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女性美容>全身护理>头发护理>脱发>

有效内调预防脱发的方法_预防脱发的偏方有哪些

淑贤分享

  脱发是人们常见的疾病,它不但体现着人们的健康的问题,还影响了大家的心里。怎么治疗脱发?有哪些内调方子可以预防脱发问题的呢?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效内调预防脱发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有效内调预防脱发的8种食疗

  脱发食疗方法一

  黑芝麻250克,捣碎,加粳米熬粥食用。用小尖辣椒20克切细,烧酒50毫升,浸泡10天,取汁涂擦脱发处,每日数次。

  黑芝麻确实是个宝,据中医古书记载,它具有补肝肾、润五肠、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的功效,能“治肝肾不足,病后虚弱、须发早白”,“皮燥发枯、大便燥结”,“腰膝酸痛、四肢乏力”,“言语蹇塞、步履迟缓”,“头晕耳鸣”等病症。在乌发养发方面,黑芝麻的功效更是有口皆碑。

  脱发食疗方法二

  取适量的枸杞子以及何首乌和熟地、山萸肉,之后放在一起共煮取汁,再加入适量的核桃以及黑豆,煮至核桃熟即可服用,每天二次。

  脱发食疗方法三

  将中药菟丝子、茯苓、石莲肉、黑芝麻、紫珠米等,用旺火煮开后加适量水,用微火煮成粥,加少许食盐食之。每日1~2次,可连服10~15日。此粥滋补肾阴健脾,适用于脾肾阴虚的脱发者。

  脱发食疗方法四

  黑豆500克,水1000毫升。将黑豆洗净,放入沙锅中,加入水,以文火熬煮,至水浸豆粒饱胀为度。然后取出黑豆,撒细盐少许,贮于瓷瓶内。

  每次6克,每日2次饮后食用,温开水送下。此方具有生发、护发之功效。对油风脱发(圆形脱发)、脂溢性脱发、产后脱发、病期脱发以及因色素脱失的白癜风均有疗效。

  脱发食疗方法五

  取30克的黑芝麻以及粳米100克和10克的枸杞子,之后将这些食材放在一起共煮即可直接食用。该方法具有补肝肾、益气血地功效。

  脱发食疗方法六

  将蒲公英150克,黑豆500克,加水煮熟,弃蒲公英渣,再加冰糖200克收干,每日吃100克。

  脱发食疗方法七

  红枣5枚,核桃仁、桑椹子各10克,黑大豆30克,粳米50克。同煮粥食,每日1剂。可连续食用。适用于肾亏血虚所致的。

  脱发食疗方法八

  杂粮对身体很有好处,虽然杂粮治脱发的好处见效很慢,但是控油效果却很好。取小麦、燕麦、燕麦片、荞麦、玉米、糙米、黑米、红米、小米、高粱、莲子、红薏米,并加少量的黄豆、红豆、黑豆、眉豆、芝麻,先用热水泡4小时,然后加水煲为粥,煲半小时即可。

  脱发应该多吃的食物

  1、多食蔬菜防止便秘

  要常年坚持多吃谷物,水果。如蔬菜摄入减少,易引起便秘而“弄脏血液”,影响头发质量,得了痔疮还会加速头顶部的脱发。

  2、补充铁质

  经常脱发的人体内常缺铁。铁质丰富的食物有黄豆、黑豆、蛋类、带鱼、虾、熟花生、菠菜、鲤鱼、香蕉、胡萝卜、马铃薯等。

  3、补充植物蛋白

  头发干枯,发梢裂开,可以多吃大豆、黑芝麻、玉米等食品。

  4、多吃含碱性物质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脱发及头发变黄的因素之一是由于血液中有酸性毒素,原因是体力和精神过度疲劳,长期过食纯糖类和脂肪类食物,使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毒素。肝类、肉类、洋葱等食品中的酸性物质容易引起血中酸毒素过多,所以要少吃。

  5、补充碘质

  头发的光泽与甲状腺的作用有关,补碘能增强甲状腺的分泌功能,有利于头发健美。可多吃海带、紫菜、牡蛎等食品。

  6、补充维生素E

  维生素E可抵抗毛发衰老,促进细胞分裂,使毛发生长。可多吃鲜莴苣、卷心菜、黑芝麻等。

  有效防脱发的6种食物

  一周吃1~2次牛肉

  牛肉等红肉中富含的铁,对头发来说是很重要的营养素。蔡克纳指出,缺铁性贫血的人往往头发也稀稀疏疏。但红肉不能多吃,因其也富含饱和脂肪,建议一周吃1~2次牛肉就足够。

  吃点蓝莓抗氧化

  果蔬富含植物性抗氧化成分,能保护细胞免遭氧自由基的伤害。氧自由基会损伤所有细胞,包括头发毛囊细胞。而在果蔬当中,蓝莓等浆果的抗氧化功能最强,对头发颇有好处。

  牡蛎含锌能护发

  蔡克钠表示,锌是另一种对头发重要的营养素。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数据显示,牡蛎的锌含量之高远超其他食物。

  多喝牛奶防脱发

  牛奶对头发的好处在于其富含钙以及维生素D。一些研究显示维生素D与脱发有关,如脱发女性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较低。

  多吃鲑鱼滋润头皮

  作为海水鱼,其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能减少细胞炎症,滋润头皮。

  每天吃6~8粒巴西坚果

  适量补充硒能对抗头发稀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数据显示,6~8粒巴西坚果就能基本满足每日推荐硒摄取量。

  
看过“有效内调预防脱发的方法”的人还看了:

1.轻松防治脱发的7个方法

2.女性防止脱发的五个方法

3.脱发养护的六个方法

4.自我防脱发方法

5.引起脱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