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趣味作文:胡言乱语之酿书
读书不为功名之后的日子里,我爱上了酿书。
什么是酿书?大概是怕读书的托词吧。整本书没有耐心读完,片段式的阅读前面看后面忘。读书对于三十岁的工作狂似乎是奢侈的。但长久以来,我的内心中总有一句话问自己:我真的不在读书吗?
我还是热爱读书的。高中的时候迷恋武侠和足球,订阅的杂志总能想办法带进布满天罗地网的教室。在一堆资料筑起的道观里,隐藏这侠义和梦幻,还有那绿荫场地下的刀光剑影。每每看到精彩的剧情,难以自拔的我会带上手电筒躲在宿舍的被子里看一整夜。我的周围有不少同学也看小说,往往是5毛钱租借一天的旧书,大抵是古龙金庸梁羽生之类的,传阅起来不亦乐乎。抓紧下课短暂的时间交流起谁谁谁厉害,谁是谁非,回味无穷。当然,偏于文艺的作品也深得同龄人的喜爱,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走出的韩寒郭敬明,到蔡智恒林清玄,灵动的文字让人无法自拔。犹记得我的语文老师杨先生,她讲《诗经卫风氓》的时候我恰巧书荒,便一边听新课一边神游物外,想到动情处忍不住讲所想的内容写到作文当中。杨先生看到我写的东西,读来饶有兴趣,修改之后便发表于《中学生作文导报》,那一年我在理科班胡思乱写,那一年我开始偏向了学文。
之后的日子,或是兴趣使然,又或者逼着自己阅读。我看完了杨老师赠与的《古文观止》、《文心雕龙》、《史记》,在当时那个年级是没有高中生推荐读本一说的,我的阅读更多的是纯粹的兴趣使然。
读的书多了,胃口也就驳杂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上微文的流行将我带上了碎片阅读的不归路。发布文章的途径多了,众口纷纭,读者的立场就薄弱了很多,今天你推荐了一篇鸡汤文,明天他发布一则科普贴,有时候一篇文章读到最后才发现是标题单。文学作品缺少了严肃性,读者的肚量也大到了没边。往往被一篇没有下限的文章所欺骗的我,至多只会呵呵一笑。
在这工作之后的短短十年中,虽然没有时间阅读,但是买书的习惯逐渐养成。手头有了点闲钱,买什么都没有买书让我心安理得。身材偏胖,买吃的家人总爱絮叨式的提醒少吃;三十年宅男生涯,买衣服的热情实在提不上来;不爱钓鱼打牌,就少了不少交际酒肉。总之,打开手机的APP或者逛一逛书店,是我闲暇中最大的乐趣。
选择书就像酿酒时选择质量上乘的粮食,封面精美的图书总能得到我的偏爱。在颜值就是正义的当下,一堆书中我总能找出最美的一本。有时候一堆书买回来,翻看时才会发现,同一本书我居然购买了几个版本。当然,美不等于华丽,简约的封面往往也能获取读者的青睐。在这个阶段,购买书籍和挑选衣服不谋而合,第一印象决定了一切。买书的清单,也有口耳相传而来的,几个女老师聊着新美南吉,我听到心里就会到手机里面去搜;一个比我年轻的男老师在读东野圭吾,且沉浸其中,我便好奇的买上一堆;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曹文轩拿了某个奖,买买买!在购买图书这件事上,我和买了一柜子衣服的女士们一样不可理喻。
不知不觉,家里请木匠打造的简约的书柜放满了,书房的床上床下也堆积慢了各色的书,老妈埋怨我总买书不看,夫人到是好脾气,时不时的从书从中寻找宝贝来看,仿佛这堆书的主人是她而不是我。酿书似乎名不副实了,为功利买了一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书,为无立场被友人安利了一堆杂七杂八的书,为好奇心买单的书也有不少。我大抵还是会翻阅一部分的,虽然不持久,但是这些很杂很杂的杂学知识,还是给了我不少的乐趣,或是同龄人一起吹牛的资本,或是发表的论文当中的一段话,或是课上带孩子神游物外的一个故事,或是……
每当带着孩子走进食堂开始午餐的时候,我总喜欢带上一本新书,随意翻看几页,桌旁是同样在读书的孩子们,往往这个时间点,我是真能闻到空气中的酒香的。
【本文作者:顾浩。(微信公众号:静心书斋)】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