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职场>职业规划>

高中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如英分享

  高中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相当重要,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中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分享的高中学生职业规划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高中学生职业规划范文(一)

  传统学校教育强调“知性德育”,以知识、思维和脱离实际的教化为核心,忽视了学生成长的真实过程,使德育在教化与知化的语境里苍白无力。“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以人本主义理论和主体性教育主张为基础,通过普通高中学生生动的学校实践,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生活,以自主和实践作为取向,使学生逐步成为具备自我发展和完善能力的和谐发展的个体。

  《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是加深有关知识的传授,属职业指导的提高阶段。指导重点是引导学生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进一步了解和剖析自己,正确处理选择专业或职业的主客观因素,提高选择志愿的决策能力。”“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与个体自我觉察、社会、工作之间建立起积极联系,在丰富知识学习和塑造完美个性的同时增加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在普通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

  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取向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为未来职业所做的策划和准备。著名的生涯发展研究者舒伯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高中阶段处于职业生涯的成长和探索时期,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是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职业,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和方法,进而自己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发展方向,最终实现自我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一)养成终身发展规划的素养

  对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将会有利于高中生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很多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而言仅仅在高二文理分科时或者是高三毕业的志愿填报时才重要,这是一种偏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以职业指导为主线,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立生涯目标、选择职业生涯角色、寻求最佳生涯发展途径。生涯规划教育强调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兴趣、气质、能力、价值观和需要等,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自己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作出明智的选择。

  (二)增强自主的实践能力

  现代德育观认为,学校教育的根本指向应是学生的自我发展,学校应为学生的主体性完善和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的弊端不仅表现为手段上的单一,以教化为主;还表现在理念上的落后,脱离生活和社会现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自我激励、自我塑造这一自我成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对未来有更好的规划,从认识自己开始,形成职业意识并进行职业探索,这有利于高中生明确学习与发展的方向,激发成才动机并付诸实际行动。

  (三)拓展德育新思路

  选择了一份职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选择了一种社会角色,进而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什么角色,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所有这一切都由自己把握。自己需要什么,有时候需要走近它们,有了更多的了解才能澄清自己的需要。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访谈、调查实践的方式走进大学、走进专业,走进各行各业,对职业生涯产生初步的认识,明确今后的目标,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和规划未来。这既增加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对生活与社会的了解,也为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探索以实践为取向的学校德育提供了新思路。

  二、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模式探索

  规划好自我职业生涯,不仅仅是在未来找一份好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指引着我们努力寻求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和为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更好的机会。我们需要创造一些平台来帮助学生积极挖掘身上的潜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与决心,促进他们不断追寻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开设生涯规划课程,提升生涯自主意识与责任

  在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系统、有步骤地来开展。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逐渐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认识它对人生的重要价值,开始对于职业有些探索,对职业、工作有全面的认识将有益于高中生明确今后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人生规划,指导具体的生活与学习。

  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只有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成长。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识基础上。高中生自我意识正在逐渐增强,但缺乏正确的方法全面了解自己。我们通过团体活动“找位置”“认识你自己”“个性的底色—气质”“人生价值拍卖会”“为人生植一棵能力树”等课程从气质、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为合理的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充分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及所处的情势,自己的优势所在,完成对自己在各方面的重新整合,综合自己所处的情势,造就一个全新的自己。以此为基础,就可以阐述和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对职业的探索和生涯意识的形成则是通过另一部分课来完成。如通过学生对家族职业树的探索,认识自己对职业、生涯的期望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憧憬。根据霍兰德的类型理论通过兴趣岛的活动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一个成功者能够充分发掘自己的才华并将其转化为实践的技能,利用这些技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一课程则是通过对未来自我的探索,使学生明确自我的选择,建立个人暂定的生涯目标,协助其提升生涯自主意识与责任,并针对暂定的目标,制定“我的高中企划案”,进行相关的规划和准备。

  (二)组织系列主题班会,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与水平

  主题班会同样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作为班主任,对于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状况,有着更多的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也不同,利用班会的契机,由班委会组织的主题班会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作为高中生,自主管理特别重要。例如高一进校一个月后,在经历了军训、社团招新、运动会等系列活动之后,学生对学校的新鲜感开始褪化,部分学生开始产生焦虑和困惑,流露出对于未来的迷茫,内部学习动机不足,从忙碌到茫然,如何帮助他们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以“追逐的梦想”为主题,让学生看到自己最初的梦想,激发他们对未来的自我探索,明确自我的选择。这也是生涯规划中做好定位的一部分内容。在引导学生看到“未来的我”基础上,还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从“现在的我”到“未来的我”之间还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最近的就是高中的三年,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我的高中企划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我规划的内容提高自我认识,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在这样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不仅仔细思考了自己的理想定位,更重要的是他们了解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确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并有了详尽的计划。

