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英语>英语其它>

《Where do you live》教案及反思

焯杰分享

  教案的优与劣,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为了帮助教师做好备课,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二年级英语上册《Where do you live》教案及反思,供教师教学参考!

  《Where do you live》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所涉及的话题比一年级更丰富,涉及的词汇量跟句型也有所增加,并紧密联合实际。重点单词及句型较为简单,但属于生活中常见的,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操练。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总体来说较为活泼,上课时表现也较为活跃,由于年纪偏小,个别孩子并不能很好得控制自己,容易在课堂上走神,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待加强。

  设计理念:

  本次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做事、通过思考、通过合作来体验语言,体验生活,体验学习的过程与快乐,在“用”中发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会重点单词以及句型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的精神

  教学重点:

  固定对话的交流以及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替代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提问以及回答

  教学过程:

  一、Warming-up

  Sing a song

  首先唱一首之前学过的歌曲调动气氛。

  二、Revision

  T: Give the commands

  Ss: Repeat and act

  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采用老师指挥,学生跟读的形式,使得学生所学知识再次巩固。

  三、Presentation

  A: To teach: bin park building

  1 play a programmer, please find out the things that you see.

  2 teach the words

  T: This is a bin.

  Ss: read after the teacher: bin

  3 make some sentences:

  Bin, bin, this is a bin.

  Bin, bin, I can see a bin.

  4 teach the words with the same way(park building)

  5 play a game: warm and cold

  T: bin(loudly)

  Ss: bin(quiet)

  …

  B: To teach the sentence: 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in Shaoxing. I love Shaoxing.

  1 play a programmer again, then tell me where they are?

  2 teach the sentences

  3 ask and answer : 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4 play a game

  播放绍兴的旅游宣传片,让学生在熟悉的景物中找到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给学生熟悉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

  教授完所有单词后,通过大小声的游戏,让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知识

  再次播放宣传片,找找看那些所学的单词都出现在什么地方,最后说出到底是在哪里?引申出我们所住的城市,顺利教授重点句型。

  教授完句型后通过“木头人游戏”再次巩固所学句型。

  四、Practice

  Group practice

  S1:(hold a card“building”)

  S2: (ask) Building, building, where do you live?

  S1: I live in … I love …

  让学生头戴单词卡并代表那个单词,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头戴单词卡的学生负责回答,一方面巩固了新单词,另一方面也操练了句型,同时回答可适当用别的城市代替。

  五、Consolidation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

  2 finish the exercises

  听录音,跟读所学知识点,并能完成相应练习。

  《Where do you live》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初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把握准确

  学生如期掌握了本课书的三会、四会单词,并对本课功能语句做到能够自如运用。

  2.教学难点突破得力

  本节课预设的教学难点 I live at ... 与 I live on ... 恰恰是学生频频出现口误的地方。正是由于课前预想到难点的所在,才通过醒目的板书予以提示,降低了学生的出错率。

  此外,由于本节课是语言实践课,学生对书写要求的关注肯定不够。本节课涉及到单词大小写问题,这也是长期困扰中国学生的基础性问题。因此,我通过电脑的演示让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对他日后书写定会有所帮助。

  3.教学程序设计优化

  由于本课设计了大量的信息差活动,激起学生广泛参与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及用信息去做事情的一系列活动。从猜测教师姓名、猜测教师所任教年级到猜测教师家庭住址,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差的原理,设计大量我知你不知的竞猜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使学生能够认真将所学的知识回归书本,我所设计的独特的听的任务使得全体学生认真参与。听课文、读课文这一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驱动下得以显现出活力。

  4.师生角色变换得体

  本堂课是语言交际课,语言交际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基于这样的理念,转换师生角色,由“教” “学”双方变为交流的主客体,交流源自和谐的谈话氛围,交流来自双方感兴趣的话题,交流来自平等的双边关系。广交朋友(复习导入:介绍姓名、班级)——邀请聚会(呈现新知:介绍家庭住址)——发送邀请(回归文本:倾听课文)—— 帮助他人(拓展语言:完成任务),在系列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走来,继而走进文本,最终回归生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的彰显。以往,课堂上出尽风头的是教师而非学生。尤其当我们一起评课时讲这位老师基本功好,那位老师运用方法好等等此类话的时候,就充分说明课堂的焦点不在学生身上,课堂的靓丽最终归于老师。殊不知,老师的价值是在学生身上体现的,课堂的好坏应当看学生的独立存在有几何,是老师教育系统论的体现。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我们看到了一节好的民主、自主的课堂的实质:我们不光在乎课上解决了多少问题,而要更在乎引出了多少问题、留下了多少问题,学生有多浓的兴趣去反复地玩味、品评、尝试、实践于课下。愚笨之人想笨法,聪明之人想巧法,只要他能想得到。课上是为了课下,学校是为了社会,现在是为了将来。

