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药大全>

瓜蒌的介绍 瓜蒌的功效作用

玉凤2分享

  瓜蒌是攀援藤本,长达10米;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黄褐色。什么是瓜蒌?瓜蒌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瓜蒌的资料,欢迎阅读。

  瓜蒌的介绍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形态特征编辑

  攀援藤本,长达10米;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黄褐色。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叶片纸质,轮廓近圆形,长宽均约5-20厘米,常3-5 (-7) 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裂片菱状倒卵形、长圆形,先端钝,急尖,边缘常再浅裂,叶基心形,弯缺深2-4厘米,上表面深绿色,粗糙,背面淡绿色,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叶柄长3-10厘米,具纵条纹,被长柔毛。卷须3-7歧,被柔毛。花雌雄异株。雄总状花序单生,或与一单花并生,或在枝条上部者单生,总状花序长10-20厘米,粗壮,具纵棱与槽,被微柔毛,顶端有5-8花,单花花梗长约15厘米,花梗长约3毫米,小苞片倒卵形或阔卵形,长1.5-2.5 (-3) 厘米,宽1-2厘米,中上部具粗齿,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状,长2-4厘米,顶端扩大,径约10毫米,中、下部径约5毫米,被短柔毛,裂片披针形,长10-15毫米,宽3-5毫米,全缘;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长20毫米,宽18毫米,顶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两侧具丝状流苏,被柔毛;花药靠合,长约6毫米,径约4毫米,花丝分离,粗壮,被长柔毛。雌花单生,花梗长7.5厘米,被短柔毛;花萼筒圆筒形,长2.5厘米,径1.2厘米,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椭圆形,绿色,长2厘米,径1厘米,花柱长2厘米,柱头3。果梗粗壮,长4-11厘米;果实椭圆形或圆形,长7-10.5厘米,成熟时黄褐色或橙黄色;种子卵状椭圆形,压扁,长11-16毫米,宽7-12毫米,淡黄褐色,近边缘处具棱线。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编辑

  产辽宁、华北、华东、中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生于海拔200-1800米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村旁田边。因本种为传统中药天花粉和栝楼,故在其自然分布区内、外,广为栽培。分布于朝鲜、日本、越南和老挝。[1]

  栽培技术编辑

  栽培方法

  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地块,秋后每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均匀撒于地表,深翻25厘米,耙细整平,做成120厘米宽平畦。

  种秧处理

  选择2—3年生粗细均匀、断面白色新鲜、无病虫害的雌株块根;将块根切成5—7厘米小段,在切口上蘸取草木灰稍晾干后栽种。

  播种时间

  3月----4月中旬

  栽种方法

  按行株距120厘米×100厘米挖穴栽种;穴深10厘米---12厘米,每穴平放一段块根,覆土3厘米---5厘米压实。栽后浇水,并及时喷洒封草剂。

  繁殖方法

  用种子、分根及压条繁殖,生产上以分根繁殖为主。

  种子直播

  9-10月选橙黄色短柄的成熟果实。翌春于3-4月间,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1昼夜,取出晾干,并经用湿砂催芽,按穴距2m下种,上覆土3-4cm。播后15-20d出苗。[2]

  分根繁殖

  北方在3-4月份,南方在10-12月份,将块根和芦头全部挖出,选择无病虫,新鲜的作用种,分成7-10cm的小段。注意雌、雄株的根要适当搭配,以利授粉。按行株距2m×0.3m挖穴播种,1个月左右即可出苗。[2]

  压条繁殖

  在夏、秋季,将健壮茎蔓拉于地面,在叶的基部压土,待根长出,剪断茎部,长出新茎,成为新株。翌年可移栽。[2]

  田间管理

  栽种后,每年春、冬季各中耕除草1次。每次中耕除草后,均结合施肥。当茎蔓生长至30cm以上时,需搭棚架引蔓上架。茎蔓上架后,注意修枝打杈,去掉弱蔓、徒长茎蔓,过多腋芽分枝,促使养分集中,以利结果。开花结果期应进行人工授粉,重施基肥。[2]