  (三)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增强生涯规划的自主性

  校园实践体验活动是每个学生开发创新潜能、施展个人才华的大舞台。这类活动是以个人兴趣和内在需求为基础,以探索、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以实现主体的创新素质有效发展为目的的自主性活动。利用校园实践的舞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而且可以对自我能力、角色及职业进行探索,使他们对于职业的好奇或者是偏好逐渐具体化。

  如有些高中开展的文化艺术节活动为高中学子创造了自主的舞台,整个艺术节从启动、运行、展示到总结反馈,从会徽征集、展示场地规划、负责人员培训、教师聘请到校际邀请观摩等全部由学生会独立运作。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了劳动和创业的艰辛,培养了他们的商业意识和风险决策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学习,开拓视野,认识和理解各种职业。江阴是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企业。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去进行社会实践,这是一种很好的职业体验和调研。例如,某学生在一制线厂做了一天的会计。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记录、计算工人每天的工作量。通过实践,她对会计这份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感知,如“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他一切都为零。”“同时还需要恒心、细心和毅力,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而另一名学生则选择了在表哥的饭店里做服务员,去感受服务行业。经过一天的锻炼学习,他发现自己有了服务意识,养成了微笑的好习惯,学会用标准的礼仪礼貌待客。这样的社会实践,不仅使学生对某项职业有了更主观的认识,还可以将实践经验带到学习和生活中来,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让自身更加成熟起来。

  有些学校则借助社团的力量,利用寒暑假,让学生体验一些职业。如去图书馆做一名图书管理员,体验管理员工作的经历与感受,学生们从中体会到了办好事的行动准则和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得每一位活动参与者都尽心尽力地完成了这份工作,向社会和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三、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与展望

  笔者在某高中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其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一学生和已经接受了一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生相比,对职业生涯规划以及社会的了解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夏某是高一的女生,她说:“似乎自己一直都在以一种混沌的姿态生活,一直以家人的要求存在,成绩要好,做人要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甚至不清楚现在为什么要认真,没有很明确的目标,没有很充足的动力,以迷惘的心浑浑噩噩。”为了改变自己,夏某选择了“彩绘生命蓝图——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比以前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类型,知道自己这种性格类型所适宜的参考职业,课程也给了自己一个十分重要的契机,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

  嘉嘉的观点:“我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一直是很模糊的,经过一学期课的学习,我认识了许多新兴职业,也对传统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我充分意识到需要对自己的高中三年作好充分规划……原本以为进入高中的目的只是认真学习,考个好大学,现在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和对未来的规划,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高中阶段我的两个主要目标是:考上好大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上述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对自己有了正确的认识,对未来有了强烈的成功欲望,从而使人生走向自觉发展的阶段。但是,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何整合家庭、社会的力量,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化、立体化、生活化,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探索和尝试无疑是必要的,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范式探索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学生生涯规划教育需要进行过程性评价,才能在诊断和纠正中使教育活动更好地得以开展,但在对高中生进行有计划、分阶段、有侧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如何更客观去评价学生的教育效果是否达到预期,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家庭影响,家庭赋予孩子的期望及家长自身对于职业的看法和选择也会影响子女对于未来的规划。可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家校深度合作的机制,共同推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应发生在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教育的关系问题,学校教育边界渗透的程度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笼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未必适合每一个学生,真正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对每一个学生生涯意识的激发和进行自身生涯设计的指导,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严谨的经验总结。

  高中学生职业规划范文(二)

  一、大、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

  (一)中学生情况: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初三学生只有11.4%的城市学生和7.1%的县镇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从容就业。高考生对所选专业与学校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2.1%,完全不了解10.0%,比较了解26.8%,不太了解35.5%,说不清楚25.6 %。

  (二)大学生的专业及求职

  1.专业的不满:

  据了解,已经考入大学的许多大学生因为对其所报学校、专业缺乏了解,导致入学后学习兴趣不高。某高校研究所调查显示,逾5成大学生认为目前就读专业不理想,近2成大学生对就读学校不满意,3成学生对所学专业热情不高,仅有3.4%的学生入学前了解所报专业。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因不满意所考入的大学或专业选择复读,甚至厌学。大学生出现的这个问题已经带有普遍性。

