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年医学生新政策相关规定

嘉敏分享

  2017年全国两户提案关于医学生有哪些相关的政策,关于医学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两会对医学生新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年两会对医学生新政策

  “精准医学”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热点,但是我国“精准医学”发展还面临不少难题。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立医院主任医师侯建明建议,应尽快建立“精准医学”资源库,整合共享医疗大数据。

  “精准医学”也称个性化医学,是一种依据患者的基因变化、环境影响、生活方式,“量体裁衣”地指导诊断和制订治疗方案的过程。

  “‘精准医学’的实现需要构建百万人级的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特定疾病队列,以及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但是,目前我国数据共享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侯建明说,在临床样本和健康人群的信息收集、临床资料的分析、个体化医疗的实施等方面,我国数据共享机制仍不健全。

  “建议由卫生行业权威机构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及各医疗机构、大学等共同实施数据整合共享计划,以此夯实精准医疗的数据资源基础,实现医疗资源集约化管理与利用。”侯建明说。

  尽管“精准医学”前景看好,但当前仍处于发展期。“以肿瘤精准治疗为例,经过测序等分子诊断,30%-50%的病人能找到相关基因突变,但只有3%-13%的病人能够找到‘精准’的药物。”侯建明说。

  为促进“精准医学”发展,侯建明建议,一些大医院可以率先开展遗传健康门诊,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疾病分类和健康管理,告知患者哪些疾病“精准医学”有明显的优势,在实践中推动“精准医学”发展再上台阶。

  两会关于乡村医生最新政策

  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计划经济时代,乡村医生支撑起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半壁江山,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担负着农村防疫、医疗、保健、协助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工作,坚守在条件艰苦甚至自然环境恶劣的边远村庄,支撑着我国的卫生“网底”。

  收入少,困难多

  乡村医生作为不在编的医生,没有工资、保险,却支撑着一个村子的基础医疗;自收自支,却承担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贴较少。如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大魏村镇西红义村,460户,2200人,有4个村卫生室,其是最大的一个父子诊所负责550名村民的健康档案管理,老年人年度两次体检,200名高血压病、糖尿病监测管理,协助儿童防疫的组织和宣传工作,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贴为1.8万元,在4个诊所中这是最高的补助。乡村医生靠的是以药养医,维系日常运转,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乡镇卫生院实行全员聘用,财政拨款,基本工资有保障;而同样由政府规定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村卫生室,却得不到任何相关补偿。

  引不进,留不住

  目前,乡村医生普遍年龄大,一些年迈多病的“赤脚医生”还在坚守,医学院校毕业生因待遇差、条件艰苦又不愿意到村卫生室工作,一些技术相对较好的乡村医生能走的则走。现在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很难,一些从农村考上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宁可选择待业和改行也不愿再回到农村从医,很多“赤脚医生”开办的卫生室只能子承父业,继续坚守乡村医生的阵地。

  缺乏有效培训和监管

  有的村卫生室就一两个医生,没机会参加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培训,有的培训内容不适宜,在村卫生室的条件下根本没法实践操作。目前,乡村医生存在操作不规范、滥用抗生素、医疗隐患突出等问题,以及基本药物价格偏高、配送渠道不畅等问题。

  建议

  1.解决“赤脚医生”的待遇和养老问题。国家应该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落实“赤脚医生”补偿和养老问题。对服务超过一定年限的老乡村医生,国家可以参照老兽医、老放映员等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养老待遇;加入社保,把乡村医生实际行医时间折算成补偿金,由政府一次性补偿一部分。

  2.“新人新办法”,让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水平高于一般农民。已纳入到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体系中的乡村医生,应有一定的工资和养老待遇;未纳入“一体化”管理的个体诊所,可参照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考虑到乡村医生的历史贡献和当前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承担的重要任务,应使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水平高于一般农民。

  3.从定向培养到成为乡村医生,国家应开“单门独道”。医学院校定向培养农村全科医生,降分录取,降低入学门槛;执业医师考试、职称考试和评审均设乡村医生全科系列,乡村医生执业门槛低,好进难出,只能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执业;给乡村医生职称评审“开小灶”,既是政府关心照顾工作在基层的乡村医生,也是对乡村医生执业的限制和约束,从制度上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永久牌”乡村医生。