  病虫防治

  蚜虫

  物理防治黄板诱杀,用黄板涂上机油挂在行间或株间,每亩挂30—40块即可。

  蚜虫发生初期,用0.3%苦参碱乳剂800---1000倍,或天然除虫菊素2000倍液喷雾防治。

  药剂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根结线虫

  农业防治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药剂防治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灌根。7d灌一次,操作两次。或将48%毒死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按1:1混合,每亩用120ml,兑水浇灌或喷淋。

  根腐病

  农业防治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合理施肥,适量使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烧毁,用石灰穴位消毒;清洁田园,减少菌源。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1000倍液,或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粉剂350倍液灌根,或用12.5% 敌萎灵8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喷淋穴或浇灌病株根部,7d灌一次,操作3次以上。

  药用价值编辑

  功能主治

  润肺,化痰,散结,滑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3]

  ①《别录》:主胸痹。[3]

  ②《本草图经》:主消渴。[3]

  ③成无已:通胸中郁热。[3]

  ④《伤寒类要》:治脾瘅溺赤出少,惕惕若恐。[3]

  ⑤《品汇精要》:消结痰,散痈毒。[3]

  ⑥《纲目》: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消痈肿疮毒。[3]

  ⑦《江苏植药志》:治水肿。[3]

  ⑧《山西中药志》:瓜瓤洗手,治冻裂。[3]

  中成药品

  大瓜蒌散

  药理作用

  1、祛痰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从瓜萎皮中分得的总氨基

  酸有良好的祛痰效果。[2]

  2.泻下作用

  瓜篓含致泻物质,有泻下作用。瓜蒌皮作用较弱;仁作用强;瓜蒌霜则作为缓和。[2]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瓜篓皮(35%)子(65%)水煎醇沉浓缩剂,以及瓜蒌皮浸膏经阳离子树脂交换所得的部分制成的注射液(简称瓜蒌注射液),均对豚鼠离体心脏有扩张冠脉的作用,而以后者更为显着。每1ml灌注液中含生药量为2.5或50mg时,可使冠脉流量分别增加55%或71%。在离体免心试验中亦有类似结果。瓜蒌注射液对垂体后时素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能明显提高小鼠对常压、低压缺氧的耐受力;对预先皮下注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的小鼠,在低压缺氧情况下也能提高存活率,但并不延长司可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时间,提示其提高耐缺氧能力的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无关。瓜蒌不同部位的扩冠作用强度为:瓜蒌皮>瓜蒌霜>瓜蒌子>瓜蒌仁>瓜蒌子壳。[2]

  4、抗菌作用

  1:5-1:1瓜蒌煎剂或浸剂,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并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及星形奴卡氏菌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2]

  5、抗癌作用

  1:5瓜篓煎剂在体外(玻片法)能杀死小鼠腹水癌细胞。瓜蒌皮的体外抗癌效果比瓜蒌仁好,且以60%乙醇提取物作用最强。自瓜蒌皮的醚浸出液中得到的类白色非晶体粉末也有体外抗癌作用,动物试验表明,瓜蒌对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腹水癌的作用不明显。亦有报道,瓜蒌制剂对小鼠移植性U-14、S-180等无效。[2]

  6、抗溃疡作用

  括楼果实经50%乙醇在90℃提取三次后,真空干燥得一黑褐色粉末(TKE)。在幽门结扎的大鼠实验中,TKE500和1000mg/kg明显降低大鼠胃酸分泌及胃酸的浓度,100mg/lgTKE则使上述指标有所上升。100,500,1000mg/kg TKE 对结扎幽门引赶快起的溃疡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44.4%、68.2%、84.1%。同剂量的TKE使水浸压法诱发的大鼠胃损伤分别减轻16.5%、51%和66.9%。对组胺引起的胃粘膜损伤虽然有所减轻,但差异无显着意义。TKE在500mg/kg、1000mg/kg时能保护5-羟色胺诱发的胃粘膜损伤,抑制率分别为59.1%和63.6%。用预防给药的方法,TKE(500,1000mg/kg)对盐酸乙醇诱发的胃粘膜损伤的抑制率分别为80.9%和94.8%,一些致坏死剂如1ml0.6molHCI和 0.2molNaOH或35%NaCl可导致胃粘膜严重损伤,预先给予TKE可使损伤减轻。另外,TKE还能治愈乙酸所造成的胃溃疡。体外实验中,2.5×10(-3)g/kg和1.0×10(-2)g/kg TKE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小鼠回肠收缩有明显的松弛作用。表明较高剂量的TKE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及抗溃疡作用,TKE 能减轻乙酸引起的溃疡,说明TKE可能具有治疗慢性溃疡的作用。[2]

