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经典感悟文章
关于人生,经历得雨多,感悟就越多,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生经典感悟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人生经典感悟文章:每一段幸福都会有泪
『悲伤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只要活着,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每个人都想追求快乐,但只有体味过悲伤的人,才更能明白快乐的意义。对待悲伤,有的人习惯表达出来,有的人则习惯深埋心底。那些白日里看起来乐观开朗的人,也许在夜深人静时,蜷缩在角落,独自品味着月光般清冷的悲伤。』
<1>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妇人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她接受不了残酷的事实,伤心过度,精神恍惚。最后,她恳求释迦牟尼让她的孩子起死回生。
释迦牟尼让她去寻找一粒芥菜子,用于制作还魂灵丹,并告诉她:“这粒芥菜子必须来自没有死过亲人的家庭。”
妇人在村里挨家挨户地问,却始终没能找到符合条件的芥菜子。她终于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承受痛苦的并不是只有自己。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的悲伤过后继续坚强地活着。于是,她慢慢从丧子之痛中解脱了出来。
悲伤是人生的组成部分,只要活着,就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每个人都想追求快乐,但只有体味过悲伤的人,才更能明白快乐的意义。对待悲伤,有的人习惯表达出来,有的人则习惯深埋心底。那些白日里看起来乐观开朗的人,也许在夜深人静时,蜷缩在角落,独自品味着月光般清冷的悲伤。
如果我们因为失去而悲伤,最好的治愈办法就是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在下一次失去之前,好好品味已经拥有的幸福。这样,失去就不再是悲伤的告别式,而是重新拥有的代名词。
化悲伤为力量,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行动起来,每个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2>
悲伤是一种力量,既可以摧毁一个人,亦可以锻造一个人,关键是如何应对。印地安人、因纽特人、毛利人等古老的民族至今依旧固守着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残酷的大自然中生存、繁衍,因此,对于“如何应对不可避免的悲伤和痛苦”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和觉悟。
在美国时,我曾居住在印第安人聚居区。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渐渐明白了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的部落能够在苦难中延续下来。自古以来,印第安人就一直在残酷的大自然里求生存,因而深深地敬畏自然。
与大自然的风雨雷电相比,人类实在过于渺小和无力。以原始方式生存的人类,死亡率极高,生存下来的人们都会感念自然的保佑。自然而然,印第安人就能更加达观地面对生死。
他们深知,人类力量是有限的,生离死别也不可避免。失去才是这个世界的规律,拥有则是额外的奖励。唯有坦然接受现实,才有勇气继续前进,才能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3>
Y太太上个月举办了四十岁生日聚会,我和妻子有幸受邀前去参加。那天,她穿着白色衬衫、深褐色长裙,一个人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妻子本想帮忙,却被Y太太笑着推了出来:“这里交给我吧,很快就好!有点耐心啊!”
妻子无奈地走到院子里,坐在椅子上看一群年轻人玩耍—他们都是Y太太的同事,也是她的下属。
其中一个女孩子看到我们,便过来搭讪:“你们是姐姐的朋友吗?”
“姐姐?”妻子不解地看着女孩。
“是呀,我们都叫Y太太‘姐姐’。她看上去又年轻又有活力,和她的年龄一点也不符呢。”女孩说,“要是我四十岁的时候也能像她这样靓丽,那我就不用害怕变老了。你看,我现在才二十二岁,却已经有皱纹了。”
妻子笑道:“哪有?你还年轻得很呢。”
我透过窗户看着在厨房忙乎的Y太太,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感。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热情洋溢的女人少年丧父、中年丧夫,五年前,九岁的儿子也在车祸中不幸丧生。
任何人遭遇这样的灾难,都会难以承受。Y太太也一度自暴自弃,整天沉浸在悲伤中。也是在那段时间,Y太太的母亲被诊断出了癌症。但是为了照顾女儿,老人没有透露半个字,即使半夜痛得睡不着,也都默默忍受着。她是怕女儿听到。直到一天晚上,老人痛得从床上滚下来,Y太太才知道真相。
在医院里,Y太太买了午饭走到病房门前,忽然听到老人在和医生说:“都中午了呀?我得赶快回去给我女儿做饭,她已经很瘦了,不能再饿着了。”
医生说:“不用担心,你女儿出去给你买吃的了。”
老人放心了些,又问道:“我没事吧?很快会康复吧?”
