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观后感>

电影《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观后影评及观后感5篇

景清分享

  《使徒行者2》的故事以一对幼时意外失散的兄弟为引,三十年后,已然身处不同阵营的两人因为一起跨国案件又 被命运链接在了一起,电影也随之带出了一如《使徒行者》的元素,警匪、兄弟与卧底。关于观看《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影评以及观后感,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影评观后感【1】

  使徒:肩扛使命,传播福音;行者:不屈坚毅,践行真理。

  事实上,使徒和行者是两个隶属于不同宗教的词汇,尽管两个词在各自宗教中所行的职责十分相似,但在理解上仍有着不小的差别。但那不是这篇电影的重点,我们大可一笔带过,使徒强调的是他的使命即命运,而行者则更注重为目标付出的具体行动。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么知道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想要对使徒行者这部电影有一个更加彻底的了解话,那理解使徒行者这一词就是十分必要的了。因为在电影中,处处都可以体现到这个词的形式。

  影片的开始是两个小男孩,不同于其他的同龄人,他们拥有着令人乍舌的天赋和智力,尤其是在拼凑魔方这一方面(魔方在本片中更多的是充当起了道具的作用),两人逐渐从较量中产生了友谊,成为了好友。在这里,天赋首次被展示出来,两个人在魔方上的天赋的影响绝不是仅仅一个事实那么简单,对魔方这一道具的运用基本上穿插了整部电影,连接上了许多常人想不到的点。如此看来,这个天赋就是十分敏感的了,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的说,魔方的天赋就是他们成为使徒的标记;当然,单凭一个天赋就妄下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所以故事不会让这两个小孩一直拼下去。

  他们被抓了,好巧不巧,被抓的就是他们(也可以理解为总部看上了他们傲人的天赋),故事也是因为这些戏剧性的情节撑起来的。总之,少年古天乐为了救少年张家辉而被抓了,从后来的闪回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一定经历过了许多许多的不友好回忆。从他们在山上被抓的那一刻启,故事正式开始,相呼应的,使徒这个概念也被正式确定——这两个小男孩就是使徒,而这是个关于使徒的故事。

  使徒的问题接下来还会提及,但使徒是个身份,故事不仅要有人物,还要有动作。他们是使徒了,可他们究竟是怎么成为行者的呢?

  在展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悲剧案件后,人物开始一一出现,首先是黑客组合(以下简称男黑女黑)中的女黑被追杀,接着bang!天空一声巨响,渣渣辉帅气登场,且一登场就出尽了风头,昭告全世界:我是警察。随后出场的是同样爱耍酷的吴镇宇,这是故事中第二次的关系连接。

  在短短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发现了两者是挚友,也仅此而已,随即,女黑便抛出了个重量级炸弹——有内鬼,这是第一个观众暂时有推测却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推测是因为古天乐实在太像个坏人且他和渣渣辉隔墙对视的那个场景太过迷惑了。不管你熟不熟悉使徒行者的套路,相信此时你都已经可以将古天乐和张家辉与开头的两个小孩画上等号了;无法证明是因为这两个交谈起来又好像认识以旧但一点不熟。

  既然提出了问题,就要解决。长官指派这三个人共同负责追回女黑所指的硬盘,而在路途中,张家辉也向古天乐自证并试探,结果匹配失败,不过据后来的发展看,古天乐此刻早已知晓张家辉身份。任务的执行过程毫无新意,唯一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过程中吴镇宇的表现,在有限的时间中发挥出来无限的张力。电影的第一部分到这里基本结束,吴镇宇暂时退场歇息,接下来是古天乐和张家辉的大型认亲现场。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这里给出了一个转折,在双方的关系中,将古天乐放在正义的一方,而张家辉则是反面。但当观众还没完全接纳这个关系的时候,转折就被翻转了,突然蹦出来了一个神秘机构又将张家辉洗的白白净净,第二部分从这里开始,故事焦点集中于两人之间的强大对立,场景也接踵而至,此时观众已完全了解了两人的身份,准备看一场精彩的对立大战。但是(又是但是)吴镇宇看起来好像已经坐不住了,怎么都得出来向大家展示下自己的存在。吴镇宇的出现使这个场景走向了两个极端,好的觉得好,不好的觉得不好。批评的来源是吴镇宇饰演的角色实在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因为他并不在使徒的范畴内,而好的认为吴镇宇的出现制衡了两人间拨弩张但张力仍然空乏的尴尬。从某种角度来看,吴镇宇的死和他的话语都更加坚定了两位使徒的信念,这就是吴镇宇作为行者所实现的目标。