  7、延缓衰老作用

  2.5%瓜蒌酸醇提成分,观察具对果蝇生殖力的影响,在10-15天子代果蝇数目对照组为65.8±13.0只,而瓜蒌组为130.2±12.6(与对照组高峰期比较p<0.01);40-45天时,对照组的子代果蝇数目为4.9±1.6只,而瓜蒌组为25.5±1.8只(与对照组相应时间比较p <0.01)。说明瓜蒌可明显增强果蝇生殖力,延缓其随龄退化。[2]

  实用选方

  ①治温病初起,热重咳嗽:栝楼皮、杏仁、前胡、蝉衣、大力子、甘草。煎汤服。(《四川中药志》)[3]

  ②治咽喉语声不出:瓜蒌皮(细锉,慢火炒赤黄)、白僵蚕(去头,微炒黄)、甘草(锉,炒黄色)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用温酒调下,或浓生姜汤调服;更用半钱绵裹,噙化咽津亦得,并不计时候,日三、两服。(《御药院方》发声散)[3]

  ③治肺热咳嗽、咳吐黄痰或浓痰,肺痈:瓜蒌皮二至四钱,大青叶三钱,冬瓜子四钱,生苡仁五钱,前胡一钱五分。煎汤服。[3]

  ④ 治胸痛、肋痛:瓜蒌皮四钱(胸痛配薤白头五钱,肋痛配丝瓜络三钱,枳壳一钱五分)。煎汤服。[3]

  ⑤ 治乳痈肿痛:瓜蒌皮四钱,蒲公英五钱。煎汤服。(③方以下出《上海常用中草药》)[3]

  ⑥治牙齿痛疼:瓜蒌皮、露蜂房,烧灰擦牙;以乌臼根、荆柴根、葱根煎汤漱之。(《世医得效方》)[3]

  ⑦治吐血:瓜蒌取端正者 纸筋和泥通裹于顶间留一眼子 煅存性地坑内合一宿 去泥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糯米饮调下.(《圣济总录》黑神散)[3]

  ⑧治疗小儿黄疸 脾热眼黄并治酒黄:瓜蒌青者焙为末.每服一钱 水一盏煎七分 去滓临卧服 五更泻下黄物立可.(《普济方》逐黄散)[3]

  药用禁忌

  脾虚湿痰不宜。

  《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反乌头。”

  《本草汇言》:“脾胃虚冷作泄者勿服。”

  化学成分编辑

  1、栝楼仁含皂甙、有机酸及其盐、树脂、脂肪油及色素。脂肪油仿量为26%,其中饱和脂肪酸占30%,不饱和脂肪酸占66.5%,以栝楼酸(trichosanic acid)为主。此外,种子油中尚含有安石榴酸,可能为栝楼属种子油中的特片成分。油中还含有4个△5-萜类,6个△7-萜类,被鉴定为菜油甾醇、7,24-胆甾双烯醇、7,25-胆甾双烯醇,7,22,25-胆甾三烯醇。并分到豆甾完醇。[2]

  2、中华栝楼种子成分与栝楼种子大致相同,分得△7-豆甾烯醇葡萄糖甙和α-菠菜甾醇葡萄糖的混合物,及三个酚类化合物。[2]

  3、 果实含三萜皂甙、有机酸、树脂、糖类和色素。种子含脂肪油。果实所含的蛋白质与其块根天花粉所含的蛋白质不同,参见天花粉条。 栝楼果实含皂甙、有机酸及其盐类、树脂、脂肪油、色素、糖类,还含有精氨酸、赖氨酸、丙氨盐、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及类生物碱物质,后者含有多个单体。果皮含棕榈酸、木蜡酸、蜡酸、蒙坦尼酸、蜂蜜酸、L-(一)-α- 棕榈酸甘油酯 、△7-豆甾烯醇、△7-豆甾烯酮-3和△7-豆甾烯醇-3-β-D-吡喃葡萄糖。并含钾、钠、钙、镁、铜、锌、铁、钼、铬等金属元素。[2]