  4.加强对农村卫生室执业监管,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所有年轻乡村医师要经过县级以上医院全科适宜技术培训和全科医师进修。乡村医师必须经过全科医师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比如无菌操作问题、抗生素滥用问题。相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应该多指导和帮助,少罚款、少为难。监管的目的是让乡村医生保证做得更好,而不是让本来经营维艰的农村卫生室生存更难。

  期盼后继有人

  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化,农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乡村医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待遇过低等老问题,依然困扰着乡村医生。

  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徐家垛乡有15个村卫生室,只有13名乡村医生,其中9个人年龄在60岁以上。36岁的贺星龙是他们中最年轻的一位。这位新一代的乡村医生,已经在农村卫生工作岗位上坚守了16年。出去培训时,贺星龙发现,很多经济条件好的地方,还有年轻人愿意当乡村医生,但像大宁县这样的穷地方,“再过10年,如果没人愿意干乡村医生,可咋整”。

  与贺星龙年龄相仿的于汉亮,是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的一名乡村医生。他告诉记者,乡村医生的收入太低,而年轻一代的乡村医生基本上也没有了土地上的收成,普遍忧虑自己的未来。

  要健全人才管理机制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需要健全农村卫生人才管理机制。

  裴春亮是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此前曾获得全国道德楷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村官”、全国优秀党员等称号。

  裴春亮表示,一位好的乡村医生就是一方群众生命健康的保护神和靠山。因此,应推行基层全科医生特岗计划,采取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招村用”的做法,积极推动医师多点执业,加大对长期服务基层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力度,促进基层医疗人才合理流动。同时,要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用人机制。

  就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裴春亮也提出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合理规划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议。

  裴春亮告诉记者,精准扶贫就是要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切切实实扶起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志”与“智”,进而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和意志。“对于因病、因残或年迈等致贫的困难群体,我们可以给予必要的照顾或补贴,而对于贫困人群中的大部分,则要通过扶智、励志的途径加以解决。”裴春亮说。

  身份要更明确

  乡村医生一直深受基层代表委员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中医院院长宋万永呼吁,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的身份,让偏远贫困地区也能留得住乡村医生。

  宋万永认为,乡村医生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的重要环节。“村级医疗机构是卫生保障的‘网底’,乡村医生是预防保健、妇幼保健、院前急救、健康教育、慢性病康复、农村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管理的主力军,其工作的地方是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的重要场所,农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减少贫困地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力量。”

  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全面实施,乡村医生队伍得到了极大加强,但宋万永认为,乡村医生仍面临着人员短缺、技术力量薄弱、收入偏低、从业意愿不强等困难,“偏远贫困地区难以招到和留住乡村医生”。

  我国对乡村医生的定义以及其所承担的任务与国外不同,兼具“赤脚医生”、全科医生、社区医生等多重身份,既有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印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也具有现代医学的理念。宋万永建议,将乡村医生更名为乡村卫生技术人员,进一步明确其任务和培养方向。宋万永说:“我们现在需要的不再是‘赤脚医生’,不再是要他们一边种田一边看病,而是逐步过渡到专业化和规范化,最终达到全科医生水平。”

  另一方面,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职工队伍统一管理,定编定岗,工资待遇、社会保障与乡镇卫生院的职工一致。宋万永说:“使其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让广大农民享受有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是全民健康的根基。”

