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湿的中药有哪些
清热祛湿,就是用苦味药祛除脏腑的湿邪和清热。那么清热祛湿的中药有哪些?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清热祛湿的中药,希望对你有用!
清热祛湿的中药
1、黄连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根茎。黄连为泻火解毒要药,对热病高热、心火亢盛,有良好疗效,常配合山栀、连翘等同用;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药同用。
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外用以黄连汁点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2、黄芩
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黄芩清热燥湿作用颇强,对湿温发热,可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又常与白芍、葛根、甘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绵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山栀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3、黄柏
本品为云香科植物黄蘖或黄皮数除去外皮的树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
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治泻痢合黄芩、黄连;疗黄疸合栀子、茵陈;如配苍术、牛膝,可用于足膝肿痛、下肢萎软无力、配合知母、生地、竹叶、木通,可用于小便淋涩热痛;配合白芷、龙胆草,可用于带下阴肿。
黄柏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颇好,用治湿热疮疡、湿疹之症,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内服配黄芩、栀子等药同用,外用可配大黄、滑石等研末撒敷。
4、胡黄连
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根茎与根,有类似黄连除湿热和解毒的功效,故对于湿热下痢及湿热痔疮等症均可应用。
本品与知母、青蒿、地骨、银柴胡、秦艽、鳖甲等配伍,可治阴虚发热,午后潮热;与黄连、芦荟等同用,可治小儿疳热等症。
5、龙胆草
龙胆草为龙胆科植物龙胆草或其变种的根茎及根。龙胆草为泻肝胆实火的要药,对肝火上炎的症候,多配合栀子、黄芩等应用;小儿惊风、手足抽搐由肝经热盛所致者,可用龙胆草以泻实火,配钩藤、牛黄以息风定惊,火退风息,惊搐自止。
6、秦皮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大叶梣(苦枥白蜡树)的干皮或枝皮,既有清化湿热的作用,又有收涩止痢的功效,对湿热下痢、里急后重,常配伍白头翁、黄连、黄柏等同用。
本品兼有清肝泄热的作用,故可用于目赤肿痛等症,可与黄连、竹叶等配伍同用;也可用以煎汁洗眼。
7、苦参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苦参清化湿热,并能导湿热渗于下窍,故适用于上述诸症,常与黄柏、龙胆草等合用。苦参还能杀虫,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常合赤芍、地黄、白藓皮等同用;用于麻风,常与大风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清热痢尿,可用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之症。
8、白藓皮
白藓皮为云香科植物白藓的根或根皮,为祛风、除湿热的药品,并可渗湿热于下窍,适用于疮癣湿痒等症,常配合苦参、地肤子等药同用,既可内服,亦可煎汤外洗。
清热燥湿药一般不适用于津液亏耗或脾胃虚弱等症,如须使用,亦应分别配伍养阴或益胃药同用。
7款清热祛湿粥的做法推荐
1、薏米赤小豆粥
制作步骤
1. 将薏米、红豆以温水浸泡半日;
2. 用纱布将仙鹤草包好;
3. 大枣去核浸泡;
4. 将薏米、红豆、仙鹤草、大枣一同放入锅中;
5. 加水煮成稀粥,最后撒上糖调味即可。
2、木棉扁豆苡仁粥
做法:木棉花(干品)10克,扁豆10克,苡仁10克,粳米60克。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3、红枣扁豆薏米粥
做法:红枣10个、扁豆30克、薏米仁20克。红枣洗净,去核;扁豆、薏米仁浸泡,洗净。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2个小时,再调入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4、陈皮车前草粥
做法:陈皮10克,鲜车前草100克,粳米150克。陈皮切丝,鲜车前草洗净切段,粳米洗净,一起放入砂锅,大火煮沸,小火熬成粥即成。
6、莲子扁豆薏米粥
做法:炒扁豆50克,莲子50克,薏米100克,红枣10颗,陈皮3片,大米适量。将材料清洗干净后,将炒扁豆等浸泡两小时,莲子不去心。将所有材料加水煮粥。
7、绿豆红豆百合粥
材料:绿豆90克、赤小豆45克、百合50克。
