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办事指南>政策法规>

2017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相关内容

嘉敏分享

  近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以及自主经济建设与自主品牌建设等一系列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年宏观经济形势

  一、世界经济将延续温和低速增长态势

  部分机构上调对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近期,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向好,主要经济体增长呈现良好态势,主要经济体的先行指标改善也预示世界经济增长有望进一步提速。因此,经合组织(OECD)等机构上调了2017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期。世界经济面临许多重大挑战。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近日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认为,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全球潜在增长率下降,金融市场更加脆弱,贸易投资增长乏力,反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些因素将抑制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其中,美国或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来源。

  二、国内经济将继续平稳增长,增速或略有回落

  GDP增速或将继续小幅回落。根据近期多家研究机构发布的预测报告,各机构对2017年我国GDP的预测值大多在6.5%-6.7%区间。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报告指出,若考虑到全国迎接和在国际国内引导积极预期、以及深化改革有可能释放出更多红利的可能性,2017年增速超过6.5%也是一个具有较大概率的事件。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认为,2017年,虽然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新增长动能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其在经济中的比重不足20%,难以替代房地产、汽车等传统制造业的作用,经济增长会因此惯性下滑。招商证券报告指出,2017年国内经济继续处于长周期的底部,经济增速虽在下滑,但积极因素增多,结构性改革提速、货币政策更加保守、需求水平回稳而企业盈利维持正增长态势。这种转变有助于推动资金回流实体经济,为中期经济回暖积蓄能量。

  机构对2017年我国GDP增速的预测

  投资增速将小幅下滑。祝宝良指出,2016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快速增长对后续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支撑,专项建设基金、PPP项目落地,会继续保证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工业企业效益好转增强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意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三新产业以及“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五大幸福产业需求旺盛,也会推进相关行业投资较快增长。工业企业库存处于历史较低位,存货投资将呈回升态势。但实体投资收益预期仍不乐观,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会使房地产市场降温。社科院蓝皮书预计,2017年投资名义增长8.9%,实际增长8.7%,增速分别比2016年小幅回落0.5个和1.7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将稳中略降。祝宝良认为,2016年以来,居民收入低于经济增速,会影响居民消费能力。新一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将抑制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家电、建材等商品消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能否延续,对汽车消费影响较大。旅游、休闲、文化、体育、教育等个性化新兴消费模式和消费热点仍比较活跃,电商网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总体来看,消费需求将保持稳中略降态势。社科院蓝皮书预计,2017年消费增速将逐季平稳小幅下滑,全年名义增长9.5%,实际增长8.8%,增速分别比上年小幅回落0.5个和0.6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或将延续低迷态势。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17年世界贸易形势虽略有改善,但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低迷态势。祝宝良认为,全球经济低迷和分化导致反全球化逆风飞扬。国际经济环境稳中偏差,外贸发展仍不容乐观。但“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落实,对外投资大幅增长有望带动部分商品出口,人民币汇率贬值有助于提高出口竞争力。

  物价将继续温和上涨。展望2017年物价走势,招商证券认为,去产能推动我国产出缺口进一步收窄,从根本上提升了我国通胀压力。猪肉和原油价格将继续冲击通胀走势。但祝宝良认为,无论是消费品还是工业品,供大于求的状况没有改变,物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社科院蓝皮书预计,2017年CPI将呈现逐季上涨的发展态势,全年CPI为2.2%,比2016年略增0.2个百分点,依然处于温和上涨阶段。

  机构对2017年CPI、PPI增速的预测

  机构

  CPI增速预测

  PPI增速预测

  社科院

  2.2%

  1.6%

  国家信息中心

  1.8%

  1.0%

  招商证券

  2.2%

  --

  中金公司

  1.7%

  1.9%

  中银国际

  2.5%

  --

  摩根士丹利

  1.6%

  0.9%

  三、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将切实稳健

  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十分必要。专家和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存在,未来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十分必要。预计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在:一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规模。二是切实有效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三是着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尽快实施房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四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大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出力度。中金公司预计2017年财政政策可能更着重于提振消费需求,而非投资支出。财政政策有望从减税和增加补贴两方面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以及增加教育、医疗和扶贫等方面的公共支出。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切实稳健。专家和机构普遍预计,2017年我国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一是疏通传导机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推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拓宽债权、股权等融资渠道,发展项目收益债、高收益债券及可转换债券、可续期债券、永续票据等股债结合产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效管控资本跨境异常流动。

