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食有关的演讲稿3分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与美食有关的演讲稿3分钟,欢迎大家阅读。
与美食有关的演讲稿3分钟篇1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可爱的小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满怀喜悦地心情欢聚一堂,以特别的形式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和大家是一样的:高兴、快乐、幸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之所以举行如此隆重的庆祝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此次活动为大家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借此机会能更进一步的增进沟通与交流、增进理解、增进友谊,是大家的感情更加进一步,关系更加密切、和谐、融洽,更进一步增强我么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让大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情,也让大家开开心心过一个祥和而有意义的“五一”节。借此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幼儿园全体老师向大家致以节日的问候,同时对乌牛一幼全体教职工多年来的辛勤劳动和工作表示我最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对一如既往关心、支持一幼发展的各位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幼儿园大多都是女同志,女同志天生是弱者,但我们在座的老师们却是意志的强者,是时代的楷模,是爱的播种者,我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旬阳幼教一片蓝天,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曲振兴一幼、气势磅礴的时代旋律。全体一幼人为一幼的发展出了力、流了汗、争了气,添了光,在每一个人身上都留下了一幼发展的足迹,在每一个人身上看到了一幼今后发展的希望。作为园长的我,今天,站在这里,看着在座的像一家人一样的兄弟姐妹,有散不尽的自豪,道不尽的绵绵深情。回想着大家平时在工作中所付出的点点滴滴,我发自内心的想说一声谢谢,谢谢大家为一幼的发展所付出的一切,谢谢大家多年来多我工作的支持和包容,同时我更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为了办好这个幼儿园,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着、追求着、学习着,奋斗着,不断地吸取先进幼教理念和方法,洞察幼教发展的脉搏,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园方式和幼儿园文化氛围。
与美食有关的演讲稿3分钟篇2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我对这句话非常赞成。我可以封自己为“小小美食家”,因为我对菜颇有一番研究。光菜名,我就可以滔滔不绝的说上百种。北京的烤鸭、内蒙古的小肥羊、西安的羊肉泡馍、山西的刀削面……在这么多香甜可口的美食中,最让我喜爱的,便是山城重庆的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不仅吃起来麻辣鲜香而且颜色五彩缤纷。嫩白的豆腐丁排着整齐的“队”站在盘中,穿上了用鲜红的辣酱做成的“衣服”,看上去火红火红的一片,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红色火焰,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外酥里嫩的肉沫,绿色的葱花散落在盘中,就如同一片片绿叶,沾着辣酱的豆腐丁成了一朵朵盛开的红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不时,从盘中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真令人垂涎三尺!
看上去,麻婆豆腐的做法是十分复杂的,其实非常简单:把豆腐切成一个正正方方的小块,让它们一个个“跳”入热气腾腾的水中热热“身”,再把它们捞出来,一会在用。接着,把肉切成极小的块,用植物油把肉块抄酥。然后,向锅里倒入适当的油,打开开关,向油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在七、八十度时放入豆腐丁,再加上适量的淀粉,翻抄几下,再加入适当的盐、黄豆酱、豆瓣酱,点上一点白酒,最后用小火慢慢烧两分钟,在快起锅时加入少许的味精,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吃麻婆豆腐也是很有讲究的。吃时,先夹上一块豆腐,多沾一些盘中的辣酱,把它轻轻地放入嘴中慢慢地咀嚼,吃上去,麻麻的,辣辣的,这种味道一下充满了嘴的任何角落。我吃的时候,喜欢先把豆腐上的辣酱舔一舔,顿时,辣酱的麻和辣味一下“扑”入嘴里,再吃豆腐,嫩嫩的豆腐从嘴里一过,顺滑爽口,这样的吃法,吃到了麻婆豆腐别具一格的风味。如果你幸运的话,还能够吃到一点点的肉沫,外酥里嫩,更一步增添了麻婆豆腐的风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怎么样,听到了我的介绍,对麻婆豆腐有了一定的了解吧。它算不算是一道美味佳肴呢?唉哟,不跟你聊了,一盘麻婆豆腐出锅了,我这个“小小美食家”要去品尝品尝了,再见!