  5.课堂评价处理巧妙

  评价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使在这堂课中学生从始至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评价的有效性发挥了其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们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张名片,一张邀请卡而积极热烈的参与语言交际活动。课尾,学生高高举起教师发给他们的邀请卡,让学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6. 教学预设细节取胜

  本节课教学并没有停留在学习课本内容之上,而是逐步挖掘文本的内涵,本着学是为了用的思想理念,教师更多考虑的是学生如何在生活中介绍家庭住址,这才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话题。为此教师在自己的名片上特地给出了一个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家庭住址,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对课本中的格林大街,Purple Street 是陌生的,但是教师的课堂预设却把文本进行了有效的处理,舍弃了与学生生活实际无关的信息,而是从不断丰富其生活的角度,将学生熟悉的街区名称至于课堂中。教学永远因为亲近才亲切,正是由于学生熟悉,才诱发他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去讨论,竞猜。最终,学生学到的是鲜活的个性化的语言知识。

  7.课堂板书设计别致

  本节课学生最喜欢的当属板书,当一幅街景图不经意间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在座位下禁不住流露出惊异的表情。板书打破了四线三格的概念,而是基于对斑马线的认识将单词、短语句子尽量写在自己所画的斑马线上,错落有致,犹如喧嚣的大街。同时,教师利用两对小脚丫连接了两处房子,巧妙地将教学的难点We live near each other. 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二)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时间分布是否得当

  本节课感觉前松后紧,这是对于旧知不敢大胆放手造成的。教师语言过于琐碎,应精简语言。特别是What's your name? What class are you in? 应当一带而过,然而本节课却用近7分钟处理旧知,造成有效教学时间浪费。后面处理新课的时间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

  2.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本节课三处环节安排了同伴合作、小组合作的活动,但学生对第二个小组活动更为感兴趣,通过询问寻找邻居,学生在教室内穿梭忙碌希望能够在尽短的时间内找到更多的邻居。这里实现的是小组合作的信度与效度的体现。但是在中国大班额的背景下,学生的下位活动由于受到场地和人数的制约,不免有些秩序混乱。

  3.作业设计的梯度

  通过后期作业反馈,学生感兴趣于制作名片,但是对于基础性作业由于教师未作要求,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双课巩固复习课上暴露出单词拼写、句型书写时错误率较高。如果在设计作业时能够将作业分为两个层次,在完成初级目标作业之后,学有余力的同学继续完成高一级别的名片设计作业,效果会更好。

  4.设计与生成的平衡

  本节课在设计时是环环相扣的。教师怎么问,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渡;学生谈到哪里出示图片,读至第几遍播放幻灯片等等,考虑得甚是周到。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形成一种“线性序列”,这就叫做线性设计。殊不知就是这样的线性设计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给自己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束缚。学生在猜路名的过程中没能按照教师的预设说出Hebei Road. 教师没能够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猜测路名,而是直截了当告诉学生这是Hebei Road. 学生还沉浸在质疑声中,因此没能很好继续后续学习。试想,如果我们再给学生一分钟又有何妨,我们将有怎样的收获,学生会感受自我发现探究所带来的乐趣,学生会更积极地运用目标语。虽然教学进程有所耽搁,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相信这个道理谁都懂。关键是教师的主观思想又在作祟,希望按照预设的教学进程进行教学。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教师牵制学生的思想,控制学生的意志。


看过Where do you live教案设计及反思的人还看了:

1.《Where do you live》教案及反思

2.What do you like英语教案及教学反思

3.Where do they live英语教案及反思

4.where I live英语教案及反思

5.Where's my pen教案及反思

6.Where did you go英语教案及教学反思

    125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