”的了解也在加深。比如,今年“三公”经费减了多少,养老金又涨了多少,都能找到答案。预算里规定的扶贫资金,如果有人拿去建了楼堂馆所,那就属于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肯定是要被问责的!

  “好的政府有两个标准,一是公共利益至上,二是有效率。预算绩效管理,是整个国家治理的核心,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

  作为深化财税改革的重要内容,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也在不断推进,成效在显现。2016年,财政部选择了15个中央部门,开展绩效目标的执行监控试点。同时,对25项重大民生政策重大专项支出,开展了重点支出评价,资金达3092亿元。

  从地方上看,绝大部分省份都已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广东是最早开展预算绩效的省份,2017年向省人大报送的部门预算,500万元以上的支出项目都设立了总体绩效目标。2017年,湖北省首次向人大报送重点绩效评价报告,大型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是免费还是低收费,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得咋样,这些关系到民生的重点项目,都要进行绩效评价。

  “今年北京市196个政府部门,所有500万元以上项目的绩效目标,都实现了向社会公开。”北京市财政局绩效评价处处长姚春红表示,“花钱问效、无效问责”进一步落实,绩效目标审核不通过,一律不能批复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低于“一般”的,将核减下年度的预算资金。2014年以来,北京市经过事前评估的项目共计182个,评估资金181.73亿元,核减资金30.55亿元,核减率16.81%。

  这些绩效评价结果,对各部门完善决策、改进管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财政预算正从“记账单”向“成绩单”转变。

  “一个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群众满意程度等,都可以作为绩效评价的量化指标,让老百姓、纳税人清楚钱产生了哪些效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表示。

  未来绩效评价范围,应覆盖到所有财政资金

  “公众关心财政的钱花在何处,更关心钱花得怎么样、取得的效果如何。” 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认为,公开预算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等信息,能很好地回应关切,是公众监督政府的有效切入点。

  接下来,应该如何推进绩效管理?日前,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中国预算绩效管理论坛,对问题进行了研讨。

  “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是政府资本性支出和支持民生事业发展的大头。把它纳入绩效评价范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白景明说,去年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约是18万亿元,如果通过绩效评价节约一个百分点,那就是1800亿元!去年开展绩效评价的财政资金超过了3000亿元,增长很快,但还有很多资金没纳进来。

  比如,医保这块有资金浪费。但这不是政府浪费的,而是有些投保人随意报销造成的。医保资金怎么进行绩效管理,如何控制道德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审计结果显示,对20个省份的158个贫困县扶贫资金重点抽查发现,84个县形成闲置资金19.54亿元,其中6.23亿元已闲置两年以上。这说明,财政资金仍存在管理使用不到位的问题。

  “未来应将绩效管理的范围,逐步覆盖到所有财政资金;将绩效评价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把有限的资金分配好、使用好、管理好。”白景明强调。

  “下一步,财政部将督促有关中央部门,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并将中央本级项目的重点绩效评价报告随同决算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王克冰表示,财政部将逐步扩大评价范围,改进评价质量,“倒逼”预算改进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国家治理水平提升。


猜你感兴趣:

1.2017中国民生政策

2.2017年两会民生新政策

3.2017国家重大政策

4.2017国家最新经济政策

5.2017年国家就业政策

    339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