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历史>

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测试(附答案)

於宝分享

  历史是一门需要不断重复记忆学习的课程,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测试(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这部分知识,赶快学习起来吧。

  高三历史第一次诊断测试(附答案)

  (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共10页,其中问卷6页,答卷4页。答案务必写或涂在指定位置上。

  2.答题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科别等信息填写在答卷上的密封区内。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

  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锯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

  A.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B.文献记录能够还原全部历史真相

  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叙述呈现的 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滴

  3.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魏尔特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国对《南京条约》的认识说明

  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 B.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 D.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

  4. 1926年1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明确要求中共必须使正在挺进的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发展到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农村要进到土地革命,城市要准备没收外国在华大企业,并将铁路、交通等收归国有。这一指示

  A.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埋下隐患 B.推动了国民革命向农村发展.

  C.使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转移 D.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直接失败

  5.《申报》社评在《1938年的春雷》中写道:“抗战八月越,我们有多少牺牲?在‘英雄的’第一期抗战中,我们在战略上采取了‘挨打主义’,在战术上流行的是‘硬拼主义’,在战斗上则普遍地流行着‘轻生主义’。”文中评论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6.1964年1月,毛泽东正式明确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思想,指出:讲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思想的背景是

  A.中日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欧共体具有了抗衡美国的实力

  C.美苏冷战和中苏关系恶化 D.美苏“冷战”造成两大阵营瓦解

  7.所有陪审员必须宣誓“决不投票赞成废止私人债务,或赞成分配属于雅典人的土地或房屋”。每年当首席执政官就职时,由传令官颁布告示:“物主将永为其所有物的持有者与绝对主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私有财产受到城邦保护

  C.严格履行契约制度 D.法律注重保护平民利益

  8.约翰·亚当斯在讨论美国政体时宣称,“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实验,看看一个如此具有民众性的政府能否维护自身。如果它能够做到,那就有理由期望获得某种雅典式民主的所有平等、所有自由和其他一切美好的果实,而避免它的一切忘恩负义、言词轻浮、社会动乱和派别纷争现象”。约翰·亚当斯对美国政体的评价是

  A.优越于雅典式民主制度 B.与雅典式民主的区别在于技术手段

  C.继承了雅典式民主制度 D,彻底否定了雅典式民主制度

  9. 2016年11月,法国国民议会在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之际,依据《宪法》通过了“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的第907决议,认为这是一次“尽历史责任”的“庄严行动”。这样评价的依据是

  A.巴黎公社采取了限制资产阶级的革命措施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C.巴黎公社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肯定

  D.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0.春秋初期大国争霸,“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随后自由商人兴起。大约在战国中期,特别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政策,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这一政策转变的目的是

  A.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 B.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

  C.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 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11.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

  A.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 B.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D.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

  12.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韭,然仅能自赡。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材料反映了 ,

  A.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

  B.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

  C.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民营手工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

  13.陆军总部发布命令:“政府机关暨国营事业,以及一切税款之收支,自我政府所派人员接收后,即应完全使用法币,不得再用伪钞,京沪区各银行,自民国三十四年九月十二日起,凡一切往来交易,应一律使用法币。”国民政府上述做法的目的是

  A.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强化对金融领域的控制 D.便于融人国际贸易

  14.民国中期‘以后,一种更新式更简化的婚礼形式——“集团结婚”在上海、北平等大城市流行,并很快为全国各地效仿。1935年,上海市社会局筹划组织了第一次集团婚礼,盛况空前,全国各大报纸派出记者百余名,上海市民更是比肩接踵前来一睹盛况。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集团婚礼在当时被民众普遍接受 B.集团婚礼效仿了西方的生活习俗

  C.大城市民众的思想解放程度高 D.新式婚礼形式冲击着传统习俗

  15.金冲及说:“到1952年,无论在工业和商业中,社会主义成分不仅已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而且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这种优势地位还在不停地大幅度加强”的途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

  16. 1962年9月27日,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第二十条明确规定:“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它实行独立核箅,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三十年不变。”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奠定现代工业化基础 B.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解决生产和分配的矛盾 D.调动广大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17.马克思认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社会历史经历了由“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动力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18.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时间 1901年 1908年 一战前

  汽车业工人人数 1773人 12400人 5万多人

  年产量 884辆 5547辆 2万辆

  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19.罗斯福新政首先从整顿银行着手,考虑的不仅是因为危机由此发端,更重视银行作为经济“神经中枢”的作用。可见,“首先从整顿银行着手”的用意在于

