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药大全>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丁香的介绍

玉凤2分享

  丁香,中药名。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μ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当花蕾由绿色转红时采摘,晒干。丁香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丁香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丁香的功效与作用

  丁香为常用中药。始载宋《开宝本草》。

  别名:公丁香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常绿乔木丁香树的干燥花蕾。

  产地:坦桑尼亚,印尼,马来西亚等地。

  性状鉴别:形如乳钵锤,长1.5~2厘米,上端近圆球形,大如豌豆,系四片花瓣抱拢而成,上有四个三角形花萼。棕黄色或棕色。下部花柄方圆形为全长的3/4,有细皱纹,紫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显油性。有令人愉快的强烈芳香气。味麻辣。以花大油足,色紫红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丁香油,其中主要为丁香油酚。又含鞣质、齐墩果酸等。

  药理作用:1、健胃驱风,丁香油能促进胃液分泌;2、抗菌。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3、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4、抗真菌。对多种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脾、胃、肺、肾经。

  功能:温中壮阳,下气降逆。

  主治:虚寒呃逆,心腹冷痛,呕哕吐泻,阳萎阴冷。

  临床应用:1、为治疗胃寒呃逆的重要药物。凡属呃声低微,并有形寒气弱、胸闷脉迟者。可用丁香配柿蒂、生姜等开郁散痰,有助于止呃逆,方如丁香柿蒂汤,寒重者可再加肉桂。

  2、治疗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而有腹痛、冷厥、反胃、吐泻等,可用丁香配砂仁、白术、党参、陈皮、生姜等水煎服,效果较好。

  3、外用丁香煎液涂擦患部,治头癣、体癣、股癣、手癣等,有一定疗效,可能减轻痒感,减少落屑。

  用量:内服1.5~4.5g;外用治癣可用丁香9g加水一碗,煎沸20~30分钟后用。

  处方举例: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丁香3g,柿蒂3g,党参12g,生姜6g,水煎服。

  注:临床实验用丁香液治疗头癣,体癣、手癣疗效显著。

  附:母丁香

  别名:鸡舌香

  来源:为丁香近于成熟的果实。

  性状鉴别:长圆形。长2~2.5厘米,直径5~8毫米,黑棕色,有细皱纹,顶端有四个分裂的花萼向内弯曲。果皮与种皮薄壳状,内含种仁倒卵形,由两片子叶抱合而或。子叶形如鸡舌,质重坚硬。商品在产地已纵向切开,种仁和果皮大部分已分开,很少有完整者。气味同公丁香,但较差。

  以瓣整齐黑棕色气香味辛辣者为佳。

  炮制:生用。

  效用:同公丁香。

  中药丁香的介绍

  生理特性

  本品略呈研棒状,长1~2cm。花冠圆球形,直径0.3~0.5cm,花瓣4,复瓦状抱合,棕褐色或褐黄色,花瓣内为雄蕊和花柱,搓碎后可见众多黄色细粒状的花药。萼筒圆柱状,略扁,有的稍弯曲,长0.7~1.4cm,直径0.3~0.6cm,红棕色或棕褐色,上部有4枚三角状的萼片,十字状分开。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

  产 地

  主产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海南也产。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花蕾。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时捣碎。

  性 味

  味辛,性温。

  归 经

  归脾、胃、肺、肾经。

  功 能

  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

  主 治

  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相关配伍

  1、《证因脉治》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人参、生姜。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2、《上海市中成药制剂规范》丁桂散:丁香、肉桂。治胃脘疼痛、脐腹冷痛、腹泻,以及外科疮肿,损伤肿痛等证候。

  3、《朱氏集验方》喘痰气:苦丁香三个,为末。水调服,吐痰即止。

  用法用量

  1~3g,内服或研末外敷。

  禁 忌

  不宜与郁金同用。

  相关论述

  1、《别录》:风水毒肿,霍乱心痛,去恶气。

  2、《开宝》:温脾胃,止霍乱拥胀,风毒诸肿,齿疳 。能发诸香。

  3、《本草纲目》: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1]

看了“丁香的功效与作用”的人还看了:

1.丁香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2.丁香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3.丁香茶的功效作用

4.丁香有什么作用

5.丁香根的功效与作用

6.丁香粉的用途及特点

7.丁香的花语是什么

8.梨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9.六月霜的功效与作用

10.花茶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