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形势政策论文推荐范文

嘉敏分享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形势政策论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形势策论文篇1:食品安全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摘 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吃饭是第一件大事”,“人是铁饭是钢”。食品是人类来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类进行其他生命活动的首要条件。食品安全向来都是人民生活之根本,国家稳定之基础,社会发展之前提。但,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对食品安全相关的分析与思考,告诉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的高度问题,要全方位加大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与监管。

  [关键词]:食品 安全 思考

  引言

  一连串食品质量问题的曝光,大大增加了我们对这一国之根本的关注和担忧。仔细回想这一问题的发现,并非偶然,而是在目前特殊条件下的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作为食品安全的直接承受者,我们有必要对食品安全作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改善食品安全现状,促进人类与社会的长远发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人类生存、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也离不开食品。食品的安全直接关乎人民群众,从而影响到人类的长远发展,国家的发展壮大。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总概况

  食品安全,包含两个层面的概念。一是食物,粮食的供应问题,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其需要的基本食品;二是质量,要求食品健康无害,营养卫生。

  1、从数量上说,我国的食品供给非常充足,现今的中国老百姓追求的不再是吃得饱,而是吃得好。因此,百姓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2、从食品安全上说,来自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库存粮食质量达标率已达到97.5%,且我国的食品安全合格率已从15年前的56%,上升到现在的90%以上,沿海大城市更是高达95%以上。

  3、从上层建筑来看,09年我国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建立了食品安全网络制度,统一了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取消了食品的“免疫制度”,构筑了更为严密的食品安全网络。我国《刑法修正案(八)》也解读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的刑事责任。

  二、我国食品安全出现的问题

  1、化学污染带来的安全问题。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很大,尤其是江河、湖泊、近海污染等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这些被污染水体中,有机污染和重金属含量严重,而农、畜、水产品富集,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其次,种植与养殖造成的源头污染。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人们过量地施用化肥,造成了蔬菜中硝酸盐大量累积,对人体造成了危害;农药残留超标,兽药、生物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都会造成大量有害物质的粮食、蔬菜、水果、肉制品、乳制品等不合格产品充斥市场。

  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门病菌、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

  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者出于牟利目的,导致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食品加工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造成了极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有少数企业的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的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两会食品安全的关系指数最高:一是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从过去的粮油、豆制品、水产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奶制品;二是危害程度越来越深,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三是制假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走向内部、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

  三、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1、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发展重要时期,对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经验,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市场规则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暴利。再者,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存在着诸多弊端,给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我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出现争着不管、互相推诿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而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缺乏必要的常识,导致了消费者安全意识淡漠,不顾及食品的生产日期、质量、卫生,只图便宜,总抱有侥幸心理,这就为食品的销售大开方便之门。

  2、食品安全问题解决的建议

  政府方面:

  (1)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食品安全过程监管机制,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下柜制度,从制度方面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产业的结构规模化、规范化。

  (2)要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补贴和舆论导向支持,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3)要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加大食品安全案件的惩处力度。政府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继续完善《食品安全法》,调整、整合现有的部门职责,建立职责明确、责权统一、监管严明、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提高整治效果。

  (4)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与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消费者方面: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摒弃贪便宜、图方便。随大流的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养成进超市、购合格产品、看日期、查包装的科学消费习惯;要有识别优劣食品的意识,不断提高鉴别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还要放弃好人思想,增强维权意识,积极为有关部门提供线索,并主动协助监管部门的工作。形成人人远离不洁食品,个个打击伪劣食品的良好氛围。

  总之,生活在高度社会化的今天,人们要想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出健康,除了有关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相关食品卫生法规、条例的规范和制约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和了解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食品安全,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健康美好,才有利于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 张勇

  [2]《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何文娟

  [3]《食品安全法释义》《刑法修正法案(八)》

  2017形势策论文篇2:反腐倡廉建设

  《浅析反腐倡廉建设》

  摘要: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普遍存在,成为影响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顽疾。通过革新观念,打破“人情社会”旧有观念,推行个人财产公示,实名制存款。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具体操作规程,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施行严刑酷法等手段。必将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铲除腐败,扫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大障碍。

  关键词:人情社会;反腐倡廉;严刑酷法

  党的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胡的讲话,切中时弊、振聋发聩,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反腐倡廉势在必行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四个不等于”警示我们反腐倡廉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一)坚定不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容腐败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指导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精髓要义、原则思想、目标方向等等容不得半点腐败思想存在、容不得半点腐败现象发生。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容腐败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而腐败则是阻碍这一伟大进程的最大毒瘤,二者水火不容。