医生一时不知怎么回答。
老人又说:“我女儿已经很可怜了,我不能再让她没了妈妈。”
Y太太蹲在墙边哭得像个孩子。
后来她告诉我,就是那一刻,她猛然意识到,母亲经历的丧亲之痛比自己更多、更重,可每一次,为了不让悲伤影响到女儿,母亲都咬着牙扛下了。
“母亲告诉我,每个人都会遇到困境,可以悲伤。但悲伤过后,还得笑着出发,要是让悲伤变成悲剧,人生就毁了。”
想必就是这段话,成就了如今的Y太太。她现在是部门主管,手下的人对她都很敬重。晚饭后,Y太太还给大家弹了几首钢琴曲。
在欢乐的气氛中,悲伤背过了身,幸福悄然而至。
人生经典感悟文章:别说你的生活不容易
我们大概都产生过这样的疑问:是不是只有我过得不好?
朋友圈里世界各地的旅行照片,和名人的合影,夜半的美食……每个人分享着他们的热情、快乐、新鲜体验,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阴影——它时刻提醒着你缺少什么。
但也有人说,谁也不会过得比谁容易,看起来比你幸运得多的人,未必过得有你快乐,说到底,谁过得容易呢?
小有小的难处,大有大的难处
《红楼梦》里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虽是轰轰烈烈,但是大有大的难处,说给人也未必信。”
贾府表面上轰轰烈烈,建大观园,极尽奢华,一顿螃蟹宴就可以用去庄稼人一年的花费。而实际上进账的银子却很少,再加上人多嘴杂、家长里短,甚至会为一碗鸡蛋羹闹起事来。
钟鸣鼎食之家尚且如此,普通人的生活可想而知。
朋友圈里都仿佛人生赢家,难免有时候需要强颜欢笑,谁都会认为辛酸只是一时,忍忍就过去了,何必要诉苦呢?
但若以为只有自己过得不好,心有不忿,就太不值得了。
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有人说,之所以大家不比惨,是因为一说起来,烂摊子数不胜数。
钱钟书的《围城》写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群海归的高级知识分子,家里都有头有脸,在文化圈小有名气,按理说应该算是人生赢家了。
但是《围城》里所写,他们的人生也无非是一些兵荒马乱、鸡毛蒜皮,海归博士的文凭原来是假的,和丈母娘相处是不容易的,结了婚以后夫妻的骂战……
任你有许多智慧,还是抵挡不了人生里各种阴差阳错、期待落空、伤心踌躇。
谁都不会比谁过得容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既然说也说不完,不如还是说快乐的那一二吧。
能收拾好情绪,也是一种修养
年轻时我们愤世嫉俗,看不惯别人明明碌碌无为,还要安慰自己平凡可贵;看不惯别人还未努力,就先被自己感动;看不惯掩饰、浮华、虚荣、炫耀……
其实,每个人只是选择让自己体面的生活方式而已,落魄的郭四小姐,艰难岁月里在煤球炉上蒸蛋糕,看书的时候用镊子翻书,含着笑,依然可以觉得自己是贵族。
我们没必要去拆穿,落魄贵族脆弱的自尊,北漂青年只有一腔热血的梦想,还有每个成年人尽力保持的微笑。
而你若能随时随地收拾好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本领。
我们其实不必装成过得很好
林夕写过一篇文章,说炒股的人没有安宁,因为股票的升跌使人心在贪婪和恐惧中流动。
老子说“宠辱若惊”,就是这种状态,升也惊,跌也惊。内心这样惊涛骇浪,倒不如豁出去吃餐肥牛肉的好。
如果我们依然还在伪装,还在比较,还在担心每个人背后是否怀着同样的难处,恐怕内心还是不得安宁。
不拆穿他人的伪装,是慈悲,但放下的自己的伪装,是安乐。
如果有些烦恼不能掩藏,那么简单些说出来也无妨,如果真的过得糟糕,承认又如何?
