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李斯分享

  《饮湖上初晴后雨》赞美了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感受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潋滟”“空潆”的风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定向导入。

  1、(播放古筝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曲子,想象你仿佛看到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

  2、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小组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潋滟、空潆)

  3、再读古诗,进一步读通顺。

  4、诗句我们读通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把诗句读懂呢?

  指名交流,教师小结学习方法

  三、再读古诗,以读促思。

  1、小黑板出示学习要求

  (1)选择合适的方式理解题意、诗意。(2)提出自学中的疑问,小组内合作解决。

  2、学生自学。

  3、小组互学。

  4、全班进行学习汇报:说说自己从古诗中知道了什么?(生交流,师小结)

  四、品读古诗,以读悟情。

  1、刚才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指名学生说,教师小结。

  (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边读边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诵读体会诗歌意境美。)

  3、四人小组中读古诗。

  4、全班反馈:哪一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1)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小结:西湖美得那么动人。

  (2)读了诗句,你们仿佛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生交流)

  ①(挂图出示“潋滟”“空潆”的景象),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在比较中读出“好”和“奇”来,感受不同景象的美。

  ②空濛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看到这样的美景,想说些什么?(生交流并朗读诗句)

  (3)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配乐,多种形式吟诵诗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4)齐读全诗。

  五、背诵古诗,升华情感。

  1、学生自背。

  2、全班交流,多种形式背诵。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潋滟好

  总相宜

  空濛奇

  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望洞庭》。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课件;可表现古诗意境的音乐。

  学生:收集和诗句描写有关的风光图片及有关诗人苏轼、刘禹锡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诵读,把握诗境

  1学生自由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2教师背一首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名让学生背以前学过的刘禹锡的《浪淘沙》。

  3师生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苏轼、刘禹锡的基本情况。

  4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西湖和洞庭湖的美景,听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初步感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5学生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境

  (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学生自由练读全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古诗及题目意思。

  4指名说说诗的大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

  5四人小组合作解疑,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①诗人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

  ②师生共同欣赏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美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那令人神往的情景。

  ③指导朗读一、二行诗。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④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⑤教师简单讲述西施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三、四行诗。

  ⑥小结: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⑦指名朗读三、四行诗。

  6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①自由组合练习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

  ②展示个性指名读,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③师生互动背诵读,通过教师引读点拨,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

  (二)学习《望洞庭》

  1讨论交流学习第一首诗的成功经验:读诗句,悟诗意;重合作,共解释等。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3各组汇报交流,重点理解“和”、“镜未磨”以及全诗大意。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对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①“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白银盘”指的是什么?“青螺”指的是什么?

  ②《望洞庭》一诗向我们呈现了哪两种美?你能从诗句中体会出来吗?第一、二行诗描绘的是在浩淼的洞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湖面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柔美。第三、四行诗,诗人巧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开,湖中的舟山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画面极其壮美,全诗形成了柔美与壮美相和谐的意境。

  5指导朗读,背诵。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韵

  1读了这两首山水诗,你有何感受?

  2交替互读两首古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3分别以西湖、洞庭湖景色为背景,欣赏描写西湖、洞庭湖的古诗、对联,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背一背。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本课我们学习的是山水诗,你还了解其他哪些类别的诗?(送别诗、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

  2布置自选作业:

  ①收集苏轼、刘禹锡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②用抒情的话或诗的语言写一处我们身边的美景。

  ③阅读一篇描写西湖、洞庭湖景色的文章或诗歌。

  小学四年级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

  教学目标:

  1、 运用“题目扩展法”概况诗文主要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 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西湖。

  2、了解苏轼。

  3、引出课题。

  二、你如何理解诗题

  课文写的是,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荡舟、饮酒,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板书:晴 雨

  三、初读诗句

  1、自由读诗。

  2、认读生字词。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4、小组合作,自学诗词。

  四、品读体味

  1、说“晴”。

  (1)抓住“潋滟”一词,体会晴空万里的西湖风平浪静波光粼粼的样子。

  (2)抓住“好”一词,结合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两首诗展开想象,体会西湖风光的绮丽美妙的意境。

  2、品“雨”。

  (1)抓住“空濛”一词,体会阴雨绵绵下的西湖的韵味。

  (2)通过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进行对比,体会“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3、解“相宜”。

  (1)西子的传说

  (2)理解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的原因。

  五、写西湖

  1、用自己的笔,写出你心目美丽的西湖。

  2、朗读欣赏。

  六、总结升华

  “苏轼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词,不仅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更是因为他对西湖的无比热爱,我觉得孩子们更热爱西湖,说说你的感想。


相关文章:

1.小学四年级语文《出塞》优质教案三篇

2.小学四年级语文《天窗》备课教案

3.小学四年级语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案

4.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5.小学四年级语文《水浒传》优秀教案

    32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