  2.对毕业后的发展前途

  对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为50%,41%目前没有考虑太多,而有明确目标且充满信心只有8.3%。

  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学生将学习的目的定在了考大学,而不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能在中小学阶段,学生们就对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有一些思考和探索,肯定会在未来的求学和职业生涯中少走很多弯路。尽量早地认识自己,寻找“我是谁”与“我要什么”之间的联结,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3.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去向何方,我如何到达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求职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一到邻近毕业的时候就开始盲目的投简历、找工作,这种现象出现的愿意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生们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如何发展完全没有概念。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现象,甚至起薪水平一年不如一年:教育的高投入与毕业后的产出根本不成正比。对此,许多职业测评专家指出:普遍的就业情况不甚理想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职业规划,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规划,在招聘会屡受挫折,就算进了一家用人单位也难以适应;一些人接受职业测评后发现自己的个性、能力倾向与所读的专业根本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但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招聘往往着眼于所学专业,专业成为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一旦专业与个性不匹配,在职场自然难以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中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职业指导应定位在意识、能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这就要求我国应该及早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二、不同地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我国情况

  1.我国大陆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已经普遍展开,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而在中小学则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职业生涯教育,我国中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意识到如何实践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只是极少数。

  2.中国台湾

  我国台湾地区的生涯教育就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连续体系。在国小(小学)就开始提供儿童生涯辅导,以增进儿童的自我觉察,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让学生了解教育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及学习做决定的技巧等。中学阶段则更是采取了形式多样的生涯辅导,有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还要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另外,许多高中在录取初中生时会将职业生涯课程作为成绩的参考标准之一。大学录取学生时,除了高考分数外,还需要经过面试的程序,其中一项是自传,内容必须包括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我国港台地区出版了许多有关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读物,如《生涯定位》、《生涯发展与辅导》、《生涯规划的艺术》、《职业生涯规划》、《一辈子的事:生涯规划与潜能开发》《人生的决策:生涯规划》等

  (二)其他国家

  美国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日本专门在初中、高中开设进路指导课程,并规定具体学时数。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德国等职业系统非常规范和发达的国家,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在学校里也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而职业测评更是铺天盖地。“职业规划早做一些,对个人的发展定位能够准确一些。实际上,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理想的确立都是在中学阶段。

  三、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当然,不得不承认,就业的压力让许多高校日渐重视职业生涯辅导和教育(姑且不谈论其方法与效果),可是,如果我们一定要等到去找工作的时候才重视这件事情,往往为时太晚。 很多学生直到进入大学学习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有很多学生直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那么无能为力,对职业、对自己的人生完全缺乏方向感。因此,大学生需要生涯规划,但这不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情,中学生也需要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生涯(career)指个人一生的道路或进展途径,它不仅止于工作或职业,还包括事业、前程、生计、爱情、家庭、休闲等方面,它包含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所从事的一系列与个人工作生涯有关的所有活动。生涯是一个人选择并透过他的工作或专业、生命去追求人生价值的课题。生涯的发展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通常被视为与工作有关的个人成长、学习和发展过程。

  生涯规划是以人生命历程中的事业生涯发展为核心,关心个体一生当中的教育、职业,并涉及与教育、职业有关的生存角色的选择与发展。生涯规划的观念认为,(1)每一项职业对社会都有独特的贡献。(2)相信事业是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人有一个寻求生命意义和方向的动力,即追求梦想与理想。(3)要求我们探索过去、现在和将来,回顾过去,可以寻找阻碍我们成长的经历,重建自我的信心,把握现在的状态,为将来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4)应该探讨一生中的不同角色,这些角色之间相互关系和影响,如事业目标与人生角色的互动作用,透过规划不同的生命角色,才能迈向多元的人生目标。(5)相信生命意义和目标可以在不同的活动领域中实现(如工作、学习、休闲)。(6)探索自己、认识自己的需要、技能、价值观和兴趣,了解自己是什么、要什么。(7)个人在事业规划过程中,对社会环境须仔细考虑可操纵因素与不可控制的因素。(8)相信生涯规划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从适当的辅导与教育中学习获得。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自我发展。

  学习了解自己和发展其能力,着重于认识自我。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从总体自我概念指向学业的自我概念、自我功效感、自尊感、主观幸福感。预防的负面心理因素是:抑郁、焦虑、无助感、自我妨碍等。需要了解的自己的心理因素为:多元智力倾向、价值观取向、兴趣、人格特征等。

