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中医知识>中医疗法>中医针灸>

痹症针灸治疗

启明分享

  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引起关节、肢体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名为痹证。可包括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组织炎及神经痛等。

  1.主症:

  (1)风寒湿痹。关节酸痛或部分肌肉酸重麻木,迁延日久可致肢体拘急,甚则关节肿大。又可分为以下三型:

  行痹:肢体关节走窜疼痛,痛无定处,有时兼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

  痛痹:遍身或局部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热稍缓,遇冷则剧,苔白脉弦紧。

  着痹:关节酸痛、肌肤麻木、痛有定处,阴雨风冷每可使其发作,苔白腻,脉濡缓。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2)热痹。关节酸痛、局部热肿、痛不可近、关节活动障碍、可涉及单或多个关节,并兼有发热、口渴、苔黄燥、脉滑数等症状。

  2.治法:

  以循径与患部穴为主,亦可采用阿是穴。行痹、热痹用毫针泻法浅刺;痛痹多灸,深刺留针,如疼痛剧烈的可隔姜灸;着痹针灸并施或兼有温针和拔罐等法。

  3.处方:

  肩部:肩髎、肩髃、肩臑。

  肘臂:曲池、合谷、天井、外关、尺泽。

  腕部:阳池、外关、阳溪、腕骨。

  背脊:水沟、身柱、腰阳关。

  脾部:环跳、居髎、悬钟。

  股部:秩边、承扶、阳陵泉。

  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

  踝部: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行痹加膈俞、血海;痈痹加肾俞、关元;着痹加足三里、商丘;热痹加大椎、曲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