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随笔
幼儿园大班的教学涉及方方面面,那幼师平时怎么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幼儿园大班随笔,一起来看看。
幼儿园大班随笔篇1:梳头发
刘平是我们班的“小公主”,不仅长得干净漂亮,而且聪明懂事,深得老师们的喜爱,特别是有一头洋娃娃的头发,每当看到她的头发乱了我就给她梳梳,并给她扎好看的小辫,她似乎也很清楚这是老师对他的偏爱,总是跟我形影不离。
这天早上,我看到宁宁的头发乱蓬蓬的,梳也没梳,我叫过她来问:“你为什么不梳头发?”宁宁说:“老师我是故意不梳的,让你给我梳,你为什么每次只给刘平梳小辫,我也要,”一时间我竟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恍然大悟,无意中我犯了一个错误,梳头事虽小,但在孩子们心中却造成了不平等的感觉这样对谁都不好。
我想起,有好几次上课宁宁在扯自己的头发,我还批评他,他却无动于衷,如果这是我主动给她梳梳头发,就能满足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至于给孩子造成心灵的阴影,我们的宗旨是让鲜花和小草都受到阳光的温暖,我们做到了吗?
幼儿园大班随笔篇2:愉快的阅读
这学期,我们大班开始了有关“识字”的教学研究。说研究,其实根本谈不上,我们只能说是一次冒险的尝试吧!
说起“识字”,大家眼前首先冒出的一定是:一连串的各种中国方块字吧。可我更多想到的是:一句又一句,一行又一行的汉字中,总有那么一些值得让孩子们惊喜好奇的一些“小精灵”(注明:这里的小精灵我指的是句子中的一些字或词),因为在阅读中,孩子们会关注到它们,会一下子把它们放大,变得那么耀眼,使得我们不得不关注到它们的存在。契机来了,机会来了。此时的我们就顺应孩子的需要,一起帮助他们发现更多的“小精灵”,正确地说出“小精灵”的名字,因为是孩子们自己关注的,一定会记忆犹新。事实说明,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的。
比如:一次阅读活动中,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一本有关《动物乐园》的科学书籍,孩子们的兴致很高,叽叽喳喳地争着要我快快地讲讲。我在介绍之前,问了这样一句话:“这本书里会有你想要发现的“小精灵”吗?”孩子们竟毫不犹豫地答道:“有,一定有!”他们的回答竟然这么自信,这么底气十足。真的不得不让我佩服他们的。经过一番封面、目录的介绍,开始了第一段内容的讲述。题目是:鱼需要睡觉吗?形式很简单,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跟我读一遍题目,再让他们自己进行问题答案的猜想。接下来,就像听故事一样。老师只需注意语调的高低变化,语气的轻松缓慢,还有语速的控制。等一小段内容结束之后。便问孩子们“在这段话里面,你能说出最喜欢的小精灵的名字吗?”孩子们会说出自己喜欢的一些字或词,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孩子们最关注的“小精灵”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炼出这些字或词,告诉孩子正确读音。接下来,我们可以考考孩子们的眼力,玩“找小精灵”的游戏,看谁又快又正确,既简单又有趣,同时,我们也会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兴趣的差异,提出不同要求的问题,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和体验参与的乐趣。
一次愉快的“阅读”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先告一段落咯,大家将期待下一次的见面哦!
幼儿园大班随笔篇3
大一班的音乐活动开始了,我正带领小朋友一起学唱歌曲。这时,有两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时,在人群堆里你推我打。待这个活动单元结束后,我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教育。“刚才小朋友在唱歌时你们为何打闹?”“我们没有打闹。”他俩竟然不承认。我问全班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他俩打闹,大家都说看到了,并大声喊:“老师,罚他俩站到前面去!不给上音乐!不许吃饭!”等等。看他们的神情个个欢呼雀跃,异常兴奋。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幸灾乐祸的心理?我想这和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偏差有关。由于教师平时在教育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有过这种批评幼儿的行为,如孩子打闹得出格时,教师有时会沉不住气,表现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这就给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欢顺应老师的心理,于是在发生同类现象时,孩子为了讨好老师就会说出这样的话。被指责的孩子在班里会觉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压抑,从而不喜欢上幼儿园乃至影响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而指责别人的孩子,刚开始,并不懂得幸灾乐祸,但长期这样,也会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心理,成为一个自私、狭隘的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其次当孩子犯错时,要有正确的态度和艺术的方式,耐心引导,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换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错原因,从而提高孩子的评价能力。问题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实还是要追溯到教师的教育,“从孩子的行为看教师的观念”这话很有道理。
晨间活动在进行户外游戏时,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我突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原来是特特把顺之给撞倒了。特特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就要离开。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特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他认为自己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没关系了。所以,应该引导他用行动来道歉。于是我赶忙叫住了他,并伸手将顺之小朋友轻轻扶起,一边哄着一边问:“你为什么哭呀?”顺之说:“疼。”“特特跟你说对不起了,你还疼吗?”我故意奇怪地问。“疼。”顺之不解地答道。听了顺之的话,我问特特:“你摔过跤吗?”他点点头。“你摔跤时有什么感觉?”特特低头说:“疼。”“那你疼时希望别人怎么样呢?”我又问。“揉揉。”他想了想,小声说道。然后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给顺之揉一揉,还把她身上拍打干净,嘴里还说着“真对不起,还疼不疼?我给你吹吹。”他这样一来还真见效。刚才哭得很厉害的顺之,竟然不哭了,嘴里还说着:“没关系,我不疼了。”看见特特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我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看,光说声对不起,顺之还在哭,说明她还疼、还委屈呢。你帮她拍拍土,揉一揉,这样关心她,她的疼痛就减轻了。她也很快地原谅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说对不起,还可以帮他减轻伤痛。这样,小朋友就会原谅你的。”他点点头。
看着他俩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一些偶发的不愉快的事情时,光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移情教育,让他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能够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达歉意。
幼儿园大班随笔相关文章:
1.大班幼儿园随笔
4.幼儿园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