  瓜蒌的功效作用

  瓜蒌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商品中有皱皮瓜蒌(仁瓜蒌)光皮瓜蒌(糖瓜蒌)两种。

  别名:栝楼、糖瓜蒌、瓜蒌。

  来源:为葫芦科草质藤木植物瓜蒌和双边瓜蒌干燥果实,多为栽培也有野生。

  植物形态: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块根肥厚,表面灰黄色。茎攀援,长达10米,多分枝。叶互生,有长柄,叶片近圆形或心脏形,常为5~7掌状裂,裂片矩圆形,先端尖,边缘有疏锯齿或缺刻,幼嫩时两面疏生柔毛,叶腋具细长卷须,前端有分歧作螺旋状。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萼筒状,先端五裂,花冠白色,5深裂,裂片三角楔形。先端深裂呈丝状。瓠果圆形或长圆形,成熟后桔黄色或桔红色,有光泽,内有果瓤丝络状及多数种子。种子扁平卵圆形,灰棕色,边缘多有环形边。花期6~8月,果期9~10月。

  产地:皱皮瓜蒌主产于山东肥城、长清等。光皮瓜蒌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浙江、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1、皱皮栝蒌:类球形,两端稍尖,直径约7~9厘米,外果皮桔红色或棕果色,微有光泽。干燥后果皮皱缩,顶端有圆形花柱残存,柄端略尖,具青绿色短柄,短柄周围的果皮上有放射状纵棱沟。果皮质略厚,内含种子多数,与果瓤粘结成团状,多与果皮分离,摇之发响。破开后果皮内壁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果瓤丝络状或胶质状,棕黄色或棕红色。粘结于种子之上。气如焦糖味甜。

  2、光皮瓜蒌:类圆球形,直径7~10厘米,外果皮黄色或棕黄色,有光泽,不皱缩或少皱缩。果皮略薄,内含种子多数,被果瓤粘结,但多不成团状,常粘附于果皮之上,摇之不动不响。果瓤黄棕色,含糖分较多,不易干燥,余与皱皮瓜蒌相同。

  以上两种瓜蒌习惯认为皱皮者较好。均以个大不破裂,桔红色或黄棕色,糖分多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脂肪油、瓜蒌酸等。

  功效与作用:清热化痰、利气通便,其作用似为消炎、祛痰、通便。又药理实验证实:

  1、抗菌。体外试验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等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2、抗癌。动物实验对肉瘤和腹水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抑制率不高。

  炮制:压扁切块,生用。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小肠经。

  功能:通胸痹,消痈肿,润肺化痰。

  主治:痰热咳嗽,胸痹堵闷,消渴,大便燥结,痈肿疮毒。

  临床应用:1、用于清胸内热痰,尤其适用于伴有胸痛之咳嗽痰多、咳痰不爽之证,如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肺炎等,常配黄连、半夏,加强清热去痰作用,方如小陷胸汤;热甚者再加配柴胡、黄芩等,方如柴陷汤。

  2、用于治疗胸痹而属气滞血瘀引起者(如冠心病心绞痛),取其有利气宽中作用,常配薤白、半夏等,方如栝蒌薤白半夏汤。

  3、用于治疗便秘,尤其适于热痰内阻、口干烦渴的便秘,取其有滑肠而兼清热的作用。常配火麻仁、桃仁、柏子仁等。栝蒌仁、火麻仁、桃仁都有滑肠通便的作用,其区别是:火麻仁治肠燥气弱之便秘;桃仁治血瘀郁热之便秘,适于热象较甚者。一般燥热便秘不必用栝蒌仁。

  4、治热证痈疡。肺痈、乳痈、肠痈属热火者,均可用蒌仁清火,作为辅助药用。肺痈配鱼腥草、桔梗等;乳痈配山甲、银花等;肠痈配蒲公英、丹皮等。

  用量:6~18g。

  处方举例:1、小陷胸汤(《伤寒论》):川连3g,半夏4.5g,栝蒌仁18g,水煎服。

  2、柴陷汤(《通俗伤寒论》):柴胡9g,黄芩6g,川连3g,法半夏4.5g,栝蒌仁15g,枳实4.5g,桔梗6g,生姜4.5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