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阅读答案>

中考阅读理解解题技巧:说明方法作用与唐雕不辱使命

惠敏分享

  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仅供考生参考。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唐雎不辱使命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这是一个明显的骗局,因为安陵只是一个方圆五十里的附庸小国。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意在修好。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争的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的艰巨程度可以想见。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严厉的指责。他一面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逆寡人”“轻寡人”,一面以“灭韩亡魏”来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唐雎对此则洞若观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的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的骗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进一步用战争进行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说罢,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秦王没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长跪而谢之”,表示屈服。这种表示虽属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他确实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这件事情上的作用。这是斗争的结局。

  总结:文章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说明方法作用

  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下定义的作用:准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容,使读者对事物的概念有了十分清楚的了解。

  (2)打比方的作用:使被说明事物形象具体化,增加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展现事物的特征,便于读者理解。

  (3)举例子的作用:准确形象地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事例典型,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物,便于读者理解。

  (4)列图表的作用:直观、清楚地说明事物,一目了然,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5)列数据的作用:用科学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

  (6)分类别的作用:把某一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眉目清楚,层次清晰。

  (7)作比较的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读者对说明事物的特征有更清楚的了解。

  总结:我们在阅读理解的时候,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分类别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注意说明。

    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