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心得:砥砺奋进,开启课程建设的新篇章
自从接到局领导通知去山东参加课程建设学习。我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是课程建设,我们向阳小学开设的书法教学,多彩生活快乐识字教学,不就是课程吗?9月18日,带着这些疑惑来到山东师范大学,聆听专家们答疑解惑,五天的学习,关于课程建设,我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对照我们学校书法课程的开设,又有了新的思路。归纳总结为:知、行、思。
一、知
所谓知就是明白了什么是课程建设。9月19日,徐继存教授在《学校课程建设的区域推进》中指出,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我们滑县只包括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那么学校的课程建设,就要分析学生,超越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校本课程建设。
课程要服务于所教的学科课程,他不能孤立地存在。 课程就像鱼缸中的鱼,水就像学校文化,鱼缸就像学校的各种框架制度。课程就是融入学校文化和制度之中,而不是单独的存在,脱离了学校文化的课程就毫无价值。
以前在我们的认识里认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就是课程,对照徐继存教授的讲解,才知道这只是一个个活动,它如果与学科课程没有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理论体系,这些活动如果不是从所教的学科课程中产生的活动,那么活动就没有和知识结合,就将是是一种很欠的体验。比如浮山路小学的阅读课程,课堂上进行“一篇带多篇,多篇带整本”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生活中注重阅读实践,活动开设有“浮山路小学阅读文化节”,紧密结合语文教学。
二、行
所谓行指如何进行课程建设。孙宽宁教授在《学校课程建设的溯本求源》中,用否定性的思维批判了一些课程建设中的乱象:1.学校老师被动地做课程建设,不知道为什么做,方向在哪里,主动性逐渐丧失;2.盲目追求学校的特色,导致课程建设华而不实,不能实实在在的做;3.专业缺失,技术虚妄,没有自身的理论,只是比葫芦画瓢,只有其形而无其神。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缺少内在关联和呼应,他们是互相促进和帮助的。校本课程过度膨胀致使学校课程结构失调。孙宽宁教授娓娓道来,春风般的语言道出了课程建设中的许多误区,她所讲的正是的确存在的事实,也是我们所要矫正的。
孙教授还着重指出学校课程的建设的切入点,对于我们传统的学校来说,要顺势而为,继往开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理清思路明确目标,让优秀的老师带动全体老师,这正是我们向阳小学的切入点。
三、思
所谓思,指结合我们向阳小学对开展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我们向阳小学的写字教学已经进行了十年的历程,拥有自己一套校本教材,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小学六年下来学生字体在全县都得到认可,但是张局长指出,我们只停留在练字上,这只叫写字课,而没有上升到课程高度。正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苦苦寻求书法课程的新思路时,这次培训让我们豁然开朗。那么我们学校的课程建设,就应该在书法教学的基础上顺势而为,继往开来。
首先依据书法教学纲要,根据学生特点,整体规划整合课程,然后书法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写上,还要和汉字的传统文化发展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从而热爱汉字,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最后,以各种活动为依托服务于书法课程建设。
几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是我认识却得到了升华,也让我明确了目标,认清了方向,剩下的就是砥砺奋进,开启我们向阳小学书法课程的新篇章。
【本文作者: 向阳小学 张鸿飞】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