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医疗法>中医针灸>

针灸时为什么会晕灸

启明分享

  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那么针灸时为什么会晕灸?下面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说法吧。

  针灸时为什么会晕灸

  晕灸,在古人的临床实践中十分多见,现代,灸法意外较为常见的除晕灸、感染外,尚有过敏、中毒等。关于晕灸的原因,《标幽赋》曾云:“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其常见者有下列几种。

  1、体质原因

  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2、刺激原因

  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灸。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

  3、体位原因

  一般来说,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

  4、环境原因

  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那么晕灸有哪些临床表现呢?晕灸的临床表现,一起来看看吧。

  晕灸的临床表现

  晕灸,一般分为以下三期:

  1、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

  2、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3、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着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

  晕灸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患者在取针后数分钟乃至更长时间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迟晕灸,应特别注意。晕灸怎么办?晕灸的处理方法,一起来了解下。

  晕灸的处理方法

  1、遇到晕灸的情况,首先不能惊慌失措,轻度晕灸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2、重度晕灸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据我们多年体会,此类患者在百会穴艾灸有较好的效果。方法是用市售药艾条,点燃后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头皮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

  夏天针灸时,因为天气炎热,是晕灸的多发期,一定要做好房间的通风、换气和降温,一定要在心平气静的状态下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