做法:各物分别浸泡、洗净。在瓦煲内加入绿豆、赤小豆和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至绿豆烂,下百合续煲15分钟,可下盐或糖咸食或甜食。
功效:有清热祛湿、健脾和胃的功效。绿豆汤能解渴、祛暑、纳凉、败火、清热、解毒、润喉,被称为“济世良药”。结合现代生活的特点和需要,我们在绿豆汤的基础上加入健脾利湿的赤小豆和润肺养阴的百合,会更清润可口,除了能清热消暑解毒外,还可润肺健脾养肤,在即将到来的漫漫长夏中宜多进饮。
10款清热祛湿养生汤推荐
赤小豆粉葛鲮鱼汤
材料: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陈皮1/4个、鲮鱼40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陈皮分别洗净,陈皮去瓤;粉葛削皮洗净,切块;鲮鱼宰洗净,去脏杂,慢火煎至微黄。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清热下火、祛湿润燥。
猪横脷煲鸡骨草
材料:猪横脷1条,鸡骨草30克左右,蜜枣2个
做法:1、猪横脷切掉中间的白脂,清洗干净,切成小件;
2、鸡骨草斩开成小段,捞洗几次,洗干净沙尘;把猪横脷、鸡骨草、蜜枣全部放进汤煲里,加入5~6碗清水,大火煮开后,转慢火煲1.5个小时。
3、最后,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鸡骨草——性微寒味甘、淡,具清热利湿、舒肝止痛的功效。
猪横脷——即猪胰,性味甘、平,功能补脾、润燥、养肺、泽颜。
猪横脷与鸡骨草合而为汤,更具清热、利湿、舒肝、健脾的功效。
炒扁豆芡实淮山煲笋壳鱼
材料:炒扁豆30克,芡实、淮山各50克(中药店有售),笋壳鱼1~2条(约500克),生姜3片,猪瘦肉100克。
做法:各药材洗净,稍浸泡;笋壳鱼宰洗净,可慢火煎至微黄,亦可不煎;猪瘦肉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约10碗清水,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清润可口、健脾祛湿困
赤小豆煲鸡
材料:赤小豆、母鸡、盐。
做法:取赤小豆90克,去毛及内脏的母鸡1只,将赤小豆放入鸡腹内,用竹签将鸡腹切口闭合,加入适量的水煲汤,食用时加入适量的食盐及调味品,食肉喝汤。
功效:本方有补中益气、健脾利湿、利尿消肿的功效,对春季四肢浮肿、手脚沉重及腰部有重坠不适感等症状有效
桑枝鲜鸡汤
材料:冬桑枝40克、光鸡1只、生姜3片。
做法:桑枝洗净稍浸泡;光鸡洗净去内脏及尾部。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至4人。
功效:气味略带中药材的清香而鲜美清润,具益精髓、祛风湿、行水气等功效。
竹蔗红萝卜马蹄煲茅根
材料:竹蔗400克、红萝卜250克、马蹄10个,鲜白茅根120克。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竹蔗开边、切段;马蹄去皮切对半(或不去皮拍裂);红萝卜刮皮切段;鲜茅根切段。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滚沸改文火煲1小时即可(或下少许冰糖)。
功效
清热解毒、除烦、祛湿邪
三花薏米瘦肉汤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
1、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
2、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
3、起锅时下盐即可
功效:木棉花有清热利尿、解毒祛暑和止血的功效,用干木棉煮粥或煲汤还能祛湿。
芡实薏米淮山莲藕排骨汤
材料:淮山15克、薏米10克、芡实10克、红枣5-6颗、莲藕1节、排骨1斤
做法:1、将排骨清洗干净,放入汤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多)
2、加入适量的葱、姜、料酒,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
3、加入淮山、芡实、薏米,转小火
4、同炖1个小时,再加入切好的藕和胡萝卜,还有红枣
5、同炖30分钟,加入盐调味,出锅即可
功效:淮山、莲藕、芡实、猪肉健脾,薏米去湿。芡实与淮山比较,两者都能健脾,淮山补益力较强,芡实固涩力较好。
胡椒根煲猪肚
材料:胡椒根40~60克(中药店有售)、猪肚1个、陈皮1/4个、生姜2~3片。
做法
各物分别洗净。陈皮去瓤;猪肚反转,用生粉揉擦洗净,再洗净。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功效:祛湿除痹、舒筋活络、健脾暖胃。
扁豆眉豆鸡脚汤
材料:新鲜鸡脚6只。腱肉1块。扁豆30克。眉豆50克。蜜枣2个、清水10碗,生姜一块;
做法:1、鸡脚剁去指甲,斩成两段,在猪腱肉上划上几刀,生姜切片;
2、把鸡脚、猪腱肉、姜片放进锅里,加入没过材料的水,煮开后捞出冲洗干净浮沫,姜片丢弃不要;
3、扁豆、眉豆淘洗干净,蜜枣冲洗一下;
4、全部材料放进汤锅,加入大约10碗清水;
5、大火开后,转小火煲2个小时;
6、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祛湿美容。
看过“清热祛湿的中药有哪些”的人还看了:
3.祛湿的中药方子
4.煲什么汤清热去湿
上一篇:清热祛湿的食物有哪些
下一篇:清热祛湿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