  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六大动向

  一、经济增速继续在合理区间中高速运行

  当前已经减弱了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关注,但也并非不要增长速度,仍需要处于合理区间的经济增长。2017年政策的基本方向,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投资、消费、出口的总体扩大和协调平衡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鉴于2016年全年GDP将在6.7%左右,未来几年增速只要保持在6.43%以上,就可实现“十三五”目标,这为经济转型升级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在经济金融全球化面临阻碍的背景下,我国处于可以有所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可以实现6.5%的增长,保持合理区间内中高速运行态势。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当下更重长远

  我国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重视长远发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升级版的新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一是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二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改革的红利惠及亿万农民。三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高度重视“脱实向虚”的苗头,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展壮大新动能,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三、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防止“僵尸企业”死灰复燃

  2017年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去除没有需求的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三去一降一补”仍是重要抓手。去产能的关键是处置“僵尸企业”,要注意处理短期经济发展与处置“僵尸企业”的关系,在供给侧改革取得一定成效、钢铁煤炭价格有所上涨时更是如此。不能为了局部地方利益损害去产能的重大利益。实践证明,努力推动转型升级的地区,其经济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因此,应坚定采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继续推动煤炭、钢铁的去产能工作至关重要。

  去库存要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中小城市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和服务的水平,公共资源投入方向是鼓励人口流向的重要基础。保护小城镇的生态、历史文化等要素,增强其特色产业聚集功能,走特色城镇化道路。“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就是要让住房回归居住的属性。德国几十年坚持房地产市场的民生属性、促进其平稳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要有助于促使住房回归其作为消费品的居住属性,抑制其作为投资品的资产属性。

  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坚定去杠杆的基本方向。当前,企业负债较多、利息支出较大,影响了企业的盈利和竞争力,长期下去实体经济将受很大影响。因此,首先,应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其次,应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再次,要加强对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的约束。

  降成本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向内降本增效,保持我国投资环境的竞争力。

  补短板既要补硬的短板,也要补软的短板。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要更有力、更扎实地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四、坚定振兴实体经济,提升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寻求新的增长动力,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最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路径和规律。当前德国、美国等都十分重视提升其工业竞争力,可以说实体经济竞争力是一国保持持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振兴实体经济的意义重大而深远。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提升、支柱产业的替换,是一个国家经济由量到质、由弱变强的必然过程。

  近几年,相对于金融、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而言,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有所下滑,投资愿意有所缩减,其发展遇到了一些压力。2017年将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转型升级后的中国将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拥有更先进的制造业,培育出一批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3D打印、大数据开发和绿色环保产业等,要在某些领域占领世界制高点。同时,服务业正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包括各种支持生产、便民利民、增加就业的服务业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商务服务等适应现代人需求的具有高技术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现代物流、设计资讯、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的服务业态。

  五、“一带一路”赢得更加广泛参与和支持,区域经济战略提速

  2017年国际经济环境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形势研判和政策抉择的难度。特朗普任内美国经济贸易投资政策变化、英国“脱欧”进程、欧洲相关国家大选、各国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不同步等,都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对中国对外贸易、“走出去”等产生重要影响。我国既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我国可加快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亚太自贸区(FATTP)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将得到全球更多国家的支持和参与。

  2017年还将是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一年。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将取得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可望加速推进,为区域经济协调和平衡发展注入动力。

  六、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发挥金融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跨境资本流动、资金“脱实向虚”等金融风险犹存。预示新的一年,将继续注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平衡,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可望取得成效,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质任务和需求,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金融要发挥强力支持作用。资金“脱实向虚”,过度投向产能过剩、房地产等行业,不仅将对解决实体经济融资带来障碍,而且会造成金融系统风险的累积和金融市场的波动。2017年,金融既要在经济平稳增长中发挥作用,支持基础设施、消费等需求的增长,又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当减少信贷向产能过剩、房地产等行业的流入,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实体经济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17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相关文章:

1.2017国家对创业的政策有哪些

2.2017年国家发展形势

3.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经济发展

4.2017国家大力扶持的热门行业

5.2017国家最新创业政策

    2908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