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药材>

莱菔子的介绍_莱菔子的功效作用

玉凤分享

  莱菔子,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什么是莱菔子?莱菔子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莱菔子的资料,欢迎阅读。

  莱菔子的介绍

  生理特性

  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表面黄棕色、白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淡、微苦辛。

  产地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方法

  1、莱菔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2、炒菜菔子 取净莱菔子,依清炒法(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炒至微鼓起。用时捣碎。

  性味

  辛、甘,平。

  归经

  归肺、脾、胃经。

  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主治

  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相关配伍

  1、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2、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3、痰嗽:杏仁(去皮、尖)莱菔子各半两。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

  煎服,5~12g。

  禁忌

  本品辛散耗气,故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不宜与人参同用。

  相关论述

  1、《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2、《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1-2]

  [配伍使用]:饮食停滞,脘腹胀痛:配山楂、神曲、半夏、陈皮、茯苓等。

  痰壅喘咳:配紫苏子、白芥子。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配苦杏仁、甘草。

  [保存方法]:通风干燥,阴凉防蛀,避强光。

  莱菔子的功效作用

  莱菔子为常用中药,始载《唐本草》。

  别名:萝卜子、罗苋子、罗卜子、卜子。

  来源:为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莱菔(水罗卜、汴罗卜、青罗卜、白卜萝等多)的成熟干燥种子。均为栽培。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性状鉴别:种子呈类圆形略扁。长径2.5~4毫米,短径约2~3毫米,厚约1~2毫米。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一侧有数条纵沟纹,种皮薄,内含黄绿色子叶两片,富油质。气微味微辛。以颗粒大饱满均匀红棕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有脂肪油、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消食、化痰、下气、定喘,其原理为健胃、祛痰。

  炮制:炒用。

  性味:甘、辛、平。

  归经:入肺、脾经。

  功能:降气定喘,化痰,消积。

  主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腹胀满,痢疾后重。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肠胃积滞,适用于有腹胀、肠鸣、嗳气吞酸、腹泻后重等症状者,常配山楂、麦芽、神曲等。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中,利用莱菔子的破气导滞作用,加入大承气汤中,加强消导作用,方入加味大承气汤。

  2、用于治疗咳嗽痰喘,对慢性喘息性气管炎见证偏热、偏实者较合适,取其有化痰而降气的作用,从而减轻喘嗽,配苏子、白芥子等,方入三子解喘汤,或配白果、陈皮、熟地等。方如莱菔白果汤。

  使用注意:1、莱菔子用于降气消食时宜炒用,用于化痰定喘时宜生用。一般情况下也可生、熟各半。

  2、久服莱菔子,恐其破气较甚,可酌加北芪、白术等调补;

  3、前人有谓服人参、党参者忌用莱菔子。但实际上两者并非配伍禁忌,合用后不会产生什么剧烈反应;只不过是人参、党参补气,莱菔子破气,体虚者既已服参,如又服莱菔子,恐其会抵消补气作用而已。

  用量:3~9g。

  处方举例:莱菔白果汤:莱菔子9g,白果9g,熟地18g,陈皮6g,杏仁9g,水煎服。

  附:地骷髅

  本皮为莱菔子成熟后,拔出地下枯瘦多筋无肉的萝卜,洗净晒干后亦供药用,名枯萝卜(仙人头)。味甘性平,如肺经。功能:利水消肿,宣废气。主治:肺痈,解煤气中毒。

看了莱菔子的介绍_的人还看了:

1.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2.健儿消食口服液说明书

3.骨刺平片说明书 骨刺平片主治功能

4.芒硝内服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