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酿苦瓜的生活故事随笔
编者按:世间万物,一花一草一木,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都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情。而酿苦瓜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故事吧!
苦瓜酿
三水记梦
回老家已有十余天,天天阳光明媚,热辣似火。地里的菜,咱妈天天浇水,才有幸存活。
今天,咱妈浇完菜地回来,摘了满满一篮子的苦瓜和丝瓜,鲜嫩极了。
“妈,苦瓜怎么吃呢?”我看着粗细均匀的翡翠色的苦瓜问道。
“苦瓜酿肉,喜不喜欢?”咱妈似答似问。
“嗯嗯。”我把头点得如捣蒜般卖力,然后灿烂一笑。挽着咱妈的手,“妈,我好久都没吃你煮的苦瓜酿啦,我小时候就很喜欢呢。只是那时候你炒着吃的时候居多。”
“傻孩子,那时候哪有那么多心力去捣鼓吃的,农活儿都忙不完啊。逢年过节吃上一顿就不错啦。”咱妈一脸平和的回忆,眼中还带有一丝对现如今生活的满足。“我还摘了一些苋菜,等会儿你帮我洗净。”
“苋菜怎么吃呢?”我一脸茫然。
“做苦瓜酿肉的馅儿呢,俗话说“六月苋,当皮蛋”,以前忙农活儿,没做给你吃,今天我就多做点,弥补当年缺失的味道。”咱妈说完就洗手准备食材了。
我和咱妈分工合作。
我负责洗菜,咱妈负责剁肉馅。
自家地里的苦瓜,很嫩很鲜,也很干净。丝瓜天天摘,天天有,天天吃,都不腻,真是神奇。
我三三两两就完成了咱妈吩咐的任务:苦瓜洗净酿干水分,丝瓜去皮等待切条,苋菜洗净等待和馅。
又按咱妈的要求把苦瓜切段,尽量大小均匀。然后拿小勺子剜出苦瓜里面的果肉,一个个大小均匀的空心苦瓜装了整整一锅(电饭锅内胆)。
而咱妈已切好肉(肥肉、瘦肉三七分),在菜板上剁肉了。平日里,我吃过不少肉丸子,但是年轻的我们怕胖,只买瘦肉;年轻的我们怕麻烦,在机器上搅碎;年轻的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理由与顾忌,而失去了最原汁原味的口感与味蕾。
只见咱妈边剁肉馅边加入盐、姜粒、蒜瓣、酱瓣、生抽。灵动的手挥舞着的刀一下一下错落有致,“砰砰砰”响彻了整个厨房……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那年那景那人那美食———苦瓜酿。
咱妈看我在发呆,又给我分派任务。于是,我打开冰箱拿出一颗鸡蛋。在咱妈指点的地方抓了两小把苕芡粉。接水勾芡,再把鸡蛋打入苕芡粉中和均。
“啪啪”磕碎鸡蛋壳,“哇哇,妈,快看!双黄蛋呀双黄蛋!”我激动得不行!
“嗯嗯,这是那只麻花鸡下的蛋,它就爱下双黄蛋。已经下了好几个了。”咱妈一脸淡定,却在言语中透露出自豪。不然,怎会知道究竟是哪只母鸡下的蛋呢(家中喂养了四只鸡)?
等我和好芡,咱妈也剁好了肉馅。然后,把肉馅放入碗中,又开始切苋菜。
一切准备就绪,下一个环节灌苦瓜。
我学着咱妈的模样,左手拿空心苦瓜,右手从碗中拾取一小团肉馅,不需要五指开弓,只需要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抓馅即可。然后对准左手中的苦瓜空心,把馅灌入。一个苦瓜酿在我手中诞生!
“还是简单嘛。”我得意洋洋。
“我瞧瞧。”咱妈看了看我灌的苦瓜。“不错不错,只是肉馅灌得太多了,两头的肉馅都冒出来了。喏,要像这样才不会在煮的时候跑出来而且美观。”我看看自己灌的再看看咱妈灌的,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低下头,继续默默学习,静静灌瓜。
“你慢慢灌,我烧火先煮丝瓜汤。”咱妈看我渐入佳境,放心地把剩下的活儿都给我。
家里面还是柴火灶。
去年重新整修的房子。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在农村委实不大,但也够住了。咱爸妈的原则是,外面看着怎样不管,里面一定要称心。而吃惯了柴火煮的饭菜的咱爸妈,一致强调要在厨房保留柴火灶做饭。
而厨房里的柴火灶是咱爸亲手打造的。咱妈说做饭很是好使。
等我把剩余的苦瓜灌好,咱妈也煮好丝瓜汤上桌了。
闻闻,一丝丝香甜味飘溢客厅。
“好啦,你洗手出去歇会儿。厨房生火热,剩下的我来炒好就成。”咱妈打发我出去。
我也是听话,竟也就出去了。
等厨房飘香四溢,我知道苦瓜酿这道美食已大功告成,即将上桌了。没办法,“吃货”的鼻子总是很灵光的。
开饭,开吃。
咸鲜脆嫩,清淡爽口,香气诱人,微苦鲜香。 就是这么任性。
或许,有人不喜欢苦瓜,因为它苦。它确实苦,实实在在的苦。可是这是因为它的苦,才在一众多蔬菜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它的苦,才让世人念念不忘;正是因为它的苦,才让食客欲罢不能。
世间万物,一花一草一木,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都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情。不必在乎谁高大谁美丽谁动人,你只需做好自己。
小小的苦瓜啊,既然不能要求人人都喜爱你,就不必刻意强迫自己委屈地迎合他人的口味。
你的苦,有人会懂。
而苦瓜酿,是你呈现给食客的最美姿态。
谢谢食物,给了平淡生活的美好。
谢谢咱妈,给了我现实的安稳。
公众号:南粤作家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