  2.生涯探索。

  学习探究和工作等生涯机会,着重于认识自己学习境况与将来职业世界。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元认知能力、认知策略、创造性、理想等。

  3.生涯管理。

  学习生涯规划、实践和调整其生涯计划,着重于培养规划与努力实践理想的能力。需培养的心理因素为:自我决定与自我支持因素、对他人和人际关系的社会知觉、社会交往能力等。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也不同。根据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及有关新课程的相应内容我国青少年生涯教育的阶段和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小学阶段为生涯认知阶段,因此学生在这个阶段须知道周围的工作环境和其它广泛的职业知识,并了解自身与工作世界的关系。即:小学一二年级了解自己, 三四年级培养:基础能力 五六年级认识生涯发展。初中阶段为职业生涯探索阶段,让学生在这个阶段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们所知道的职业群,通过实习、参观、访问等各种方法获得具体切实的职业体验。即:初中一二年级;进行生涯探索 初中三年级着手生涯规划。到了高中阶段为职业生涯准备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须学习职业领域的有关入门技能,具有从事技术性工作的能力,或具有进入专科教育的知识准备,使他们顺利进入工作世界。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童年。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大学,也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工作。如果职业生涯规划从中小学做起,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意义。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学生特别重要,因为他们在从学校过渡到工作世界的过程中,要面对很多和事业相关的抉择,包括升学、分文理科的选择,兴趣培训或技能进修的选择,以及职业的选择。能够有效地规划人生和事业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成长任务。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单个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即将毕业的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也不管他们是否继续升学,职业选择对他们来说是迟早的事。而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则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步入社会? 因此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人生。特别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从而确定人生的方向,为准确定位提供奋斗目标和策略,并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认真分析个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找准职业方向,把握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同时应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重塑自我形象,认识自己的价值并最终促使其增值,实现个人兴趣、能力、价值、事业、就业单位及家庭的多赢局面。

  (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1.结合素质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在中学阶段,各学校可以结合素质教育活动,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内容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中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及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帮助中学生了解各类大学及专业的具体情况,提高将来考入大学及专业选择的满意度。

  2.各学校应配备一名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

  专业化的指导教师是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力量,在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在中学中选拔推荐一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或心理辅导工作的骨干进一步深造,提升专业水平。组织各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积极参加各大学的招生咨询会和用人单位的就业洽谈会,熟悉就业市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目前,网络已成为学生汇聚思考、交流思想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在学校主页上链接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网站,引导学生登陆官方的网站学习相关知识。

  4.组织中学生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光想不做不行,不做分析、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也不行。因此,即将毕业的中学生可以通过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即形成文字,时刻对照、鞭策自己的职业生涯实施情况。方案的编制一般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措施及时间安排等。有可能的话再请有经验的老师或职业指导专家点评,以便改正和完善。

  5.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鼓励、指导学生创办“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等有利于自我成长与锻炼的社团组织并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让这些社团组织成为中学生交流社会实践感受的场所。同时,针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要求,通过社团开展的各种职业技巧比赛、应聘艺术、就业市场调研等社团活动,帮助中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素质和信心。

  反观大陆的情况,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可以学习这样的方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具有规划观念和自主意识的学生呢。 最后,让我们好好思考思考来自雷恩•吉尔森所著《选对池塘钓大鱼》一书中的话吧——“无论你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硕士博士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第一门课也是最后一门课。”

  高中学生职业规划范文(三)

  一、幸福源于对工作的热爱:高中阶段开始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职业是体现一个人自身价值的载体,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一致的人是幸福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都在从事自己喜爱的发明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他宣称:“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的工作,每一天对我而言都是其乐无穷的。”所以,在高中阶段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即进行“职业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高考填报志愿,而且从更长远来看,当把求职这一特定阶段的特定任务放到整个人生发展的背景中加以探讨时,能够帮助高中生建立起积极的职业态度,实现他们的人生幸福。

  1.高考是职业生涯的开始

  传统意义上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起点,其实不然,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其“起源”就是他们高考填报的专业志愿。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多元的选择,培养职业规划意识可以说越早越好。这里介绍一个跟踪研究成果:美国的几位心理工作者到哈佛大学的MBA毕业班做调查,他们问学生:“你们马上就要毕业进入职场,那么,你们会根据什么来选择工作呢?”有七成的人回答说,根据他们所学的专业来选择职业,另外有三成的人说,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自己的职业。五年后,这几位心理工作者再进行追踪,发现其中最为成功的、最出色的人都是那些当初说要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工作的人。这说明什么呢?这表示在选择职业的问题上,兴趣与所学的专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两者的方向是一致的,那么个体就越容易成功,幸福感也越强。