  三人对峙这个名场面隐藏了太多的伏笔,这也导致了后来在西班牙交易的时候张家辉突然“涨价”的突兀。好在,这个突兀很快就在一系列戏剧化的运镜中解决了,在这个场景中,女黑牺牲了自己,并帮助警方完成关键一击。第二部分在这里结束了,事实上,故事在这里也随着董boss的死结束了,使徒们凭借他们高超的智慧和技巧成功完成反戈一击,一个非常形式主义的结局。

  但是电影的名字是使徒行者,而且如果影片以使徒的身份结束的话,那大概会坏评如潮,为了升华电影,为了突出重点,所以有了第三部分,有了那一场激烈的生死追逐(其中与奔牛节的结合十分有创意)。我想把重点放在最后在破败神殿中的那个场景,张家辉为救古天乐而被戳了个大洞,并相互发表了一番感人肺腑的发言,可是邵氏电影又怎会如此善良呢?为了成为行者,光有内心的纠结太弱了,观众必须看到些实质的具有超强冲击力的镜头,因此必须要血腥,必须要够狠(但把反派塑造成神经兮兮实在是有点过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仪式感!帅到犯规的张家辉倒下了,狠到犯规的古天乐倒下了,神经兮兮到犯规的反派也倒下了,而作为自然的造物,最终的胜利者是头蛮不开心的牛牛。

  这些大致就是对电影结构的基本分析,现在说说细节。

  首先,为什么要有吴镇宇,他为什么又死了?吴镇宇的存在将二元对立转换为了更为平衡的铁三角,三角的存在就是为了制衡,而影片第一部分中,两位使徒仍然处于不敢相认的状况,在这种——观众,角色,背景三方未知的情况下,如果还要顽固的坚守更需要冲击力的二元对立效果可能不好。相对应的,在前期,有关吴镇宇的信息给的比两个使徒还要多,其主要目的就是如此。而吴镇宇也死于这个原因,在三方全知的情况下,故事需要迎来更有冲击力的高潮,因此保守稳固的三角形就必须变为二元对立。

  既然谈到了二元对立,就在往下说,我可以大胆的说,这部电影就是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基础上,而三角形不过是一个过渡罢了。片中不乏相互对立的物品和概念。相信大家一定都能想到很多,我就不细举例子了。重点是,为什么是二元对立?对于中国人来说,二元对立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阴与阳,阴阳学说本身就是一种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当我们回顾中国的哲思历史时也会发现,具有宽容和两面性的思想往往能在中国生存下去,而那些极端的独断的思想基本活不长久。对于我们来说,在民族精神中,我们就追随着一种如此的二元对立,二元对立最好的体现是在无间道中,这种好与坏,善与恶的强烈的伦理冲突也构成了所谓的一些港片经典套路(比如前些年的寒战)。而港片也因此被限制住了自己的视野,所有的变革都产生于二元对立的框架中,再难有胆量去挑战这个舒适区外的类型.....

  第二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行者怎么体现的?

  文章刚开头的时候我就给出了我认为的行者的定义:不屈坚毅,实践真理。自然的,作为佛教的思想,行者更注重的一定是实践性,更是一种伦理学(而不是像使徒那样更贴近本体论)。对于行者来说,吃苦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吃苦就是行者对自我的主要衡量标准。因此,我们要对电影中的痛苦的地方十分敏感,集所有痛苦和矛盾于一身的头号悲惨人物就是古天乐,他是本片最能代表行者身份的。童年时期的不人道遭遇使他一生都沉浸于悲痛,电影中导演用了一系列的蒙太奇来凸显古天乐的痛苦和绝望,向我们揭露了他极度冲突的内心世界,他也试图自杀,却因为还留有牵挂而未遂。而对家人的意念恰恰就是古天乐在成为行者的路上的最大阻碍和动力,取决因素是动机,他可以完全沦为总部的工具,也可以奋起反击,在此时总部的形象又化身为了一切的开始,化身为了那个使他们成为使徒的概念。往高端了说,总部代表的就是命运,是与命运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这是一个永远也讲不腻的荒诞主义话题,加缪认为要有限度的反抗,可文学不是哲学,古天乐不是西绪福斯。他要反抗,而这就是他成为行者最大的挑战,反抗那个不公的命运,这种对自我的实现才是他需要践行的真理。而另一位使徒张家辉的任务则更为具体:实现自己认为的正义,拯救自己的兄弟。两位使徒,所行之道并不相同,但都是属于自己的路上的行者。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对上一个问题的延续,什么才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部分?

