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最美教师德育教学随笔(2)

木兰分享

  最美教师德育教学随笔篇二

  在我们的美术课中,爱的教育体现在方方面面,德育无不展现在每个细节中。那么如何让学生知道父母的爱呢?其实美术课中很多内容都表现出这个特点。

  例如我的一课《巧用碎纸片》中,通过巧妙地运用碎纸片创作造型各异的鱼,并且在同一画面中表现出大与小的关系,从中体验鱼妈妈对鱼宝宝的爱护之情。从另一方面就让学生懂得了父母的爱是无微不至的,作为子女也应该在生活中回报对父母的爱。又如二年级中有一课是《我的爱心卡》,主要让学生通过对爱心卡的创意设计及制作,来表达对父母的感谢之情。记得这堂课正赶上家长开放日,所以意义特殊。我改变了平时的教学常态:课前通过播放爱心传递的视频,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爱心?让学生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那爸爸妈妈平时怎样关心自己的,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一些什么话?(学生和家长现场互动)这一环节中,有个孩子和妈妈之前几天有点不愉快,但是通过谈话,将他们之间的结打开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感知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从中让孩子们也关心爸爸妈妈,为制作贺卡的内容做好铺垫。而在设计制作爱心卡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又一次让家长和孩子一块儿互动起来,通过合作,让他们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从而也提升了孩子对家长的爱。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需要等待,给孩子的一点时间,而不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环节生硬的进行下去。我们需要用教学机智来深化每一位孩子的心灵。这才是课堂的本质。我们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关注实际过程的应变意识,引导学生朝培养目标主动发展,从而培养学生情感的升华。不仅要让孩子回到生活中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温暖。

  拓展阅读:

  今天在上海华东师大的校园里,我听到了这世界上最美的音乐。那是来自心灵深处的音乐,那是独一无二的音乐,那音乐拨动了我心中的琴弦,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下午,刘竑波老师给我们放了一段纪录片《大师来访》。在上海市少年宫曾迎来过来自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奏家和指导者,他们的任务是让四位年龄在十岁左右能演奏乐器的孩子尝试作曲。这两位世界级的大师将如何指导这群从未学过作曲常识、没有半点作曲基础的孩子写曲子呢?我非常好奇。

  一开始,这两位大师和孩子们围成圈坐在一起,自在地和学生玩自创节奏、自创声音的游戏,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不知不觉地就在进行创造;然后两位大师示范如何用简单的曲线图将自己心中的旋律表达出来,如何简单记录自己心中的旋律;接着两位大师亲自演奏孩子们心中的乐曲,在孩子们的指点下一步步努力将孩子心中的乐曲准确的表达出来,孩子们告诉他们哪里要合奏、哪里要快速,大师们一遍遍练习,还不停地询问:“是这样吗?”

  四天后,在上海大剧院里,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奏家们将这四位孩子创作的乐曲演奏了出来,孩子们有的自己参加其中的演奏,有的担任指挥,上海大剧院的音乐厅里第一次响起了中国孩子写作的乐曲。当那一串串美妙的音符飘出的时刻,我的内心一阵阵激动,因为,因为那是我听过的最美的音乐;因为,因为在我的少年时代,在我的内心也响起过一曲曲美妙的音乐……

  一个月后,这其中的一个孩子又写了一首乐曲,她兴致勃勃地将自己的作品拿给一位中国教授,这位教授说:“作曲是很难的,你这样不行的,你要先学习和声、配器以后才能作曲……”孩子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而我的内心一阵阵酸楚,因为,因为在我的少年时代,我听到过同样的话,我觉得那个闪着泪花的孩子就是自己……

  是的,中国教授说的是对的,可他的话却比冰还冷,浇灭了孩子内心求知的火苗;是的,并不是说被爱乐乐团大师指点过一次就一定能成作曲家,但是大师对孩子的尊重能让孩子充满信心、发挥潜能和创造力。

  感谢这一段学习的经历,感谢刘老师提供如此有价值的纪录片,这段纪录片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过去,让我又一次体验到当年成长中的酸楚,更让我彻底地领悟:尊重孩子、给孩子平台、让孩子建立信心是孩子健康成长、发挥潜能、培养创造力的基本保证。

  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聆听这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吧!

最美教师德育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1.德育教学心得3篇

2.初一德育教学随笔

3.关于微笑的教育随笔

4.大班品德教育随笔

5.小学教师教育教学随笔

6.教师德育工作心得体会范文3篇

7.高中德育心得随笔

8.教师的德育培训心得体会3篇

9.德育导师心得体会3篇

10.高中英语德育教育随笔

1212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