  中学生已经处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但是,目前高中生却较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临职业生涯重要选择的时候(比如文理分科、高考志愿填报)出现误区。许多家长和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能更多考虑的是高校的名气、专业的热门程度,以及毕业后求职是否顺畅,以为这样便能为自己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殊不知,如果忽略了学生自身的职业兴趣和个性特点,盲目追求名牌高校和热门专业,后果可能是南辕北辙。几乎所有高校的教务处在每年新生入学不久,都会收到不少转专业的申请,尽管近年来有些高校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转专业或第二学历的机会,但数量范围毕竟有限。更重要的是,从学生自身来看,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里学习四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会埋没自己在所擅长专业上的才华;有的即使转专业成功了,也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高中阶段进行职业规划尤为重要。

  2.规划人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感

  高中阶段是学生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能让学生意识到:设计自己的未来不是老师和家长的事,而是自己的事;未来不能靠别人安排,而是要自己创造!

  高中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和职业选择进行探索,力求将职业选择与个人特质匹配起来。高中生有独立自主的需求,在各方面进行探路,尝试着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班主任要利用这个大好时机,增强高中生对自我的认识,引导他们将独立自主的需求体现于职业生涯规划上,尝试初步建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班主任如何进行职业指导

  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第一次提出“职业指导”这个概念,将其界定为:帮助求职的个体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职业、正确选择职业,实现人——职匹配的实践活动。高中阶段正是奠定一个人职业规划的关键期,职业指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择己所爱、择己所能和择世所需。

  1.择己所爱

  从事一项自己感兴趣和觉得有价值的工作,本身就能给人满足感,职业生涯会因此变得趣味无穷。职业或者专业的选择,需要重点考虑的一点就是主体自身的偏好。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人们都会心甘情愿、不遗余力地去追求,高中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也是如此。所以,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考虑这些问题:我想从事什么职业?哪些职业是我喜欢的?从事哪些职业我会非常开心?这就是让学生确定自己对职业的喜好,即兴趣。

  2.择己所能

  如果择己所爱是充满情感地畅想的话,那么择己所能就要靠理性来把握了。仅凭兴趣选择工作是不理性的,感兴趣的事情并不代表有能力去做。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理性地评价自己,即明白自己能干什么。每位高中生在填报志愿时都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既尊重自己的喜好,又能实事求是地做出恰当的选择。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为什么有人喜欢做教师,有人喜欢做建筑师?为什么有人擅长具体的操作,有人擅长当领导?为什么有人做起事来雷厉风行,有人则慢条斯理?为什么有的人关注内心,而有的人善于察言观色?这就涉及到需要、兴趣、价值观、气质、性格、智力、情绪和意志等诸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分析。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就是一个成熟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

  3.择世所需

  在对自己“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的问题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后,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和未来发展前景,也就是了解社会“允许”我干什么,“能让”我干什么,这也是职业选择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证。未来社会变迁的速度将越来越快,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也会随之变化,虽然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职业市场,但在此时要形成一种观念,即作为一个准职业人,要随时关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不怕变化,关注市场,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三、创造机会,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

  班主任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增进对职业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关心日常生活中成人的职业角色,初步了解社会的职业分工;了解职业与技术、社会和人的发展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职业意识和创业意识。班主任要经常开展校外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进入职场进行实地考察和操作。这类体验活动能使高中生不仅对职场产生感性认识,而且可以对职业心理特质的自我评估进行验证。例如,有的同学一直以为自己的职业兴趣在于与人打交道,在职业体验活动中可能会发现自己除了这方面的专长外,还有其他平时未发现的能力。因此,让高中生积累一些职业体验是帮助他们探索职业自我最直接的方法。更为实用的是,可以帮助高中生选择大学的专业志愿。

  在学生走出校园去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不谙世事的学生会因为失败、挫折降低积极性,产生不良情绪。班主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让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提高心理承受力,树立自信心;还要具体分析挫败的原因,找出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实践带来的丰富感受,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职场,在体验中品味生活,在体验中收获未来的希望。


看过“高中学生职业规划范文”的人还看了:

1.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2.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3.高中学生的职业规划范文

4.高中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5.高中生职业规划范文

6.高中学生职业规划心得范文

    125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