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和平在北欧
北欧是充满异域风情且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和动物在这里可以和谐相处。
1
"爸爸,你过来,我给你看个东西。"当小儿子第三次跑过来,仰着小脸,小手拉住我的衣襟,跟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个东西对儿子很重要,至少让他很重视。于是我马上收起手机,跟随着他的脚步往他要去的地方走去。
我们在一个湖边的翠绿草地上玩。这个湖不大,但水清鸟多,靠近水边有一条环湖小路,健步行走,半个时辰就能走完一圈。今天天气一般化,没有雨,只是从海上飘过来很多云朵儿,在低空中向东北向涌去,象赶集似的,间或漏点阳光给大地,如同赏赐一般。有凉风,吹得人不太舒服。
对于常年雨水的这儿,这样的天气算是不错了。加上今天是周末,不少人都走出来在湖边散步或跑步运动。孩子不少,到处跑着。当然也少不了遛狗的人们,不管刮风下雨,遛狗是每天的任务,何况今天天气还行呢!
很快我们就穿过了草地来到了目的地,是在水边。已经有几个小孩子围在那儿,有叫唤的,听得出来,是兴奋的叫喊。近前看,原来有一只天鹅趴窝呢!窝那边紧靠湖水,窝这边离路边就一步之遥(就是跨着一定会扯着蛋的一大步)。
记得小时候看母鸡孵蛋,感觉这个时候的母鸡比平时凶得多,只要有人靠近,母鸡身上的羽毛立马根根竖立起来,体型一下子膨大许多,尾巴大张如纸扇并向上直立着,身子半蹲,头前伸,喙对外,喉咙里咕咕作响,一副随时准备攻击外来者保护鸡蛋的模样。
可是这只天鹅平和得很,对围观的孩子没有丝毫戒备,脑袋随长脖子慵懒随意地挂在背上,一副旁若无人的模样,倒是她(还是他?)的另一半在近旁的水中有些机警地看着周遭。
"儿子,你就是想让爸爸看看天鹅吗?"我问道,
"不是,爸爸,我想让你看看鹅蛋。有四只!"
"那你怎么看到的?" (我头脑里看见有个孩子拿着棍棒将天鹅拨弄开的情景)
"天鹅刚才有站起来一会儿,我们就看到了。"
原来是这样。看了一会儿,天鹅没有想站起来的迹象,儿子有点失望,看看我,我便拉着儿子离开那儿,边走边告诉他,
"儿子,爸爸以前见过天鹅蛋的。"
"是吗?"
"是的。"
儿子又开心起来,自己跑开去玩了,其他孩子也都慢慢从天鹅身边散开了。
2
这不是我第一次在这个国家看到这种情况,在别处的水边,也看到过天鹅在人常经过的地方孵蛋。这能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些天鹅没有受过人类的伤害,甚至也没有受过其它动物比如狗的伤害,所以才会安心理得地在这儿埋窝下蛋造仔。不由感叹: 和谐!这只是在挪威这个小国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小小的例子。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就不列举了。
我不由想起小时候的一次经历。大约是冬季,快过年的时候,我爸爸骑自行车带着我,和村里几个人一起,去一个镇子上赶集(应该是去镇上洗澡吧!以前冬天,有时一个月才能洗一次澡。),途中经过一大片滩涂,一马平川,表面上布满细盐粒,远看白茫茫一片。大人们边骑车边聊天,不是我感兴趣的话题,我便坐在车后东张西望。
忽然我看到远处的滩涂上,离我们大概有三四百米远的地方,站着几只体型很高大的禽鸟,通体雪白,似乎在低头觅食。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白的鸟儿,我想都没想,大声叫道: "爸爸你看,天鹅!"(长大后知道,根据体型,那些鸟儿不可能是天鹅,很可能是丹顶鹤)。
大人们没有停下,继续前行,只是扭头看过去几回,接着议论一番,议论的内容我已忘记,只记得其中有个人说了一句话,把我惊到了,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我还记忆犹新,心有余悸,他说: "今天没把冲锋枪带上,要不然可以熬上几锅肉,唉!" 说完他还咂了几下嘴。他不是开玩笑,他是真有枪,他也真会下得了手的。
如果你知道基干民兵这个词,就知道我不是在讲故事(不小心又透露了自己的年龄),那个时候很多民兵都有枪的,我家隔壁的小伙子就是民兵,没事的时候,就经常把他的那把枪拆下再装上。
不论是天鹅或是丹顶鹤,对这么高贵的鸟儿都下得去手,就是因为一个原因,穷。那个时期的国人,缺衣少食是普遍现象。
3
管仲叔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如果以食物做参照,一个社会的发展轨迹应该是三个阶段: 吃得饱; 吃得好; 吃得少。先求温饱,到食品丰富,营养充足,再到为了健康和体型,注重控制饮食。很开心地看到,国人早已超越温饱阶段,开始享受口福了,部分已开始走入健身的大军,广场大妈就是很好的明证。
即便如此,那还是不够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人与环境(包括与动植物)的和谐共处才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也要给动植物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不仅是为了动植物,也是为了人类自身。
通俗地说,就是人要善,当然这个善比我们通常说的善要广义得多。
人之初,性本善。如何把这种善性保持一生,挪威以及类似的北欧诸国,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个答案,答案可能就在孩子的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