不在意外界的宠辱,接纳当下,拥抱真实,赚回来的快乐,或许比假装的还更多。
接纳当下,拥抱真实。
人生经典感悟文章:向生活致敬
下班晚归途中,我又看见了那位双手没有手指的拾荒者,永远佝偻着背,背上是一个鼓鼓的袋子,左右手手腕各提一个袋子,面有菜色,看上去有些苍老憔悴,嘴上的胡须总是很干净。至于每次他所穿的衣服,看起来都很老旧,而且有些不合身。脚上则是一双运动鞋,看上去应该是他捡来的,或者是哪位好心人赠送的。
他的生活看起来,和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差不多,差别只是在于满足的层次和起点。可能他也心有不甘,但面对现实,一种无奈只会萌生更多无奈。没有能力,你就不配拥有明天。因而,知足是生活赠与那些懂得生活的人的快乐。
路灯下,昏暗的灯光照出了他身体的轮廓,虽然瘦小,但在这个陌生的黑夜里,我是唯一那个打心里尊敬他的人。他半蹲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捡拾水果摊老板扔掉的水果,他没有看见我,正如我看不见自己一样。我停在自行车上,想着他那些食不果腹的日子。
事实上,我并没有同情他,我知道,我没有资格,我只能以自己孤高的灵魂向他致敬。我之所以尊敬他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没有了十根手指头,而是因为我觉得他在命运的捉弄下,依然能保持原有的自己,不降低姿态,向他人伸手乞讨。
去年冬天,我在下班途中,看到一位住在天桥下的流浪汉,头发蓬松,满脸污秽,衣服破烂,但他的一个小举动吸引了我的目光。他拿着一支笔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由于有段距离,我只能看见他握笔的手,在自己的精神领域,畅快的刻画着。我不知道在那支笔下,什么样的文字会跳动?我也不知道,谁会在那个寒风彻骨的夜晚,继续他的文字?我慢慢将目光挪开,明亮的夜灯光芒四射,我像个懦夫一样,向黑夜逃去。因为,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生活?
与那位没有十根手指的他相比,天桥下的流浪汉在某一瞬间赢得了我的尊重。他们的故事,我都不知道,我也不愿参与。我想弄明白的是,衣服的整洁和灵魂的纯洁,谁能更好的锻造一颗坚强的心。
时常在大街上能看见一些衣着肮脏,满身臭气的流浪汉。有的是精神上有疾病的,有的是好吃懒做的,他们的年纪都不大,而且四肢健全,可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他会选择在垃圾堆捡吃的呢?借用外婆的一句话:有手有脚,干什么不行?我时常和别人开玩笑,如果有一天我讨饭,到了你家,你可要多给我点剩菜剩饭。其实那真的是一个玩笑,生活中我虽然我有些邋遢,但我的灵魂某个部分,一直保持最原始的样子。要是真有那么一天,我宁愿有尊严的死去,也不允许这样的侮辱。当然,我不是在宣扬自己有多高贵,我只是在表明自己对生活的一种决绝态度。
以前曾看过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位从未出过远门的男子,带着行李来到大城市打工,几天过去了,身上的钱几乎用光,别说住店,就是吃饭也是问题。在饿了两天后,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他跑向街边的一棵树,啃起树皮来。之后我又看了下下面的评论。有人骂他老实迂腐的,有人称赞他宁愿挨饿也不偷抢的。不过在我看来,他宁愿挨饿而不做坏事,这就是一种纯朴,也是种做人的高贵品质。至少在生活里,他比那些坑蒙拐骗的人,更懂得珍惜自己。
生活公正对待每一个人,没有十根手指的他,看起来勤劳本分,乐于生活,乐于做自己。天桥下的流浪汉,用一支笔将身体和灵魂隔开,这是一种对生活解读方式。而那位宁愿挨饿也不做坏事的老实人,他用做人的简单与纯真,向生活致敬。而我呢?我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生活?