  (三)坚定不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容腐败存在。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确保了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保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而腐败则是破坏我们社会主义大厦的最大顽疾,作为人民公敌必将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

  二、反腐现状令人堪忧

  当前社会上腐败现象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从出生、上学、就业,到看病、住房、养老,腐败现象几乎无处不在。其存在之普遍、影响之恶劣,令人堪忧。究其原因大致如此:

  (一)人情社会、陋习乏陈。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本来礼尚往来,互相帮助、友好和谐是很好的。可很多人借人情之名,大行谋私利之实,久而久之社会上逐渐形成一种不良风气,要么是熟人好办事,要么花钱送礼好办事,甚至发展到不花钱送礼竟办不成事,公平正义渐失,歪风邪气盛行。据媒体公开报道称,山东省德州市民政局原局长刘治温因贪污受贿164万元被判有期徒刑13年。刘治温在庭审中自辩称,“这些年来,我严于律己,从没有过贪污的想法。社会福利中心工程投资2.4亿多元,按潜规则,我应该发大财,但我收了熟人送到家里的几笔钱,而对许多其他人送的钱,我都拒绝了……”由于人情的因素,送钱求人的不以为错,收礼办事的人心安理得。也正是在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文化氛围里,一些人将应该坚持的操守弃之不顾,在权力和人情的怂恿下,一步步滑向深渊。

  (二)制度宽泛、形同虚设。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落马”后曾说过,“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我而言,如同是牛栏关猫,进出自由。”很多制度犹如“牛栏”,很宏观,太原则,弹性空间很大,存在“原则上”、“一般情况”、“酌情”等模糊地带;有的是漏洞百出;有的看似很严,却总有“特例”可言,使制度执行者感到无所适从。大多制度实际上已成为“印在纸上,贴在墙上,落不到行动上”的装饰画。

  (三)监管缺位、监督不力。原山东省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也曾说过,“官做到我这一级,就没人能管了。”现实中类似这样的监管缺位,不胜枚举。我们的监督部门、监督人员、法律法规不可谓不多,但效果却不明显。不难发现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监督主体不是人民,而是搞内部监督、秘密监督。自己监督自己,上级监督下级,都在封闭系统内监督。克林顿说:“我换一把椅子也需要仔细考虑,因为有那么多眼睛在看着呢。”

  三、多措并举铲除腐败

  (一)革新观念、营造氛围。铲除腐败问题,首要的是从观念上打破传统的人情关系,尤其是官僚集团、特权阶层更应率先打破。只有首先革除“找熟人”、“走关系”、“靠门路”这样的固有认识,把人与人交往简单化、纯净化,不带那么多功利色彩,让投机钻营者无路可走,让正常途径办事成为社会风尚,我们的反腐倡廉就一定大有希望、大有可为。

  (二)创新制度、严格执行。邓小平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为此,一是要公开个人财产,实名制存款。政府公务人员在就任前公示个人银行存款、房产、股票等财产状况,并且每年在相关政府网站公示一次。关键岗位重要人员,其直系亲属子女财产一并公布并跟踪监督。二是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具体操作规程,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把行政审批、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群众窗口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纳入电子监察范围,推动行政审批工作全面、公开、依法进行,加强对行政审批权的规范和监督。三是认真公布“三公”经费。“三公”经费数额之巨、使用之滥,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及时在政府相关网站予以公示,对增强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极为有力,必将有效促进人民监督。

  (三)严刑酷法、严惩腐败。我党一直对腐败深恶痛绝。在瑞金时期,毛泽东就颁发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26号训令。规定:凡“贪污公款在500元以上者,处以死刑”, 以下者,分等判刑。除追回赃款外,还要“没收其本人家产之全部或一部分”。凡“挪用公款为私人营利者以贪污论罚罪”。还规定,对因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浪费使国家蒙受损失者,一律依财政部条例予以罚款、警告、撤职以及一个月以上三年以下不等的监禁。延安时期贪污3000大洋被枪毙的肖玉璧,建国后公审枪决刘青山、张子善。严刑酷法的坚决实施,教育了全党,严肃了纪律,赢得了民心。此举至今仍有极大借鉴意义。