  平时常看电影的朋友大致都会分类电影,最基本的分类则是两种:外在逻辑与内在逻辑,或者说,形式主义或是现实主义,当我们看形式主义时注重的自然是形式,反之亦然。但是分类远远不止这些,内在逻辑还可以再分为不同的焦点,教育,哲思,本质等等,外在逻辑也可以分为特效好或是营销号或是时代性强等等。我们要先找到一部电影的核心优点,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的是形式主义,最往下分,是它的仪式感。此时我们不得不回溯到一开始对使徒行者的阐述,作为两个宗教词汇,这部电影仪式感不强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因此三人对峙时一定要一起出枪,因此董先生的死法一定要艺术感仪式感兼备,因此女黑牺牲时一定要某种超验的连接仪式感,因此最后两位使徒在成为行者时一定要在所破败的神殿中以最原始的方式搏杀,然后被上帝的造物所击倒。仪式感(或是情怀)在电影中处处可见,而对于这么一部略显仓促的电影来说,这大概是唯一但极为有效的慰藉了。(如果还要没看过这部电影的,希望可以着重注意下电影中的仪式感)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使使徒之命运,行行者之不屈。”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影评观后感【2】

  没想到,看《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时候哭了。

  有泪点的地方不少。

  张家辉失踪后,吴镇宇扮演的警长直接向上级表示自己更关心手下的安危,而不是硬盘去向。

  这里有一个心理情境的设置,张家辉之所以生死未卜,很大部分是因为吴镇宇命令直升机撤离现场。

  吴镇宇当时处在两难情境中:一者是保住硬盘,履行他作为警察的责任,一者是解救受难的张家辉,这是友情和人性发出的吁请。

  当然,在这两者之间,还有另一个因素在起决定作用:直升机覆满弹孔,即将宕机。

  在此情形下,吴镇宇最终选择保住硬盘。

  与此同时,他也为自己的选择导致张家辉下落不明陷入自责,张家辉与他的关系超越了长官与下属的权职关系,而上升到纯粹的兄弟之情。

  这并不是《使徒行者2》中仅有的涉及兄弟情的桥段,更大一部分还埋设在后面,等待观众发现。

  这就是发生在张家辉和古天乐之间绵延三十年的兄弟情。

  而此时此刻,他们成为了正邪对立的两方。

  对于张家辉来说,一方面他要履行自己作为警察的职责,另一方面,他则希望曾经救过自己一命的童年玩伴能改邪归正。

  两者产生了剧烈的冲突,徘徊在道义和私利之间的两难抉择,这正是法哈蒂发现的叙事法则。

  而对古天乐来说,情形更加复杂。

  自小就被当特工训练的他基本上已经被洗脑,但人性的善仍然潜藏在他的心底,等待激发出来。

  卧底的身份决定了他具有双重人格:在警司里当称职的警察,在家当好丈夫和好父亲,与此同时,他为恐怖组织服务。

  除此之外,他还要面对童年记忆带来的侵袭。

  他屡次帮助张家辉脱险:推开张家辉让自己中弹,对决时放弃杀掉张家辉……

  他内心的冲突是非常剧烈的,电影得到了呈现。

  张家辉和古天乐之间的兄弟情已经不再是老式港片中宣扬的纯粹的义气或情义,这指的是可以为了兄弟出生入死。

  《使徒行传2》因为加入了谍战元素,张家辉和古天乐之间的兄弟情变得更加复杂。

  这里有对人性的洞悉,对善恶的探讨——人并非一贯的善或恶,而是两者兼而有之,并受环境影响。

  我想这是很难得的。

  大多数警匪片在动作场面上下足功夫,情感线仅仅作为辅助元素,这也成了它们诟病的原因。

  《使徒行者2》相当不同,前半部的悬疑点放在“找卧底”上,这是我们惯常看到的谍战片的套路。

  后半部的悬疑焦点则转移到了“谁是兄弟上”,这种将悬疑和情感相互结合的思路,使得《使徒行者2》又燃又好看。

