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小学家访随笔_小学家访教师随笔

木兰分享

  小学老师进行家访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那小学老师在家访过程中都写了哪些随笔呢?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小学家访随笔,希望你喜欢。

  小学家访随笔篇一

  樊艳红所学的专业是财会,分配到学校是要做财务工作的。但是那时学校缺老师,她就被安排到了教师的岗位上。她刚走上讲台的时候,一些家长曾经因此找到学校领导坚决要求换老师。樊艳红的家访就从那时开始,起初目的是想通过家访让家长们了解她的为人和素质,以及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决心,后来常年坚持的家访帮她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工作中的难题。翻看樊老师的“家访随笔”,不难看出老师家访让家与校间的距离更近了,让师与生间的情感更深了,樊老师也在一次次的家访中领悟了许多班主任工作的要领。

  20xx年9月22日 (樊老师在先进小学校支教期间)

  一直没弄明白常青为什么身上总是带着灰,开学快一个月了,他没有一天脸是干干净净到学校的,所有的女生都因此不愿意和他一桌。去了三次他的家,今天终于见到他爸爸,他爸爸的身上比孩子还脏。家里的窗上没有玻璃,一个土炕上,一半父子俩睡觉用,一半是餐桌。常青的父亲每天不到7点就离开家,晚上七八点回来,孩子每天能吃上两顿饭就不错了。我几次给孩子把头、脸洗干净根本没引起他的注意。对于这个家庭,我不再提什么关注孩子的过高要求,只是希望常青的爸爸能够注意一下孩子的个人卫生,洗脸、刷牙总该坚持。以后常青的衣服我每周帮他洗一次。

  20xx年7月2日 今天学校为我开了送别会,支教结束了,我要返回“康庄”了(现在康庄小学已并入安阳小学)。送别会上陈冬的奶奶给我鞠了一躬,这位老教育工作者的敬礼,让我受不起。和陈冬奶奶的交往是从一年前到陈冬家家访开始的,奶奶一个人带着陈冬姐弟三个孩子生活,他们的父母离异后,三个孩子都扔给了老人。老人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在教育孩子上很细心,也有方法,只是生活拮据。因为陈冬从小智力发育有些欠缺,老人曾有过让他辍学的想法。我无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只是承担了陈冬每个月8元钱的辅导费。

  20xx年4月13日 昨天有些发烧,但和艾明明的妈妈约好了放学后去家访,坚持着去了。回来时楼都上不去了,只好给天宇(樊老师的丈夫)打电话,天宇心疼我,硬是把我背上去了。他说我这个老师当得太累了。

  20xx年9月8日 我很佩服寄养孙伟的陈大姐,还能在孩子父亲拖欠寄养费、失去联络的时候想着给孩子报名上学。今天去了陈大姐家,大姐对待孙伟这么个非亲非故的孩子和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一桌吃一床睡。

  学校已经把孙伟的所有费用都免去了,爱心超市也为孙伟敞开,只要是他需要的,都供给。孩子已经上学了,可父亲还是联系不上。陈大姐说孙伟的父亲已四个月没来看他了,天下竟有这样的父母。

  20xx年10月17日 终于联系到孙伟的爸爸了。莫说他不认识我这个班主任,就连自己的孩子都印象模糊了。老婆跑了,自己身体不好,没有工作,他说无力抚养孩子。言谈中孙伟爸爸说的都是自己困难,很少想一想怎么努力地克服困难,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家。

  学校后勤同意让孙伟的爸爸运送食堂折箩,希望能给他一点帮助。

  20xx年6月30日 联系李丽莹的妈妈两次,都被她推掉了。现在家长怎么对家访这么抵触。

  20xx年7月3日 原来冯欣的妈妈做了卵巢切除手术,爸爸照顾妈妈,这些天无力细心照顾她。正赶上期末考试,冯欣的成绩不理想。冯欣的家和我常常家访的那些孩子不一样,尽管她妈妈还在卧床,家里有些零乱,但一看就是一个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其乐融融,我看着都羡慕。

  20xx年9月19日 放学时我和马爱佳说让她带我去家里看看,没想到马爱佳站在学校门口哭了,以为我去家访就是要向她的父母“告状”:“老师您就别去了,我保证以后上课一定注意听讲,我再也不和陈力伟说话了。”“告状”好像是很多孩子对家访的认识,以后家访时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学校的不足之处应该策略一些,不能让家长和孩子感觉到我在“告状”。

