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0到1岁这段时期,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建立完善,很容易受病毒和细菌入侵。新生儿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资料,仅供参考
儿的常见疾病
1.新生儿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或呼吸不规则、咳嗽、吐沫等症状,患儿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发青,部分足月反应良好的新生儿可有鼻翼扇动等症状。常见于母亲有急产、胎膜早破,母亲或与婴儿密切接触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
2.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现先是食欲低下、精神欠佳、发热(早产儿或病情重也可表现体温不升)、面白、好睡、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腹胀及肝脾肿大等。多见于孕母有发热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脓疱疹、破损等。
3.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甚至抽风,重病儿一开始可表现嗜睡、昏迷、肢体发软、前囱饱满,触之像面鼓。在患儿病史中常有宫内、产时缺氧,伴有颅内出血等,作头部CT、颅脑B超、磁共振及必要的化验等可明确诊断。
4.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面白或青紫,拒乳、反应差、体温不升或有发热、哭声弱或尖叫、双眼凝视、前囟饱满,重者出现抽风。症状类似缺氧缺血性脑病、败血症,且常与败血症同时存在。
怎样提高新生儿免疫力
首先必须从增加小儿的身体抵抗力和防止病原体的侵入着手,具体如下:
(1) 增强体质,可以通过适当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加强体格锻炼。
(2) 室内保持新鲜空气,经常通风。
(3) 流感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不要让孩子多接触已感染的儿童和成人。
(4) 天气变化季节,加强护理,孩子穿着衣服冷暖要适宜。
(5) 加强营养,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6) 确实体弱的儿童可适当使用药物(如转移因子口服液)来增强机体免疫力。
盘点8种新生儿常见疾病
新生儿湿疹
新生儿湿疹一般发生在面部两侧,前额、下颚也有发生,有的孩子在耳部也可以发生。刚开始时是一些红疹,接下去会有渗出,有黄色的分泌物、结痂。新生儿脸上长出一粒粒白色的小颗粒,颗粒周围泛湿疹有自愈性,一般在4--6个月后可以逐渐自愈,也有部分宝宝到1岁才好转。
内在因素是患者本身具有的过敏性体质,这在湿疹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内在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新生儿湿疹病情。
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其中蛋白质,牛奶,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新生儿湿疹最常见的诱因。尽量寻找过敏源,但往往有困难。
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质接触皮肤,不要用碱性肥皂洗患处,也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患处,不要涂化妆品或任何油脂。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药膏涂抹得要稀薄,对宝宝的举动稍加注意。一般情况下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影响。
新生儿惊厥
惊厥俗称“抽风”,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早产儿更为多见。大部分是危重疾病的一种表现。一旦发现新生儿惊厥,应立即送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动作较小,又由于许多新生儿被包得严严实实,因此如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新生儿抽风的动作。新生儿惊厥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面部小肌肉的抽动,表现为眼睛的斜视、眼睑和面部小肌肉的抽动,或表现为嘴部类似吸吮的动作,也可以有一个肢体、一侧肢体或双侧肢体抽动。总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特别是局部小的抽搐与新生儿的正常动作不易区别。