  譬如像我,久不对银幕默泪的人儿,竟然会对一部警匪谍战片中的兄弟情动容,想想也是不可思议。

  当然,三大影帝(古天乐、张家辉、吴镇宇)的演技功不可没。

  强强联手,互飙演技,让人过足眼瘾。

  但也不能忘记,这更重要是编剧对角色形象和冲突情境的设置,以及导演的诠释。

  作为一部改编自高口碑、高收视率港剧的电影,《使徒行者》系列有其受众基础。

  与第一部《使徒行者》相比,《使徒行者2》在故事和制作上既有延续、也有升级。

  相同的核心元素、相同的主创班底、相似的警匪卧底,在单纯的警匪故事中加入间谍元素。

  同时,在保持高水准制作的同时做了升级,远赴缅甸、西班牙等地取景,观众能感受到一种异国风情。

  而且为了保证港片惯有的真实效果,全程采用实景实战拍摄,不过分依赖于电脑特技。

  比如西班牙“奔牛节”飙车那一幕,奇诡的不是这个构想怎么来的,而是怎么把它实现。

  据说,摄制组用的是真实的蛮牛,其拍摄难度可想而知。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影评观后感【3】

  如果说《无间道》系列是香港电影人在逆境中的一次勃发,那《使徒行者》就是香港电视人在新形势下的突破,二者在立意上也有血缘上的联系——“卧底与反卧底”的交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是敌人,谁是兄弟的悬疑,直到最后一刻才揭晓。

  《使徒行者》无论是TVB剧版还是三年前的电影版,都创造了后港片时代的不错口碑,6亿票房足以让这个IP延续下去。《使徒行者2》既可以看作是续集,也可视为“外传”,从导演到几位男主演都是原班人马,在动作戏和情感方面继续挖掘,也算来了次“平行宇宙”式的重启。尤其是古天乐和张家辉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最微妙的“发小情”拿出来再度开发,拍出他们童年时的过命友谊,也在身份和立场上留足悬念。毕竟,观众最熟悉的还是他俩的颜值,能看到他们背靠背掩护的镜头就已足够了,这种上接《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的情怀,依然是港片最大的遗产。

  一对势均力敌的天才儿童,高阶魔方玩得溜,原本可以让他们跳出贫穷,靠智商跨入精英社会,却也因此成了犯罪集团的猎物。跨国犯罪团伙绑架天才儿童,训练他们当特工的阴谋,《城市猎人续集天使心》等作品中早有涉及,在这种扭曲环境下长大的人,即便成年后心理上仍备受摧残,《使徒行者2》就把漫画里的噩梦给拍了出来,古天乐三十多年遭受的痛苦和煎熬,也真只有张家辉才能理解。“他也是受害者”,单凭这么一句话,也不枉古天乐把张家辉当作知己,宁愿不顾身家性命也要和过去决裂,这就是港式兄弟情,哪怕三十年不见也肝胆相照。

  其实这部的卧底悬念并不是最重要的,古天乐的身份暴露时剧情才过了一半,张家辉的二重身份更是直接交代,后面的情节侧重于兄弟情的补足和渲染,儿时的魔方也成了承载情感的重要道具,专属于天才的心有灵犀。

  从疑点重重到敞开心扉,片中几场重要的动作戏,其实也是两个人从试探到重认的过程。吴镇宇饰演的警司作为前辈,同样担当了情感上的纽带作用,甚至可以说正是他的牺牲,让古天乐下定决心告别过去,餐厅里那场三人戏相当有复古感,导演文伟鸿毕竟是TVB出身,拍警匪也总带着市井的气息,把个“义”字展现了出来。

  其实只要古天乐和张家辉的兄弟情夯实了,后面再怎么“碟中谍”都不为过,《使徒行者2》这次有意在正邪莫辨的动作戏中,加入了高智商和高科技的成分,这也是在向《谍中谍》等好莱坞经典学习的尝试,黑客和反黑客的交锋,通过虹膜加密和解锁互探;警察与犯罪组织之间,也有车载炸弹和伪造摄像的博弈,这让处变不惊的张家辉也有了汤姆·克鲁斯的风采,剧情也是靠他的闪回才揭开伏笔,多了份峰回路转的赞佩。