至今进入社会已经有五年多了,从那位一直觉得自己还年轻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开始害怕与岁月正面相逢的小男人了。在这些岁月里,我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我也知道本应该坚持的,而自己却放弃了的是什么?其实我与大多数的同龄人都有所不同,我是一个内心孤独却又喜欢孤独的人,我喜欢那种安静,喜欢在城市的灯火里参悟。我深知,我内心的那些的苦楚,都是因为那些得不到的生活。其实我不应该埋怨的,慵懒的生活不会有美好,只会是堕落,颓废和消极。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我的生活中缺少些什么?不愿无聊发呆,却又没恒心做事。加之性格偏于内向,不喜与任何人走的太近,所以到最后,我甚至不能确定自己拥有朋友。平日里,我虽然爱开玩笑,时常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但我很少向人展示自己的内心。我不愿意像祥林嫂那样,四处诉说关于儿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悲情故事。因为,你的伤疤,在别人的眼里,除了狰狞,还有些可笑。既然如此,何不掩藏所有,让自己的内心去默默承受。
初中毕业时,一直不喜欢脸上那些小痣的我,在一个路边摊上祛了痣,所谓祛痣,就是用白石灰加上些什么,搅拌均匀,放在一个小瓶子里,然后我就看见那个老头子用一根小竹签,在小瓶子里沾一点药泥,轻轻涂在我脸上的痣上。由于老头子的粗心,药泥沾的太多,所覆盖的面较大,再加上后来的感染,我的脸上就留下了几个小疤痕。当时药泥在我脸上灼烧的疼痛感,一直延续到今天。本来就自卑的我,就变得更加自卑了。
那时的我,无疑是孤单的,在我最需要安慰的年纪,没有任何人关心,外公外婆就平平淡淡的说了句:不应该祛痣。后来,过年爸妈回来后,当我提起我脸上的那几个小疤痕时,他们非但没有关心,而是责备。当时,我非常受伤,没有人能理解破相的的那种痛苦。有一段时间,有同学拿我脸上还是红褐色的疤痕取笑我,我表面装的满不在乎,其实非常在意。甚至有那么段时间,我曾想过寻短见,当然,这些都是小孩子敢想而没有勇气做的事。
最先开始,我不敢照镜子,后来,我慢慢买一些祛疤药擦,虽然效果不佳,但能给我一种恢复的希望。随着时间推移,祛疤药停止用了,也慢慢接受了疤痕的存在。但每次照镜子,我都后悔不已。转眼间,我脸上的疤痕已陪伴了我十个春秋,尽管疤痕暗淡了不少,可我却在这种疤痕的自卑中越来越清醒。
以前我曾常说:如果没有脸上的几个小疤痕,我会怎样怎样?直到现在我才想明白,疤痕实际上与我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
关系,就算我脸上没有疤痕,我也讨不了她的欢心,因为,我自己放弃了自己。
记得一二年冬天,我到天府广场闲逛,我看到了一位满脸疤痕的女生,整张脸都被烧毁,看上去有些吓人,我看了看她,她似乎发现了我异样的眼光,有些惊恐的疾步而去。我猜她早已习惯了这种眼神,但对于她,每次都是一种伤害。我不知道她有什么样的生活,但至少,我尊敬她,正如她尊敬生活,尊敬自己一样。
只有先学会尊敬自己,你才会发自肺腑尊敬生活。到底什么才是尊敬生活呢?尊敬生活就是一种承认自己,感恩别人的生活。
看过“人生经典感悟文章”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