抽搐与新生儿的正常动作区别如下:
1、姿势的改变:正常的新生儿肢体常呈屈曲状态,但又非过分曲屈,腕、膝、肘、踝等关节的角度一般不小于90度,打开包被四肢常有不规则的舞动。如四肢各关节角度小于90度,说明肌张力增高,若四肢松软、伸直,全身成大字形,说明肌张力低下。
2、面色改变:新生儿严重惊厥时,常伴有短时间的面色发白或青紫,有时可同时伴有口吐白沫。
3、眼神的改变:新生儿惊厥时大部分同时伴有短时间的意识丧失,表现为失神、瞪眼或斜视等。总还会伴有神志、面色、肌张力等等的改变,仔细观察不难识别。
新生儿呼吸暂停
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宝宝会突然停止呼吸几秒或更长时间,然后又自行恢复正常呼吸,脸色及心跳没有改变,这些现象属正常现象。而我们所说的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时间达20秒以上,伴面色发绀,心率减慢至100次/分以下,肌张力下降的表现,这是由于新生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系统结构发育尚不完善,生理功能不稳定所造成的。所以早产儿尤其多发,约有40~50%的早产儿可发生呼吸暂停。此外,窒息、肺炎、心血管先天性畸形、感染、核黄疸、低血糖、低血钙及突然的冷热刺激等也可导致呼吸暂停。如发作频繁,可有生命危险。
新生儿肺炎
肺炎是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而且患病后危险性较高,特别是体弱儿、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及有先天畸形的新生儿,更容易患肺炎,并在患病后病情重,身体恢复慢。
症状识别:新生儿的胸廓发育相对不健全,呼吸肌软弱无力,因此无力咳嗽。而且,新生儿患肺炎时,不像大一些的孩子那样出现明显的咳嗽、发烧、气喘等症状,甚至体温下降,有时只表现出吸吮差、容易呛奶、哭声较轻或不哭,嘴里像螃蟹似的吐泡沫等,很多父母往往会误认为是感冒或其他问题。但抱患儿去医院时,却经常会被医生发现病情已发展得很危险了,所以死亡率较高。
新生儿患肺炎时,很多时候在肺部也听不到特有的湿罗音,除非拍X光片才能明确诊断,给诊断带来很大麻烦。对于新生儿来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可通过数呼吸次数帮助父母及早发现肺炎。由于正常的新生儿的呼吸节律并不规则,一阵快一阵慢,有时甚至有短暂的停止,所以在数1分钟的呼吸次数时不能采取数15秒再乘以4的方法,正确做法是要数满1分钟。
还有一项观察可帮助父母识别。新生儿患肺炎时会出现胸凹陷,即吸气时胸壁明显下陷,并且是病情严重的表现。为了准确起见,以上现象要在安静状态下观察。
同时注意观察孩子有无烦躁不安、精神不好、吃奶差、呛奶并奶汁从鼻中流出、嘴吐泡沫等表现。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一般在出生2-3天后,皮肤都会不同程度的变黄。先是面部变黄,随之巩膜、皮肤逐渐变黄,但精神、吃奶和睡眠都没明显变化,只是尿色稍黄,这是生理现象。足月儿的黄疸现象,大约持续4-6天,7-10天逐渐消退;早产儿大多在生后3-5天出现黄疸,6-8天达到高峰,而且黄疸消退的时间也较晚,可能在2-3周后才能消退干净。
在新生儿黄疸中,有少数孩子属于病理表现,如一出生就出现了黄疸,或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明显黄疸;皮肤黄疸程度较重,除了面部、躯干、四肢外,手掌和脚掌也变黄;皮肤黄疸的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或更长的时间,早产儿超过3周;皮肤黄疸时轻时重,不是越来越轻;黄疸消退后重新又出现等。一旦出现以上情况,父母要及早注意,并及早带孩子就医。
病理性黄疸往往在皮肤发黄的同时,还伴有不愿吃奶、吸吮力弱、精神不佳、呕吐腹泻、发烧或体温低、大便颜色发白等表现。这些表现是由于新生儿溶血病、败血症、肝炎、胆道畸形、内脏出血等疾病所引起。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治疗,几天后黄疸就会自然消退。不过,有些喂母乳的孩子黄疸会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数月,这种情况被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样的孩子无任何疾病的表现,吃奶、精神状态都正常,去医院就诊也检查不出异常,包括做化验。不过,母乳性黄疸一般影响不大,无须停喂母乳。黄疸严重时只要暂停母乳 3-4天,黄疸就会明显减轻或逐渐消失。停喂母乳期间可改喂配方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和蓝光治疗。