  应量身定制考核体系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乡村医生面临的许多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关于乡村医生的资质认定、执业资格考核、退出机制和养老待遇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直接影响着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及可持续发展。为此,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高广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乡村医生在基层行医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乡村医生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学高等教育,医学理论、设备应用技能、外语水平等都有一定欠缺。若将乡村医生与城里受过医学高等教育的医生放在一起用同等标准进行评价和考核,对很多乡村医生来说既不合适也不公平,更不利于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乡村医生行医特点、注重实践经验和临床效果的评价考核体系,与城市医生的评价考核体系相区分,独立设立。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乡村医生的构成比较复杂,既有出身于“赤脚医生”、经过多年实践和培训逐步成长起来的,也有长期在基层行医的“民间医生”,还有世代相传的乡村中医或具有一技之长的专科医生。他们大多在乡村行医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口碑。对于这些乡村医生的资质认定应该采用“老人老办法”,即更多地侧重于考核既往的医疗案例和效果,减少不具有实际效能的考试内容,以充分调动他们的行医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同时,利用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医术和能力。对于近些年来由正规医学院校毕业到基层岗位工作的乡村医生,应该采取“新人新办法”,建立符合乡村医生行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有别于城市医生、独立的乡村医生考核考试制度,以鼓励更多的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生向农村基层流动。

  希望能与城里医生同等待遇

  对于通过资质评价和考核认定的乡村医生,应该授予他们相应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及相应的医疗专业技术职称,明确乡村医生身份,并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按照对应的执业资质和专业职称,与城里医生享受同等待遇,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网底”稳定问题。

  村医队伍亟待稳定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副院长林绍彬为广大乡村医生道出了心中的想法:改变乡村医生身份,堂堂正正做一个有尊严的乡村医生。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次针对乡村医生队伍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医生的关心与厚爱,体现了敢担当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亲民意识。

  近年来,尽管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村卫生室建设给予很大的支持,其硬件建设包括村卫生室办公条件和简易设备均有较大改善,但是村卫生室仍存在人才严重缺乏问题。绝大部分“赤脚医生”已到退休年龄被返聘,新的乡村医生因待遇低,工作条件差(既是诊所又是宿舍与厨房——简称“三合一”),没有节假日、编制、社保劳保、医保定点,很难招聘来,即使招进来,也很难留住。因此,很多村卫生室面临着乡村医生断层等问题。

  建议

  1.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必须真正地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要求,加大落实和监督力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更有利的制度保障、生活保障、工作保障、学习保障等。

  2.尽快解决乡村医生的基本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障问题。国家应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并将其纳入社会劳动保险体系;可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地方财政和乡村医生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在职乡村医生为养老保险金享受对象,一是已到“退休”年龄的在职乡村医生,可根据从业年限,由政府、用人单位、个人按一定的比例给予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金,“退休”后即可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二是其他在职乡村医生,按规定由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分摊的比例补缴和续缴养老保险金。

  3.改变乡村医生身份,做一个有尊严的乡村医生。首先,乡村医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他们没有医生编制,平时既要干农活儿,又要开展医疗服务。在力图解决他们“非医非农”尴尬的同时,从解决身份层面给予待遇保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建议逐步推行乡村卫生人员一体化管理,在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过程中,把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派出机构,把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乡村医生作为乡镇卫生院派出人员或进行轮转,并纳入乡镇卫生院人员统一管理,转变乡村医生的身份,逐步结束“农民”给农民看病的历史。

  其次,为了稳定和发展乡村医生队伍,建议对取得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由乡镇卫生院与其签订聘用劳动合同,直接下派到村卫生室工作,履行乡村医生职责,其收入不低于乡镇卫生院同职级人员水平,并建立正常职称晋升机制。

  4.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将乡村医生逐步纳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使用、统一领导。

  5.由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规划,制定乡村医生定向人才培养制度,根据各地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在相关院校设立乡村医生专业,培养乡村医生,下达乡村医生培养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乡村医生。

  6.通过互联网,搭建乡村医生培训学习的平台,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乡村医生,提高乡村医生队伍的整体诊疗技术水平。

  7.创造条件,增加职称指标,解决乡村医生技术职称评审问题。

  8.政府免费给乡村医生购买医疗责任保险,规避因纠纷或医疗事故而破产,让农村有一个稳定的、合格的、人民满意的乡村医生网络队伍,为居民提供更多便捷、优质、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

2017年两会对医学生新政策相关文章:

1.2017年两会医疗改革的政策

2.2017两会医改新政策

3.2017年新医改政策解读

4.2017两会医改政策

5.2017两会关于大学生的政策

    3250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