与美食有关的演讲稿3分钟篇3
美食者,食者者心美嘴爽也!美食的要旨在于色响味型,在当今年代还要加上营养合理。所谓色香味型,就是看着养眼,嗅着诱人,吃着爽人,而且造型要帅!所谓营养合理,就是要搭配得当。我认为平实而不昂贵的,才能成为美食,健康也很重要。关键是要用心来去烹饪……
中国菜以色、香、味、形俱佳而闻名中外。长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利用各种丰富的物产,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菜肴和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烹调方法,从而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饮食文化。地方菜中比较著名的有京菜、川菜、粤菜、沪菜等,都有自己的特色。如京菜擅长炸、溜、爆、烤,菜肴取其脆、嫩,口味重于香鲜;川菜以干烧、干炒、鱼香、宫爆最为突出,菜肴入味,口味重于酸、辣、麻、香等。这些地方菜肴的不同风味特色,构成了我国烹调技术丰富多采的景象。
山西的面食甲天下,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山西的特色,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而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操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场、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尝一下正宗的山西刀削……
与美食有关的演讲稿3分钟篇4
中国历史悠久,其烹饪艺术渊远流长,闻名于世。中餐以它的色、香、味、形而诱人。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风俗、习惯不同,中国菜肴形成了不同风味的地方菜系。作为当地风味,北京的烹饪则集各地不同风味之大全。北方菜系以山东口味为主流,擅长烹制海味。四川厨师烹调爱放干、鲜辣椒,川菜以麻辣辛香调料而闻名。粤菜取料广泛,他们讲究鲜嫩和酥脆。淮扬菜注重原汁原味,特别是油而不腻,清淡鲜美。谭家菜咸甜适宜,常言道:“南甜北咸,”谭家菜却两者兼顾。
中国人吃饭,吃的是概念。或者用一种通俗的说法:吃的是文化。这使饮食问题带有了社会性(甚至艺术性),而不再仅仅是一项形而下的生理活动。
日本人饱食终日,自然把饮茶的过程,也提炼为向哲学靠拢的茶道,有点在清风、明月、插花与器皿中求真理的意思。中国人则更了不起,把一日三餐都当作兢兢业业的功课了,煞费苦心,追求着那令人拍案称绝的艺术效果。“好吃极了!”是较流行的一句赞美用语。所以,美食家的虔诚丝毫不亚于画家或雕塑家,对美的体会甚至更全面:色、香、味——连深藏不露的舌头都调动起来了,成为鉴赏的工具。
当一席大菜合盘托出,井然有序地布置在餐桌中央,简直就像揭开了蒙在某一尊艺术品上面的幕布,不时能听见一、两声由衷的喝采——当然,这是躲在后台掌勺的厨师所期待的。宾客们举杯相庆,仿佛在进行小小的剪彩仪式。然后就各司其职,频频挥动蜻蜓点水的筷子。金圣叹评《水浒》,脂砚斋评《红楼梦》,也不过如此吧:在字里行间作点小楷的眉批。不管是冷盘还是炒菜,最终都必须经得起筷子的“酷评”。
在中国,每一桌宴席的推出,都笼罩着新船下水般的热烈气氛。而每一位食客,都是动作熟练的老水手——或者说,都是潜在的评委。难怪开餐馆的老板,都很会看客人的脸色。看客人的脸色就能了解到厨师的水平。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一个“喜”字。这也是中国人最热爱的一个汉字。而吃饭是最能烘托出这种喜气的。喜气洋洋,东道主自然满意。传统的喜宴,被清代的满汉全席发挥到极致。从其名称即能感受到“民族大团结”的意味,“强强联合”的意味。正宗的满汉全席要连吃三天三夜,茶肴不重复。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狂欢节:一场饮食文化的马拉松!吃饭,在中国是最日常的仪式,是最密集的节日。
信奉基-督的西洋人就餐前习惯在胸前画十字,念叨一句“上帝保佑”,感谢上帝赐予的面包与盐,大多数中国人都是无神论者,把酒临风时反而充满了当家做主的感觉。饱餐一顿(若能持螯赋诗就更好了),是离他们最近的一种自由。由此可见,这个民族宗教感匮乏,艺术气息却很浓郁。在我想像中,美食家都是一些拥有古老传统的民间艺术家。
西餐折射出私有制的影子,各自为政,管理好自己的盘子——使用刀叉是为了便于分割利益。中餐则体现了最朴素的共-产主义。中国人围桌而聚,继承了原始氏族公社的遗传基因,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人人皆可分一杯羹。大锅饭的传统很难打破。好在中国的饭桌也是最有凝聚力的地方,有福同享、有难共担的绿林好汉作风颇受欢迎。中国人通过聚餐就能产生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大同的幻觉,这种虚拟的亲情毕竟大大增进了其食欲。所以中国人吃饭,也是在吃环境,吃气氛,甚至吃人际关系。边说边吃,边吃边听。这是一种超越了吃的吃。我一直认为中国人的吃是最有情调的,最有人情味的。
中国人有四大菜系八大风味。川菜、粤菜、湘菜、齐鲁菜、淮扬菜、东北菜乃至上海本邦菜……仿佛实行军阀割据似的。但在我眼中,这更像在划分艺术流派。出自圣人之乡的齐鲁菜,称得上古典主义。缠绵悱恻的淮扬菜,属于浪漫主义。假如说辛辣的湘菜是批判现实主义,麻辣的川菜则算魔幻现实主义了——一粒花椒,有时比炮弹还厉害,充分地调动起我们舌头的想像力。当然,也可以用别的方法换算:上海菜属于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派,东北菜则相当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派……
不知西方社会,在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军事家等等之外,是否还产生过美食家的头衔?在中国,美食家几乎是一种传统。虽然它一直近似于“闲职”,却也是颇让人羡慕的。欧洲文明里,美食家一度缺席,正如它所推崇的探险家,对于中国而言,则是近代以后舶来的词汇。但我私下里以为:美食家也算是一种足不出户的探险家——“父母在,不远游”,中国人只好陶醉于另一种意义的探险,那就是对山珍海味的猎奇。美食家用菜谱来代替地图,用杯盏来代替罗盘,用筷子来代替桨橹,航行在自己的味觉里,同样也领略了无限风光。这种冒险心理在河豚的问题上发挥到极致。河豚相当于中国饮食文化里的“禁果”——一种致命的诱-惑,它的鲜美因为神秘与危险而被夸张了。美食家们不仅没有望而却步,反而趋之若鹜。这份勇气,恐怕连渎职的亚当、夏娃都会自叹弗如。
看完“与美食有关的演讲稿3分钟”的人还看:
1.健康美食演讲稿
3.健康饮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