  2017形势政策论文篇3: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关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与研究》

  摘要:在新形势、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分别存在着培育模式单一和意识形态薄弱等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两者的现状从理论教学、外界影响、自我认同和媒体环境进行深入挖掘和剖析,并从校园文化、网络教育、榜样示范、个人实践等几个方面对当代高校和大学生如何践行新世纪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思考与研究;现状及对策

  二零一四年五四青年节,习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时,对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青年人发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1]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肯定与认同,是新形势下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保障。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给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带来客观要求。党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调,为高校加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战略支持和思想导引。

  一、高校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问题

  多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较为坚定。但与此同时,国内外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也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受到影响与冲击。另外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当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成长需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灌输为主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从以政治为核心到政治淡化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而思想政治课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据调查,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在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时仍主要通过教师、课本进行自上而下的灌输和“洗脑”。这样的方式没有顾及大学生的需求,只是将受教育者作为被动的接收者来考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愿和创造性。这样的结果是常常使学生感到书本知识的虚无、空洞,感到说教的苍白无力,很多学生还认为开设此类课程浪费时间、只是走走形式而已。

  (二)、教育内容,偏离实际

  一直以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没有贴近客观现实,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一味强调大家信服马列主义、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和不停地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但是价值观教育的基础在于符合大学生的本性,尽力满足每个个体的发展和需要。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来自主体意识,主体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判断能力直接影响主体价值观的形成。[3]可见我们的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对大学生性格特点重视不够,实践指导性弱,针对性不强,偏离了实际,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代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多方面的需要。

  (三)、重视校内,忽略外界

  高校价值观教育现状的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学校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常被家庭和社会中的消极因素所否定,致使高校教育一无是处。在现阶段,我国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主要依靠学校。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发挥不够,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不能很好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大学生通过大众传媒往往会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学校正面的价值观教育,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如果再加上文化素质不高的家人引导,就容易在错误现象中得出错误的结论,形成偏激的价值观。

  (四)、媒体冲击,难以认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各种新媒体平台应运而生。通过新媒体,大学生能够便利地了解到多样的文化、形成独特的视角。然而在新媒体平台下,大学生每天都在接触五花八门的信息,一方面使得他们对思想和权威不再盲从,服从于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大学生辨别能力减弱,价值观趋向紊乱。另外新媒体环境的个性化、发布的自我化和空间的无限化,会使部分学生个人主义极度膨胀,价值观出现扭曲,并且一味地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利益。[4]这无疑对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巨大挑战。

  (五)、理论扎实、实践不足

  在当前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导下,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普遍比较扎实,对于书本上的定理、结论都能做到倒背如流。他们运用自己那扎实的理论知识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许许多多课后的难题,他们可以用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在嘴里“滔滔不绝”地“生产”许多物质资料,但是他们那双稚嫩的双手却很难成功地制造一个螺丝钉。[5]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学以致用,不知道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尽管理论知识丰富,没有足够的实践来验证也是一无所用。

  二、高校价值观教育和大学生价值观的对策及建议

  综上所述,对高校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所存在问题的探究与分析,笔者认为,要完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就要有效结合学生特点和总结现有价值体系教育中的经验,改进方法,实事求是,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利用当前的资源和有效的措施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

  (一)、以人为本,多方协调

  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与传授多下功夫,使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意义,尽可能大的发挥他们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功效。其次,要始终坚持社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法。三者有机结合才会更有效的推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二)、改善校风、营造环境

  高校学风校风、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也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牢固树立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依托校风营造良好学风,教育、引导大学生内化并认同核心价值观,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践锻炼、行知合一

  社会实践可以增加大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建设社会的积极性,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应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大学生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中,组织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在工农劳作中树立劳动意识、在志愿服务中树立群众观点、在勤工助学中树立自强意识。

  (四)、网络教育、加强学习

  网络具有信息广、涵盖全、更新快等优势,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创一片新天地。针对高校学生网络使用频率较高,学习生活网络化倾向的特点,在对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中完善舆论环境,深入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五)、榜样示范、引导提高

  榜样的力量源于真实,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运用榜样示范法,就是要引导大学生自发接触、主动认识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使他们通过对二者的深入学习,受到一定的启发、自然形成共鸣,在模仿和锻炼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杨朔.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09.

  [4]刘邵宏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EB/OL].

  [5]黄建刚.当代大学生如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EB/OL].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推荐”

339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