  至于片中最火爆的缅甸枪战和西班牙奔牛节两场戏,应该归功于动作指导钱嘉乐和他的钱家班,前者在缅甸最热闹的街头对决,上到飞机下到汽车,剪辑清晰,动作利落,双方都体现了不错的战术素养;奔牛那场戏假如只是借个人多的节日背景不足为奇,难得是一阵乱枪后,要让追车戏和牛群一起跑,这要控制起来就得别出心裁了。

  看得出影片主创混用了实拍、CG特效和素材剪辑,利用现场人群在奔牛前的惊慌失措,营造出逼真的牛追车氛围。而且最后的高潮里,那头野蛮的公牛还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根筋”式的不畏生死,也算是用这种“充满血性”的方式致敬了香港特产的兄弟情吧。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影评观后感【4】

  “港片已死”这句话,每个影迷可能都听到耳朵起茧了。

  我想没有谁不曾为香港电影感到自豪的,那个号称“东方好莱坞”的年代,香港一块小小的地盘,却以每年两百部的惊人产量,引领了整个亚洲的电影审美。

  那些年,香港也出了数不清的好电影,好导演,好演员,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在各大论坛听到怀念的声音。也和后来港片的衰微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随着这两年《追龙》,《无双》等电影的出现,港片这头沉寂已久的雄狮似乎又逐渐醒来,如今又有了这一部《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

  它以港产悬疑片的风格开场,在利用蒙太奇快速述完童年经历后,立刻转入三十年后,将角色一个个列出,并直接抛出了问题“谁是卧底”。

  于是每一个人都成了可怀疑的对象,生日派对上,程涛,井进贤,叶国帆三人互相打量,是警察观察谁是特工?还是特工在警惕警察是否对自己有怀疑?

  这种暧昧的两面性一直维持到角色主动将身份揭晓,直到特工和警察面对面对决,身为观众的我们仍无法分清。

  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电影在四十分钟左右,突然就转了风格。

  卧底答案揭晓,一方逃走,另一方奉命追捕,并暗中希望重拾旧日情谊,走起了兄弟路线。

  故事重点也从解谜转到两个角色的心理互动上,阿DEE和奀仔情谊深厚,却因立场相反,只能无奈将对方置于生死之地。

  这种惺惺相惜,却无法共为挚友的唏嘘,是典型的“双雄”模式,像《喋血双雄》,《无间道》都是这类。

  《使徒行者》颇为有趣的,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港片类型融合在了一起。

  在片中,你还能看到许多大大小小,对港片的致敬。

  像是身份揭晓后,那场用环绕镜头拍摄的三人对峙戏,有着典型杜琪峰的味道。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风起云涌,每个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算盘。

  西班牙那场戏更加明显,导演特地设计了一个高速拍摄,身后白鸽飞舞的镜头,简直就是对吴宇森的复刻。

  其实这一方面是为了吸引观众,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传统港片故事的创作艰难。

  在好莱坞特效电影大行其道的今天,无论是悬疑片,还是“双雄”式的江湖片,传统港片的“小格局”,都已经难以满足如今口味变化的观众。

  影人们明白,传统的港片故事已经不再适应市场,也正因如此,新的港片们纷纷展开了“自我改良”,《无双》将传记片套路融入自身剧情当中是一种办法,《使徒行者2》用重新解构老港片特点,消化融入,也是一种办法。

  而且它的融入并不止于港片,还包括了好莱坞电影。

  跨国犯罪组织,数据硬盘,秘密交接,主角在全球各地完场任务,它的剧情推进完全是特工片式的,相对前作,视野与格局都扩大了许多。

  电影在投资上的舍得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开场的缅甸枪战,到后面西班牙的小巷汽车追逐与公牛节的横冲直撞,都有着强烈的“好莱坞”感。

  就连吴镇宇饰演的角色都在戏里开涮:你们真把自己当汤姆克鲁斯啊。

  或许对于《使徒行者2》的改变,保守的人会反对,但至少在我看来,它以一种大胆的方式,为港片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三位主角,古天乐,张家辉,吴镇宇,也依然敬业的展现出了他们最好的演技。无论是面对下属叛变时的失落,发现对方是童年好友时震惊而悲伤的眼神,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实话,电影的第三幕结局,有点崩。要不是两位影帝演技撑场,真不敢想象是什么效果。

  除了老戏骨,两个新人也很亮眼。姜珮瑶饰演的姚可仪勇敢而坚毅,颜值是真的赏心悦目。车中上传数据那场戏,也算是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之一。