一旦怀疑孩子是病理性黄疸,就应及早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确定后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引起核黄疸。核黄疸不仅有引起智力发育障碍的可能,甚至会导致死亡,是新生儿的黄疸最严重的后果。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新生儿溶血。目前人类已发现的20个血型系统,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以ABO系统最多,次为RH系统。
在怀孕期或分娩时可有为数不等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若彼此血型不合,母亲体内缺乏胎儿红细胞所具有的抗原,母亲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
ABO血型系统共有“A”、“B”、“AB”和“O”型四种,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亲是“O”型,胎儿是“A”型或“B”型者。RH血型系统中有抗原5种(C,c;D;E,e;),有D抗原者称RH阳性,无D抗原者为RH阴性,RH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见于母亲是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者。有些母亲虽然为RH阳性,但缺乏E抗原,亦会发生RH溶血病。
我国汉族RH阳性者占绝大多数(98~99%),阴性者不多,故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较其他民族少见。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新生儿期严重感染之一,和败血症关系很密切。本病死亡率高,后遗症多。不论产前、产时或产后感染都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比如母亲患败血症、羊膜早破、胎粪吸入、难产、出生后皮肤破损、脐部感染等。
新生儿得脑膜炎最早改变是在精神异常,如阵阵尖哭,易惊、易激动,精神萎,随后不哭,最后昏迷。早产儿则不哭、嗜睡、面色灰白、两眼凝视。如果发现迟,即使幸存也会合并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耳聋、皮质盲及智能低下。
早期常出现哭声改变、尖叫、易激惹、易惊,随即哭声变弱,甚至不哭,继而转为嗜睡、吐奶(为喷射性呕吐)、后背发直,两眼凝视或斜视,全身伴有抽搐等症状。如果囟门,感觉饱满、张力增高,就要考虑做腰椎穿刺,进行脑水检查。病死率在5O%左右,可并发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肢体瘫痪、智力障碍等症。
新生儿结膜炎
新生儿的免疫功能还未成熟,对病菌的抵抗力较弱;加上泪腺尚未发育完善,眼泪较少,不容易将侵入眼睛里的病菌冲洗掉。这样,就容易使病菌在眼部生长繁殖,引发结膜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淋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和沙眼衣原体等,是引起新生儿结膜炎的主要病菌。在出生时胎头需要经过母亲的阴道,如果阴道存在这些病菌感染,就容易使他们被感染,使其中一些孩子发生“新生儿结膜炎”。
新生儿的眼睛被病菌感染后,一般在出生后5-14天发病,表现为眼睑肿胀,结膜发红、水肿,同时眼睛有分泌物。分泌物一开始为白色,但可能会很快转为脓性,成为黄白色分泌物。先可能是一侧眼部感染,随着病情发展使另一侧眼睛也被感染。若未及时护理和治疗,炎症会侵犯角膜,日后影响视力发育。
从孕期开始预防。特别提醒的是,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白带增多,并呈脓性,或是父亲感染了淋病,要立即去医院进行彻底治疗。这样,便可避免新生儿在出生时被淋病菌所感染,患上“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该病在感染严重时可迅速侵犯角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角膜穿孔,导致失明,对新生儿的健康危害极大。
新生儿出生后,马上使用眼药预防病菌感染。父母在护理时,一定注意保持双手及衣物清洁,千万不能随意用不干净的物品擦洗孩子的脸和眼。
如果孩子的眼睛发生了结膜炎,对所使用过的物品,特别是毛巾、手帕要进行煮沸、晾晒消毒。当眼部红肿明显、脓性分泌物过多及白眼球充血时,一定要及时去眼科诊治,不得延误。
眼部发生炎症时一定要注意进行正确护理。每次清除眼部分泌物时,切记先用流动的清水将手洗净,再将消毒棉签在温开水中浸湿后,轻轻擦洗新生儿眼部的分泌物。
如果睫毛上粘着较多分泌物,可用消毒棉球浸上温开水湿敷一会儿,然后换一个湿棉球从眼内侧向眼外侧轻轻擦试。要注意,一次用一个棉球,用过的棉球不能再用,直到擦干净为止。清洗完后,在医生指导下滴用抗生素眼药。
看了新生儿的常见疾病有哪些的人还看了:
上一篇:新生儿睡觉抽搐的护理办法
下一篇:新生儿肺炎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