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慕田峪观云海》教案

李斯分享

  《慕田峪观云海》是一篇写景的略读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作者在慕田峪长城看到的云海。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慕田峪观云海》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慕田峪观云海》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默读课文,能够说出作者在慕田峪的所见所闻。

  3、摘录文中描写云海的词语或句子,并读一读。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描写云海的千姿百态,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做到字音准确语句通顺。

  讲解个别词语的意思。

  请同学用“目不暇接”的词语练习说几个句子。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二)同桌互相读,检查反馈。

  (三)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默读全文,独立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用笔标注下来。

  逐个检查学生是否画正确,请同学在自然段旁批注,每一段写的是什么?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好描写云海的词语和句子。

  引导学生体会慕田峪云海和黄山云海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同学结合一段的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三、激发想象。

  (一)再次朗读全文,思考:作者看到这些后想到了什么?标画。

  (二)激发想象:如果你就在这里,看到此情此景,你还会想到什么?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摘抄。

  摘抄课文中描写云海的句子。

  五、体会本文的表达方法与前三篇文章的不同。

  课后小结:请学生找一找慕田峪云海与黄山云海的相同之处时,学生不太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还应在课前请学生反复读文章,做到文章在信中,对于理解文章大有帮助。

  小学五年级语文《慕田峪观云海》教案二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略读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作者在慕田峪长城看到的云海。

  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我和朋友去慕田峪长城,意外看到了像黄山那样的云海。第2-5自然段写我看到的景象。第6-7自然段写太阳出来了,阳光照着长城周围的一切,在阳光下,山更青了,云更白了。

  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

  教学要求:

  ★认读8个字。

  ★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在慕田峪长城所见所闻。

  ★摘录文中描写云海的词语或句子,并读一读。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描写云海的千姿百态,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4)

  出示慕田峪的图片,请大家介绍有关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补充。谈一谈看完图片听完介绍后的感受。慕田峪以其独特的构造,良好的植被闻名于中外,而更让人惊叹的是在那里可以看到像黄山那样的云海。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去那里大饱眼福。齐读课题。(同时提示“慕”的写法)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5)

  1、读课文,借助课后认读字表,读准字音。(倏朔沁暇倩的字音)

  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暮春 扑朔迷离 倏来倏去 沁人心脾 倩影 御敌 清馨 拾级而上

  2、说说在预习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

  提问:

  暮春:春季的末期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倏来倏去:极快地来来去去。

  沁人心脾:形容花香、凉爽的空气等,带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清馨:清香。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倩影: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个环节我认为可以在落实一些,思考、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24)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用不同的符号在书中画出来。

  2.学生自学,边读边批画。

  3.小组交流

  四、集体汇报,感受理解

  (一)作者看到的:

  1.“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一片茫茫的白云。周围的群山时隐时现,远远望去,宛如一个小岛出没在波涛滚滚的白浪之间。”

  (1)都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充分发言后,出示带点词语的句子。(抓住“几公里”、“茫茫”、“时隐时现”、“宛如”这些词语谈体会、朗读。)

  2.“远处的云雾洁白如雪,……令人目不暇接。”

  (1)这几句话给你什么感觉?(千姿百态体态轻盈……)

  (2)怎样才能读出这种感觉呢?

  自己练习读——评读

  3.将这一段中作者看到的景象连起来读一读,体会壮观的景象。

  4.“我们正谈着,一大片白云慢慢飘来,……真像是当年御敌报警的‘狼烟’。”

  (1)谈感受

  (2)读出自己的感受。

  5.“白色的云团在山腰浮动,墨绿色的山峦远近高低,层层叠叠,融在蓝天白云之中,构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边读边想像当时的画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同时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语言文字以外的内容。)

  (二)作者想到的:

  “我忽然想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该有多少黄山,该有多少云海奇景啊!”

  (1)作者想到了什么?(想到了黄山,由黄山想到了祖国辽阔的土地。)

  (2)把你理解到的读出来。

  (三)把作者看到的、想到的结合起来读一读。

  (四)画出课文中描写云海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1)

  抄写课文中描写云海的词语或句子,然后背一背。

  课后拓展:

  积累词语:倏来倏去 扑朔迷离 绚丽多彩 雪浪滚滚

  千姿百态 凭高远眺 缥缈虚幻 难以名状

  挺拔苍劲 起伏不定 感触万千 目不暇接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境内。距北京城73公里。北京长城景点之一,是明朝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慕田峪长城的构筑有着独特的风格,这里敌楼密集,关隘险要,城两侧均有垛口。慕田峪长城旅游区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春季,群芳争妍,山花烂漫;夏季,满山青翠,流水潺潺;秋季,红叶漫山,果实累累;冬季,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在中外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慕田峪长城1987年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2002年被评为4A级风景区。

  小学五年级语文《慕田峪观云海》教案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读6 个生字,会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在慕田峪长城的所见所闻。

  3.摘录文中描写云海的词语或句子,并读一读。

  4.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描写云海的千姿百态,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熟课文。(读准字音,了解 字意)

  理解词语的意思

  倏来倏去——极快的来来去去。 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 难于辨别。 绚丽——灿烂美丽。 弥散——(光线、气体、声音等) 向四处扩散。 依稀——模模糊糊。 清馨——清香。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

  3.指名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默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题自学课文。

  二、组织交流,理解体会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 论。(教师进行巡视)

  3.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 云海的语句。)

  课末反馈课堂小结。

  体会句子。

  雾气中依稀伴着清馨的花香,沁人心脾。

  周围的群山时隐时现,远远望去,宛如一个个小岛出没在波涛滚滚的白浪之 远处的云雾洁白如雪;近处的云雾似阵阵清烟缠绕 在山腰之中。

  而飘忽不定的山风,一会儿把连在一起的云撕开, 一会儿又把几块云衔在一 起,一会儿又把云塑成了 各种难以名状的造型…… 真是千姿百态,令人目不 暇接。

  4.指名读自己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关文章:

1.小学五年级语文《三字经》教案范本

2.小学五年级语文《我喜欢》优质教案

3.小学五年级语文《桥》精选备课教案

4.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昏》精选备课教案

5.小学五年级语文《九寨沟》优质教案

    31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