  而张亦驰饰演的“杀手”,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他身手不凡,冷兵器,枪械,赛车样样拿手,从香港一路追到西班牙,是主角们最大的威胁。

  最特别的是,他脸上永远带着一丝笑容,可眼神却毫无笑意,一开始还觉得有点滑稽,可越往后,无论是杀人,疼痛,将死,笑容都诡异的挂在脸上,就让人感到有些毛骨悚然了。

  这让我想起了《黑暗骑士》中的小丑,同样也是满脸“笑容”,内心却阴暗的毫无人性。

  电影中演员也给角色设计了很多小动作去表现他的“变态”,像是拿起刀准备杀人时,他偏着头耸了耸肩,如同要玩一场游戏。

  出于好奇查了一下演员本人,竟然就是《流浪地球》里那个四眼田鸡李一一??这角色反差有点大啊。

  在《流浪地球》里,他演的畏畏缩缩,胆小又懦弱,一副宅男模样。这次演一个如此外放张狂的杀手,我愣是没认出来。

  这也算是最近流行说的剧抛脸了吧,小伙演技,可以啊。

  目前,《使徒行者2》凭借口碑,已创造首日一亿+的票房佳绩。

  港片或许衰落过,但还港片电影人们从未衰落。

  他们始终以大胆的想法和认真的态度在制作电影,从导演到演员都是如此。

  而且,作为政治特殊的地区,它不像内地电影一样有诸多条框,这导致拍摄这类题材,《使徒行者2》远比我们要没有限制的多。

  电影中,香港社会的不安动荡,警方系统的腐朽都明白的展现在观众眼前,正是这些阴暗面的存在,才让故事更加刺激和充满张力。在《使徒行者2》中,我真正看到了华语类型片工业成熟化的可能。

  《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的影评观后感【5】

  创新对于港片来说,可能是永远的进行时。《使徒行者》的IP尤为如此。站在邵氏、TVB以及超人气口碑的战绩之上,这部续集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整体来说,导演文伟鸿的创新是令人满意的。看得出来,导演的目光放的更远,格局设定更宏大,跳出了传统港片的传统模式。续集着重“谍”字,故事从前传的菲律宾,转战香港,交火缅甸,终结与西班牙,很明显是在对标更加国际化的《碟中谍》、《伯恩》系列。

  《使徒行者2》主打兄弟情,三位影帝吴镇宇、张家辉、古天乐同场飙戏,导演看来自信满满,连感情线都没安排。这三位“银河映象”时期被杜琪峰残酷调教的演员绝对是影片的质量担当。吴镇宇和张家辉的对手戏已经多年不见,心头好当然是十几年前的《放·逐》。此次挑战师徒关系,二人默契度不减当年,虽然吴镇宇的皱纹有点让人感慨。张家辉更是多变,以高深演技掩盖真实身份,不到谜底揭晓真的看不透。古天乐,对,又是他。今年的《追龙2》、《扫毒2》再到《使徒行者2》,古仔简直变身港片黄金时期的“劳模”刘德华。此次古仔的角色难度不小,常常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在正与邪之间被撕扯。三人谈判那场戏,师徒的旧情、背叛的怨气、弥漫着的猜疑把影片推向了第一个高潮,是近年来港片中“兄弟情”的最佳演绎。过命的交情,为兄弟挡的枪,同为沦落人的惺惺相惜贯穿全片,。

  演职表看到动作导演钱嘉乐,暗想动作戏差不了。缅甸闹市区的爆裂开打,为整部影片设定了高起点的期待。杀机四伏,最冒险的场面则切换至西班牙奔牛节,大硬派动作戏倾力献上。不用在惊叹于阿汤哥《谍6》的搏命特技了,“渣渣辉”带来华人份动作诚意。尤其要提到导演设定要让动作戏发生在奔牛节上,白色为主色调的服装衬托喷射的血色,预设期待让之后牛的出现助力男主制敌,铺垫其合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小道具的使用非常巧妙,魔方不仅承载了童年记忆,还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暗语的功能;卡通手表的前后呼应也别出心裁,将兄弟之间化不开的情感再次升华。

  《使徒行者2》并没有延续第一部的故事,可以说是很大的挑战。还好这种尝试是成功的。IP的改编正是如此,有时需要先清零,才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出色。《扫毒2》在前打了个样儿,《使徒行者2》完美完成接棒。

    8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