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药方剂>中药材>

三丫苦叶的功效与作用 三丫苦叶的功能主治

玉凤2分享

  三丫苦叶,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三丫苦Evodia lepta (spr.) Merr.的叶。分布于我国南部各地。三丫苦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三丫苦叶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欢迎阅读。

  三丫苦叶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Sān Yā Kǔ Yè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三丫苦的叶。随时可采。

  【原形态】

  三丫苦(《岭南采药录》),又名:三叉虎、斑鸠花、三枝枪、三叉苦、三丫虎、三拜苦、小黄散、消黄散。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6米。树皮灰白色,不剥落;嫩芽具短毛,余秃净。叶对生;指状复叶,叶柄长4.5~8厘米;小叶3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纸质,先端长尖,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全缘。花单性,圆锥花序,腋生,有近对生而扩展的分枝,被短柔毛;小苞片三角形;花萼4,矩圆形,长不及1毫米,具短毛;花瓣4,黄色,卵圆形,长不及1.5毫米;雄花的雄蕊4枚,长过花瓣1倍;雌花的子房上位,4室,被毛,花柱有短毛,柱头4浅裂。果由4个分离的心皮所成,直径4~6毫米,间有发育不健全的1~3个心皮。种子黑色,圆形,径约3毫米,光泽。花期5~6月间。果期11~12月。

  本植物的根或根皮(三叉虎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山谷,溪边,林下。分布我国南部各地。

  【化学成份】叶含生物碱。

  【性味】

  苦,寒。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寒。

  ②《广西中药志》:苦微辛,凉,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选》: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咽喉肿痛,疟疾,黄疸型肝炎,风湿骨痛,湿疹皮炎,疮疡。

  ①《岭南采药录》:清热毒。治跌打发热作痛。

  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舒筋活络,祛风湿,止痒。治跌打损伤,疮疡,疟疾。

  ③《广西中药志》:治风湿骨痛,感触痧气。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燥湿止痒。防治流感,流脑,乙型脑炎;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黄疸型肝炎,虫蛇咬伤,疖肿,湿疹,皮炎,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6~1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脑炎初期:三叉苦叶二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外感痧气:三丫苦叶二至三两,煲水分数次服。(《广西中药志》)

  ③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鲜三丫苦叶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④治虫蛇咬伤,疖肿,跌打,扭伤:三丫苦鲜叶捣烂外敷。(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耳内生疖:主丫苦鲜叶捣烂取汁,滴耳。(《广西中草药》)

  ⑥治创伤,止血埋口:三丫苦叶适量,捣烂外敷。(《广西中药志》)

  ⑦解钩吻中毒:三丫苦叶,干者用二两,生者酌加,煎水服。(《岭南草药志》)

  ⑧治鼠咬伤发作,引起淋巴腺肿:三丫虎叶二钱,黄糖酌量,共捣烂冲滚水服,连服数次。外用黑叶荔枝肉敷患处,连敷数次。(《岭南草药志》)

  ⑨治湿疹、皮炎、痔疮:三丫苦叶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三丫苦叶的介绍

  入药部位

  叶。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肝、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主治

  用于咽喉肿痛,黄疸型肝炎,疮疡肿毒,虫蛇咬伤,风湿骨痛,湿疹,皮炎。

  相关配伍

  1、治脑炎初期:三丫苦叶60克,水煎服。

  2、治蛇虫咬伤、疖肿、跌打扭伤:三丫苦鲜叶捣烂外敷。

  3、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鲜三丫苦叶30克,水煎服。

  4、治湿疹、皮炎、痔疮:三丫苦叶煎水外洗。

  5、治耳内生疖:三丫苦鲜叶捣烂取汁,滴耳。

  6、治创伤,止血埋口:三丫苦叶适量,捣烂外敷。(1-6方出自《实用中草药原色图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0克;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采集加工

  随时可采。

  形态特征

  三丫苦又名三叉虎、斑鸠花、三枝枪、三叉苦、三丫虎、消黄散、小黄散、三孖苦。乔木,树皮灰白或灰绿色,光滑,纵向浅裂,嫩枝的节部常呈压扁状,小枝的髓部大,枝叶无毛。3小叶,有时偶有2小叶或单小叶同时存在,叶柄基部稍增粗,小叶长椭圆形,两端尖,有时倒卵状椭圆形,长6-20厘米,宽2-8厘米,全缘,油点多;小叶柄甚短。花序腋生,很少同时有顶生,长4-12厘米,花甚多;萼片及花瓣均4片;萼片细小,长约0.5毫米;花瓣淡黄或白色,长1.5-2毫米,常有透明油点,干后油点变暗褐至褐黑色;雄花的退化雌蕊细垫状凸起,密被白色短毛;雌花的不育雄蕊有花药而无花粉,花柱与子房等长或略短,柱头头状。分果瓣淡黄或茶褐色,散生肉眼可见的透明油点,每分果瓣有1种子;种子长3-4毫米,厚2-3毫米,蓝黑色,有光泽。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谷、溪边、林下。分布于我国南部各地。

  药材性状

  三出复叶对生,叶柄长3-5cm;小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圆状披针形,长6-15cm,宽2-5cm,先端渐尖,全缘或不规则浅波状,基部稍偏斜,狭尖延长成短的小叶柄;上表面褐绿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光滑无毛,有透明腺点。气微,味苦。

  相关论述

  1、《岭南采药录》:“清热毒。治跌打发热作痛。”

  2、《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舒筋活络,祛风湿,止痒。治跌打损伤,疮疡,疟疾。”

  3、《广西中药志》:“治风湿骨痛,感触痧气。”

  4、《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燥湿止痒。防治流感、流脑、乙型脑炎;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黄疸型肝炎,虫蛇咬伤,疖肿,湿疹,皮炎,痔疮。”

​看了“三丫苦叶的功效与作用”的人还看了:

1.中药三丫苦叶的功效与作用

2.中药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3.中药淫羊藿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