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赶集的优美散文:赶集
学习啦:赶集是一种民间风俗,主要指在曾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或地区遗留下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赶集》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赶集是怎么一回事吧!
对于乡居的每一户村民来讲,本村的赶集是可以跟过年相提并论的大事。我们村的集更是如此。
因为在我们方圆十里,我们村算一个大村,周围的好多个村庄是没有集市的。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时间正处于一年中的盛夏,农活都刚刚打理好,一年的庄稼正卖力地茁壮成长。只是农民正需要风调雨顺。赶集的日子,一般为三天,我们村的赶集日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到二十二,共三天,大概是老舍所描写的一年中最热的那几天。
记忆中,我的唐伯伯,提前一天就会赶着自家的骡子车,把我的两个远嫁外村的姑奶奶接回来,回娘家赶集,赶集日多是出嫁的姑娘必回娘家省亲的日子,住下后在娘家进进出出碰到相熟的伙伴,人们热火朝天地聊着,聊着别后的一家老老小小上上下下,一朝一夕的乡俗俚趣。
过去,两个姑奶奶的孩子们也会在赶集的日子,到舅舅家赶集,因此赶集的日子,也是内亲外戚团聚的日子。村中的家家户户早几天就把家里的被辱拆洗干净,晾晒一新。这时候卖菜的小贩一波一波的开始往我们的村庄赶来,村民们在自家门口买好菜蔬,有的甚至备下许多吃食,准备款待归省的女儿,女婿,外甥和外甥女。
我的母亲也是远嫁十里到我们村,因此赶集的日子,我的姥姥,舅舅以及我的两个大姨和小姨他们也都会以家庭为单位组团到我们村赶集,现在想来赶集就是赶人气。
大家在一起边吃边讨论,想到集市上买点什么和自己家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年又一年地赶集,一年又一年变换着要买的东西跟讨论的话题。由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到孩子们的学习,后来又到孩子们上大学直到成家立业。
外祖母大多会提前几天到我家,然后再多住几天。我的外祖母做的一手好女工,村中男女婚丧嫁娶,多请她帮忙做活计。她会趁到我家赶集的机会,帮助母亲为我们兄弟姐妹缝制冬天需要的棉衣棉裤,不管新布还是旧布,只要一经外祖母的手处理,总是给人感觉平平展展舒舒服服。小时候常常因能穿到由外祖母缝制的棉衣而心里窃喜。我的外祖母大多是为我父亲,我哥哥,缝制大衣。我们的小棉袄多由做活快的母亲缝制。所以一当碰到那年的棉衣由外祖母缝制。内心就会窃喜一整年。
工作后很少有机会回去赶集,八九年前回去一次,我的姨姨舅舅姑姑见到我的孩子,当时孩子还小,只顾拉你上街溜达,到戏台去看戏,去看杂技表演。去饭摊下买饭吃。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新鲜的,充满了好奇。
赶集对大人们来说,除了团聚还是要到集上买一家人需要的吃穿用度。下午看戏,晚上看戏,对于小孩来讲,最喜欢看到村口来自八方的人来我们村赶集,那时大村的优越感油然而生。还有就是第二天一大早到戏台下剧场里。一排一排地翻找,夜里看戏的人们不小心丢掉的钱币。 几个孩子相约互相比赛。你们看谁捡到的东西多,边捡边交流。
看戏孩子们多是没有兴趣的,但占地方就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事,赶集的前一天晚上一般就会有戏要唱,各家的孩子们搬出自己家里最长的板凳,还有杌子,有时候还要挑几块长的板子,架在板凳跟杌子中间,为了让更多的自己家的亲戚能坐下。戏台下孩子们一上午的忙碌占地方,这时候也常会出现因前后高低问题,孩子们之间的打闹。但这些这些小插曲很快就会随着热闹的集市,大人的调解烟消云散。
十几年乡居赶集,也就看懂一部戏《状元与乞丐》,还是得益于提前看了连环画本。咿咿呀呀根本听不进去。
后来居住在城里,附近的城中村也常在赶集的时候请名角唱好戏,但还是没兴趣去看。有生以来也多次跟随爷爷奶奶到亲戚家赶集看戏,究竟印象里也没多少。常听他们在回家的路上评论哪个角色演得好,那个演员唱功了得,爷爷也常用戏文里的话激励我。
唱戏尤其是唱一台好戏,请一个好的戏班,一个名角,也是衡量一个村在乡下最重要的指标。我感觉听戏永远是老年人的事,在赶集的日子,村里晚上也会同时放电影,这是我们孩子们跟年轻人往往都是看电影。
等到戏跟电影散场,人们大多会到饭摊上吃点喝点。乡下的人们就好感觉心里美滋滋的。其实,近年归省,也到饭摊上仔细地看了看,其实那些吃食的卫生状况很值得怀疑。现在好多三无产品充次农村市场。
不过倒是那些老乡们自己用土特产制作的炕刷、锅刷、笤帚、簸箕还是倍感亲切。集市在村里的正街大道上,一街两行,集市上小贩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赶集的人摩肩接踵。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常要在集上买回两头小猪崽,买到家里养多半年,到年关卖掉。所以农村的集市还有专门的骡马市,猪市。
在乡下集市上的牙行也是热门行业,我的曾祖就是有名的牙行,走南闯北,尤其是一些有名的大集,都有他南来北往的身影,从后来他高平的干儿子常跟我祖父、父亲辈走动,可以想见他的影响力。
远去的曾祖是我怀古的源头,不曾在一个时空生活过,小时候参加过他的三十年大祭,以及每年的清明、十月一上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在思谋,他们生活时代的风云际会。
今年能回家赶集吗?尽量,每年都是尽量,但真正能成行的却没有几次。
好多年没有回家赶集了,但记忆深处时常回放小时候故乡赶集的热闹场面。外出求学、工作、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如意,但跟亲人通话时,总是报喜不报忧,独自化解很多生活的愁苦心酸,站在童年温暖的背景下,这都被当初赶集时,故乡给我的温热稀释一空,继续走未曾走过的路。
作者:刘联红
公众号:红罗山书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