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_养生学堂>养生知识>养生食疗>补气血>

补气补血补肾补脾的中草药药方

如英分享

  血气不足是中医的一种说法,导致血气不足的原因有很多,那么,补气补血又能补肾补脾的中草药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补气补血补肾补脾的中草药药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补气补血补肾补脾的中草药

  1、补气剂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各等份。生苓白术散:人参,白术,山药,白苓各1000克,白扁豆,莲子肉,薏苡仁,桔梗各500克。

  2、补血剂

  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各等份。当归补血汤:黄芪30克,当归6克。归脾汤:黄芪30克,白术30克,人参15克,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各30克,木香15克,甘草8克。

  3、气血双补剂

  八珍汤: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各10克,甘草5克。灸甘草汤:灸甘草12克,大枣30枚,人参,生地黄30克,阿胶6克,麦冬15克,麻仁10克,桂枝9克,生姜9克。

  补气补血补肾补脾的饮食小妙招

  1、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研究发现,维生素摄入不足,特别是维生素B6、维生素B12缺乏,容易出现兴奋不安、头痛、脾气急躁、易激动的表现。

  适当在膳食中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有助于女性的精神调节。

  建议:选择全麦面包、麦片粥、玉米饼等谷物,橙、苹果、草莓、菠菜、生菜、西兰花、白菜及番茄等果蔬也含大量维生素。

  2、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

  钙有抑制脑神经兴奋的作用,当大脑中没有充足的钙时就会情绪不安,容易激动。摄取富含钙质的食物,使人情绪容易保持稳定,同时钙质可坚固牙齿及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症。

  钙质食物主要来源如牛奶、骨汤、各种豆类及豆制品。

  特别注意的是,大豆中含有异黄酮,是一种类似雌激素的物质,除补钙外,还可弥补女性雌激素的不足。

  建议:每天喝500毫升豆浆或食用100克以上的豆制品,对内分泌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3、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

  有些女性不爱吃肉和新鲜蔬菜,爱吃糖果、糕点,这种偏食习惯造成铁摄入不足,导致女性情绪急躁易怒。

  建议:应适量食用一些含丰富铁质的动物性蛋白质食物,如瘦牛肉、猪肉、羊肉、鸡、鸭海鲜等。

  4、多吃疏肝理气食物

  从中医角度来看,要调节女性经前期及更年期的不良情绪,多从疏肝健脾理气入手。

  补气补血补肾补脾的穴位按摩

  1、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穴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对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如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如低血压患者,可自己按摩百会穴,以拇指指腹按摩,力度要适中,注意,按摩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按摩20天左右就能见效。常按摩百会穴也能清神醒脑,增强记忆力

  2、任脉上的膻中穴(位于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有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症状,只要按摩膻中穴,就能立刻取得良好的效果。对肝病患者来说,经常按摩此穴,更有奇效。按摩此穴,可以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通行无阻。遇到不开心的事,多按摩此穴,也能让低落的情绪变得正常起来。如果你情绪不好,气下不能达于足,上不能传于头,全身上下气机不畅,当然会觉得心烦意乱、胸闷不堪,此时,只要按摩膻中穴,自然能宽胸顺气,情绪也就变好了。

  膻中穴按摩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的指腹,力度以稍有疼痛感为宜。每次按摩10来秒即可,6次为1遍,一般每天按摩3~5遍。体质好的朋友按摩时,用力可稍大些;体质不好的朋友,动作要轻柔些。女性朋友按摩此穴,还具有一定的丰胸效果。生产后乳汁不足的,也可常按摩此穴位。注:按摩切忌用蛮力。

  3、肺腧穴(肺腧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主一身之气,肺腧穴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它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比如说哮喘咳嗽、呕沫、腰脊痛、癫疾、喉痹等疾病。常按摩肺腧穴,可以宽胸理气,降逆止咳。如果能同时按摩天突穴,对治疗连续咳嗽非常有效。用手掌根按揉左右侧肺腧穴各36次,36次为一遍,再用拇指肚向后按压天突穴36次,36次为一遍,一般施治3~5遍即可,或揉按至局部有酸胀感也可以。咳痰时也可以按摩肺腧穴,用手指强压此穴6秒钟左右,重复做3次即可。

  4、脾腧穴(膀胱经中的脾腧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受损,气血就会虚弱。脾腧穴是专门负责外散脾脏湿热之气的。如果脾脏中的湿热之气散不出去,所以,脾腧穴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如何保证脾腧穴的功能正常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勤按摩、勤拔罐、勤艾灸。根据季节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要有所区别。如不方便拔罐和艾灸,那就选择按摩。

  5、关元(在下腹部,肚脐直下三寸)

  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4横指)的位置,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能够用于治疗气虚引起的痛经、眩晕、神经衰弱等症。

  用手掌按揉和震颤关元穴。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6、气海(肚脐直下大约一寸半)

  是补气要穴。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是说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中医常说的下丹田,实际上就是指以气海穴为中心的一定区域。气海穴作为人体中阳气蒸发阴液的关键之处,对于湿邪为患、气机不畅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疲、形体羸瘦、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具有良好的疗效。经常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

  按摩方法:先以右掌心紧贴气海穴,按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逆时针按摩100~200次,动作要轻柔缓慢,按摩至有热感,你就能感觉到体内的气血顺畅,身体轻松。

  7、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指凹陷处)

  人体保健穴位首推胃经上的足三里穴,被人们称为“保健穴”和“长寿穴”。民间流传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该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经常按压足三里穴能调节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

  按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两侧同时操作。每次按摩5分钟,按压时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两手按住两侧穴位,朝同一方向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均可),转36圈后,再朝反方向转动。两手手指要带动皮肉,不摩擦表面的皮肤。

  8、按摩胆经上的悬钟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专管人体骨髓的汇集,对与骨和髓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如不小心落枕,脖子就会好几天恢复不过来,这是因为睡眠姿势不当,造成颈部一侧肌群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过度拉伸状态,局部气血失于调和,寒邪乘虚而入,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代谢产物的排出,颈部肌肉便产生了痛感和僵硬感。而悬钟穴是治疗落枕最好的穴位。因为它主髓,而髓与骨相连,因此对气血虚弱和失调导致的落枕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落枕后只要用滚、揉、捏、推等手法给悬钟穴强有力的刺激,只需十来分钟,就能感到颈部变轻松了,如释重负。而且,经常轻轻敲打悬钟穴还有降血压的功效。

  9、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凡是由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痛、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性功能减退、习惯性流产等,患有慢性咽炎者,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这就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引起的咽症。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

  10、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是肾经的首穴。涌泉穴具有益精补肾、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位,能活跃肾经内气、固本培元、延年益寿,特别对于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无力、妇科、失眠、嗜睡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畏冷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民间流传的“搓脚心”,实际上就是推搓涌泉穴的俗称,可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由下到上整体性调节和整体性治疗的目的。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经常按摩涌泉穴不仅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增强防病能力;还可以防治老年性哮喘、腰腿酸软、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高血压、耳聋、耳鸣、大便秘结等疾病。


看过“补气补血补肾补脾的中草药药方”的人还看了:

1.女人补肾又补气的药材有哪些

2.补气补血补肾的中草药有哪些

3.常用补气血的中成药

4.补气补血补肾的药有哪些

5.常见的补肾中草药有哪些

6.女人补肾最简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