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医学常识>用药指导>用药咨询>

贝特类降脂药物

崇基分享

  贝特类降脂药物是一种很常见的药物,你又对它了解过多少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贝特类降脂药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贝特类降脂药物

  目前调整血脂的药物很多,主要有:

  1. 非诺贝特: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1克,每天三次。

  2.立平之:为特殊工艺制成的微粒化非诺贝特。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2克,每天一次。

  3.吉非贝齐:又名诺衡、康利脂。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6克,每天二次。

  4.苯扎贝特:又名必降脂、阿贝他,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2克,每天三次。此外,还有其长效的缓释制剂必降脂缓释片,又名脂康平,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4克,每天一次。

  5. 氯贝特:又名安妥明、冠心平。是临床上应用最早的一种贝特类降脂药物,因为副作用较多现已少用。 贝特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多为轻微的恶心、腹泻和腹胀等,通常持续时间短暂,不需停药。另外,偶见皮肤瘙痒荨麻疹、皮疹、脱发、头痛、失眠和性欲减退等。这些反应一般也很轻,多见于服药之初的几个周之内,不需停药也可自行消失。个别症状明显者应减少剂量或停药。 长期服用贝特类时,就应该警惕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了。所以,原本就有肝脏和肾脏毛病的患者应当慎用这些药物。还有个别患者服药后可能发生药物性横纹肌溶解症,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有时还有肌肉抽搐。这时测定血中肌酶含量,往往明显升高。如果患者同时服用了贝特类与他汀类这两种调脂药物,发生肝肾损害和横纹肌溶解症的危险便会明显增加。因此,服药期间患者应定期查肝、肾功能和血清中的肌酶含量。以便医生根据化验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不良反应。

  另外,贝特类可使胆结石的发生率升高,可能与此类药物使胆固醇排入胆汁的量增多,促进胆结石形成有关,故已有胆结石或胆囊炎等胆道疾病的患者应谨慎用药。贝特类对胚胎有一定毒性,可使胚胎生长延迟,所以孕妇、哺乳期妇女最好不服用,育龄期妇女和儿童一般也不宜用此类药物。个别病人服药后白细胞、红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可能减少,定期检查血常规有助于早期发现这些异常改变。

  贝特类降脂药物的注意

  (1)贝特类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甘油三酯。所以,对于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是首选的降脂药物。

  (2)贝特类的副作用少见,但少数病人的肝功能可发生损害,极少数可引起肌肉病变,表现为肌肉疼痛、肌肉抽搐、乏力等。因此,长期服用贝特类降脂药物治疗时,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肌酶(CK)水平,如有明显异常,应及时减低服药剂量或停药。

  (3)另外,此类药有增强抗凝剂(如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令等)药效及升高血糖的作用,若同时服抗凝药或降糖药时,应注意调整药物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