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西丁的不良反应
有人知道头孢西丁是什么药物,头孢西丁是头霉素类抗生素,所以头孢西丁的不良反应有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头孢西丁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头孢西丁的不良反应
1.可见皮疹、荨麻疹、红斑、药物热等过敏反应;罕见过敏性休克。
2.消化系统:可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症状。
3.肝毒性: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肝异常(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
4.肾毒性: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尿素氮、肌酸、肌酐一过性升高;偶有致间质性肾炎的报道。
5.血液系统: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6.长期大剂量使用头孢西丁可致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还可能引起维生素K,维生素B缺乏。
7.肌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硬结、疼痛:静脉注射剂量过大或过快时可产生灼热感、血管疼痛,严重者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头孢西丁的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氨基糖苷类药合用有协同抗菌作用,但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
2.与丙磺舒合用可延迟头孢西丁的排泄,升高头孢西丁的血药浓度及延长半衰期。
3.与速尿等强利尿药同用可增加肾毒性。
4.与伤寒活疫苗同用可能会降低伤寒活疫苗的免疫效应,可能的机制是头孢西丁对伤寒沙门菌具有抗菌活性。
头孢西丁的药理作用
头孢西丁是头霉素类抗生素。它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Lactamdurans产生的头酶素(CephamycinC),经半合成制得的一种新型抗生素。其母核与头孢菌素相似,具抗菌性能也类似,习惯上被列入第二代头孢菌素类中。头孢西丁抗菌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细胞一个或多个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分裂活跃细胞的胞壁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头孢西丁抗菌作用特点是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对大多数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具有抗菌活性。头孢西丁对甲氧西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包括产酶株)、奇异变形杆菌、莫根菌属、普通变形杆菌、普罗威登菌科等革兰阴性杆菌及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梭菌属、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均有良好抗菌活性。头孢西丁对耐甲氧西西林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及多数肠杆菌属无抗菌活性。
头孢西丁的药代动力学
西头孢西丁口服不吸收,静脉或肌内注射后吸收迅速。健康成人静脉注射头孢西丁1g,约5min后达血药浓度峰值,约为24μg/ml。肌内注射头孢西丁1.0g,30min后达血药浓度峰值,约为110μg/ml,4h后血药浓度降至1.0μg/ml。头孢西丁表观分布容积为0.13L/kg。药物吸收后可广泛分布于内脏组织、皮肤、肌肉、骨、关节、痰液、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羊水及脐带血中。内脏器官中以肾、肺含量较高。药物在胸腔液、关节液和胆汁中均可达有效抗菌浓度。头孢西丁极少向乳汁移行,也不易透过脑膜,但可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头孢西丁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70%。药物在体内几乎不发生生物代谢。肌内注射,半衰期约为41~59min;静脉注射,半衰期约为63.8min。给药24h后,约80%~90%药物以原形随尿液排泄,极少量从胆汁排出。肌注1g后,尿中药物浓度大于3000mg/L。正常人反复给药未见药物蓄积现象。肾功能不全者,尤其是尿毒症无尿时,药物排泄时间明显延长。新生儿、早产儿,药物排泄时间较成人延长2~2.5倍。血液透析可清除85%的给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