  20xx年10月21日 孙伟最近情绪低落,作业有一周没好好完成了。晚上我去了寄养他的陈大姐家,大姐说他爸又有两个月没来看孩子了。连续打了四次孙伟爸爸的手机他才接,我说有急事找他,两个小时后他才过来。这次我没给他面子,数落了他一个小时,让他像个父亲的样子,常常看看孩子。

  20xx年10月26日 我没想到在一周里孙伟的爸爸给陈大姐打了三次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这是他第一次做得像个父亲,主动关心一下寄养在别人家的儿子,我很欣慰,也为孩子高兴。孙伟的妈妈已经不知去向,他不能再没有爸爸了……

  小学家访随笔篇二

  在上周三、四我对班里的一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后来由于天气下雨的原因,加上路远晚上不好走,靠鲁村以内的学生就没有走访了,昨天,太阳公公出来了,中午就计划着放学后晚上去巧塘。

  在学校吃过晚饭,我们六年级两个班的语数四个老师就出发了,约定第一站巧塘村。在经过几个弯道,没到村天就黑了。村落零零散散的,在村头上遇到六一班一学生,他们两个老师就下了,这样就分散了。我和搭班语文老师一起,继续往里赶,第一家去的是卢政,这孩子比较皮、野,心很大,但自制力很差,没有脚踏实地地学习作风,缺乏勤奋、耐心,就算仅凭着一丁点的聪明也无济于事,这次的期中考试数学考砸了。我们问到了他家,正好他爸妈都在,有家人的共同教育,应该工作好开展吧。难得的一家人热情好客,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和他爸妈交流中,了解了这个学生的在家情况和表现,对这个孩子的周末时间有了更好地处理。

  接下去就是去卢宏鑫家,一个宽敞的大院子,哇,多好的环境哦。他爸妈都不在家,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听他爷爷讲这孩子比较懂事,每周一上学了,自己都会5点半起床准备去学校,是的,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都对学校的工作很支持,也很希望老师对他们的孩子严格要求呢。冬天外面的风很大也很冷,但有了这些家长的支持,我心里暖暖的。

  小学家访随笔篇三

  家访时间:9月22日晚6:30

  家访地址:北海西村15幢302室

  家访对象:602班 赵雨灏 性别:男

  该生基本情况:雨灏的父母基本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学习不太有时间理睬和关注,孩子的学习是由托管班的老师负责,孩子的生活由爷爷奶奶照管.孩子是班里的后进生,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讲话,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低着头,一问三不知,做事迷迷糊糊,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作业会上交,只是大部分空白,也不能做到及时订正。

  为了了解孩子假期生活学习情况,加强家校沟通,我选择去家访,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家校联系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家校通,家校联系本,打电话,但我认为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最能了解学生情况的方式。

  到了雨灏家,只有他妈妈在,孩子还在托管班,父亲则还在外面。一开始我们双方谈话都有些拘谨,渐渐入了状况,话甲子才打开,彼此也放松了点。我问:“孩子一般在家做作业的时间长吗?”“一般他都在家教老师那做完作业,八点左右的时候他爸会把他接回家。”“那孩子在家都玩些什么呢?”“他最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简直是入迷。有一次,我说作业没写好,不能看电视、玩电脑,他就在地上打滚,很久都不起来。”“你们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了吗?”“他只是想耍耍无赖,觉得父母会同意他玩电脑、看电视。”“对雨灏的成绩、进步要表扬,但要适度。有错的地方该批评还是要批评,但要注意方式。可以在家里制订一个家庭公约,适合每一个家庭成员。如若做得好,注意通过不同形式表扬。”

  家访是一座桥梁,它连接的是家庭与学校;家访是一根纽带,它维系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家访是一个平台,它承载的是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爱;家访是一份责任,一种关心,是每一位老师的必修课——只要我们热爱教育,善待每一个孩子,学生会喜欢我们,家长也会欢迎我们。所以每一次的家访我都用心去对待,每一次家访之后都会有很多的感触。这次也一样!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小学家访随笔相关内容

  

1306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