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文章阅读>人生哲理文章>

关于尊重的哲理短文

晏付分享

  其实尊重他人在小事方面就可以体现得很好,只是我们不愿意那样做而已,凡是还是得学会尊重,这样社会才会发展得更好。很多时候,我们会换位思考,替他人着想,这其实就是一种尊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尊重的哲理的短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尊重的哲理短文篇【1】:容忍和尊重人的本性

  “她为什么如此自私,我为什么要忍她?”红红委屈地说。我似乎看到她快要哭出来的脸。

  “因为你比她伟大、比她有修养,你有忍她的能力,同时你忍她,也是为了你自己。”我淡淡地说。

  “我要怎样做才能获得快乐?”红红追问着。

  “给她的错找一个理由吧,并尊重她的个性和习惯。”我温和地说。

  电话里传来孩子们在水池里嬉戏的笑声,红红沉思着……

  我拿着电话,平静地望着窗外漆黑的天空……

  “好好活吧,别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调整一下情绪,换一个角度想想,你其实很幸福!”我说。

  “好的,我一定要快乐地活。”红红坚定地说。

  挂掉电话,心中有一份牵挂和祝福。“愿我们都好好的活。” 我自言自语。

  世界之大,有谁与我们的人生观点一致?有谁与我们的生活方式相同?不要奢求巧合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你不想为别人改变,别人同样不想为你改变。矛盾一直就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在矛盾面前,应保持理智、清醒、心平气和,尽量去包容别人。

  要记住,和我们来往的人都是感情丰富的凡人。而凡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毛病。我们还会遇上充满偏见、傲慢和虚荣的怪人,我们要有包容的心去原谅和理解别人。用爱心帮助他人改正过错,比责骂、教训更能获得效果,因为爱是一种关怀。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一个坏人变好,也可以让一个犯错的人因感动而改正,并用爱心和忠诚回报你。

  在冲突面前,能够容纳别人不同的观点,是一种修养和智慧。这样可以使自已的人格和情绪得到冶练,也可以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为深远。

  不要因为别人与自己不同就否定别人,有些人喜欢表现自己,有些人喜欢默默无闻;有些人注重物质享受,有些人注重精神享受;有些人喜欢吃菜,有些人喜欢吃肉……不同个性的人构成了丰富的社会,也是人们互相欣赏的来源。如果你能欣赏一个跟你不同的人的优点,那就说明你的心胸广阔,不固守自封,你也会在欣赏中得以提升内涵。

  容忍别人,也是尊重别人,而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尊重是相互的,夫妻之间互相尊重才能让爱天长地久,朋友间互相尊重才能让友谊长远,上级或是长辈批评中学会尊重,才能让犯错的人心服口服,使其认识错误。

  纵观古今,凡成大事者都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同存异。这样的人豁达而不拘小节,做事往大处着眼。与人交往不斤斤计较,不纠缠于琐事。所以有时装装糊涂,也是为人处世的好方法。

  当然, 每个人都是有原则的。所以,容忍就只能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我们应尽量容忍和尊重人的本性。

  关于尊重的哲理短文篇【2】:尊重

  一次,曾国藩微服出巡,一个人来到一座寺庙里。寺僧见他其貌不扬,以为是一般的游客,所以只淡淡地招呼他:“坐”,然后对门外的小和尚说:“茶”。

  第二次他又去寺庙时,穿着比上次要华丽整齐些,寺僧才稍稍礼遇他:“请坐”,同时吩咐小和尚:“泡茶”。

  第三次他再去时,寺僧知道他是有名的两江总督后,非常恭敬地迎接他,并且再三的招呼他:“请上坐”,并赶紧吩咐小和尚:“泡好茶”。寺僧哪会错过这样的机会,连忙捧出笔墨纸砚,请他题字留念。

  曾国藩提笔就写:“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

  寺僧汗颜。

  关于尊重的哲理短文篇【3】:尊重

  一位朋友与一位台商老总谈业务,午餐时在酒店点了菜品,该老总指着雅座中的酒水说:“请随意饮用,我们不劝酒。”朋友知道很多南方商人商务会餐时绝不饮酒,也客随主便,草草用饭。

  席间酒店服务生端来一道特色菜,那位老总礼貌地说:“谢谢,我们不需要菜了。”服务生解释说这道菜是酒店免费赠送的,那老总依然微笑回答说:“免费的我们也不需要,因为吃不了,浪费。”饭毕,老总将吃剩下的菜打了包,驱车载着朋友出了酒店。

  一路上,那位老总将车子开得很慢,四下里打量着什么。朋友正纳闷时,老总停下车子,拿了打包的食物,下车走到一位乞丐跟前,双手将那包食物递给乞丐。朋友看到那位老总双手递食物给乞丐的一刹那,差一点就热泪奔流。

  一次,叶淑穗和朋友一起拜访周作人。他们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中等身材、长圆脸、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就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前面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个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上衣。

  夏衍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顾颉刚有口吃,再加上浓重的苏州口音,说话时很多人都不易听懂。一年,顾颉刚因病从北大休学回家,同寝室的室友不远千里坐火车送他回苏州。室友们忧心顾颉刚的病,因而情绪并不高。在车厢里,大家显得十分沉闷,都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顾颉刚为了打破沉闷,率先找人说话。

  顾颉刚把目光投向了邻座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身上,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却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一时间,两个人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

  而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室友看不过去了,生气地责问道:“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年轻人没有理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着,顾颉刚伸手示意室友不要为难对方。室友见状,便不再理这个只会点头微笑的木疙瘩,而是转过身和顾颉刚聊起来。

  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果盘下压着的一张字条,那是年轻人走时留下的:“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冯友兰的尊重就在于“不说话”,而路易十六的王后上绞刑架的时候,不经意间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下意识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这是一种极其高贵的尊重,让每个人都肃然起敬。

  67岁的玛格丽塔·温贝里是瑞典一名退休的临床医学家,住在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松德比贝里。一天早上,温贝里收到邮局送来的一张请柬,邀请她参加政府举办的一场以环境为主题的晚宴。

  温贝里有些疑惑,自己只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跟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会被邀请呢?温贝里将请柬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确认上面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后,放下心来:“看上去没什么不对的,我想我应该去。”于是,温贝里满心欢喜地挑选了一套只有出席重大活动时才穿的套装,高高兴兴地赴宴去了。

  赶到现场,温贝里不由得吃了一惊:参加晚宴的竟然都是政府高级官员。其中就有环境大臣莱娜·埃克,他们曾经在其他活动中见过面。看到温贝里后,埃克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向她报以最真挚的笑容:“欢迎你,温贝里太太。”接着热情地将温贝里带到相应的座位上。温贝里和政府要员们一起进餐,并聆听了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宴会结束后,按惯例要拍照留念,埃克邀请温贝里坐在第一排。就这样,温贝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看过“关于尊重的哲理短文”的人还看了:

1.关于尊重的哲理故事

2.关于尊重的哲理小故事

3.关于尊重的哲理小故事

4.描述尊重的哲理散文佳作

5.关于尊重他人的小故事

6.关于礼貌的哲理短文

7.关于诚信的哲理短文

    31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