  A.紧缩银根,平抑市场 B.调整机构,打击投机

  C.稳定金融,增强信心 D.创新制度,活跃经济

  20.董仲舒断狱案例被汇编成《春秋决事比》,在两汉的司法实践申被经常引用。有一则案例:甲没有儿子,拣了个弃婴,作为养子乙。乙长大后杀了人,甲把乙藏起来。如果按照当时法律,藏匿犯人要受重刑。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这一案例说明,两汉时期

  A.儒家道德与法律地位等同 B.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

  C.法律体系儒家化最终完成 D.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21.清代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说:“虞世南《庙堂碑》全是王法,最可师。”由此可知虞世南《庙堂碑》的书体是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草书

  22.梁启超认为,“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梁启超提到的“这部书”是

  A.《焚书》 B.《明夷待访录》 C.《孔子改制考》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23.1977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文件《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高等学校新的招生政策: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这是我国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需要

  C.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D.教育界拨乱反正的需要

  24.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认为,“经验主义者好像蚂蚁,它们只是收集起来使用。理性主义者好像蜘蛛,它们从自身把子结起来。但是.蜜蜂则采取一种中间道路,它从花园和田野里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这种材料。”“自己的一种力量”指的是

  A.人文主义 B.科学主义 C.唯物主义 D.民族主义

  25.学者朱维之在《外国文学史》中说,“他们反对文学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反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强调表现人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感受,热衷于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活动。”材料中“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属于

  A.古典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 C.浪漫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流派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其中.26题12分,27题10分,28题16分,29题12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中书省,以防止大权旁落,还以“皇明祖训”的形式,规定后代子孙一概不许设立丞相,如有提议设丞相的就以奸臣论处。然而,皇帝日理万机,终须有人辅佐,于是,明成祖时正式创立了内阁制度。所谓内阁,就是以一些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政务,协助皇帝。内阁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充当顾问,票拟批答。后来内阁逐渐

  升级扩大,阁臣中有一人总负责,称为首辅。到嘉靖、万历时,内阁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不是宰相的宰相,嘉靖帝自己也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有相权”。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694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这就不难看出,辉格党人在1695年的胜利不是他们组阁的原因,而是结果。这种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史实,说明当时有内阁而无责任内阁制。而且,不仅1694年内阁是如此组成的,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又称“责任政府制”或“代议政府制”,处于资产阶级内阁制的较高发展阶段。它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构的核心——内阁,由多数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随着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和虚君制的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有了长足发展,责任内阁制原则增添了不少新内容。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职权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内阁演变为责任内阁制的政治前提,并指出其与明代内阁在本质上的不同之处。(8分)

  27. (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英语世界,美国没有经历任何革命也变成了一支主导的力量。法国大革命使控制着财力的商人阶级变成统治势力,取代了拥有土地的贵族们;但同样的情况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却没有经历过流血牺牲,甚至都没有打扰到民众的日常安宁。与过去断然决裂,会导致狂热的行为,接踵而至的可能是突然的横祸和毁灭。个人的明智,来自于他记忆的连续性,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

  ——[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围绕材料中“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以此为主题,结合世界史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路贸易中的消费需求不仅包括西域、欧洲、中西亚国家对中国丝绸、茶叶、陶瓷、漆器、金银器皿、铁金属器和造纸、印刷等生产技术的需求,也包括中国内地对西方和西域的香料、珠宝、良马、皮毛和棉花、蔗糖等生产技术的需求。就中国来说,丝路贸易在隋唐时期达到高峰,正是因为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都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奢侈品、特产品贸易在域外通商中的主导地位,因为其既能满足统治阶级特殊的消费性需要,还能带来高额利润,因而封建国家对奢侈品贸易的态度及采取的政策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对外贸易的兴衰存亡,这也是丝路贸易的基本特点之一。

  ——于倩《古丝绸之路贸易规律探析》

  材料二 这种人的跨洲流动,客观上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渗透。经济上,则首先表现在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马牛羊等家畜和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以及橄榄,葡萄等水果带到美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南瓜、可可、烟草、棉花等物种也开始流向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世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了,出现了全球性经济关系。繁荣的三角贸易可谓一个典型的佐证。从欧洲把甘蔗酒、布匹、枪支及金属用具运往非洲,从非洲运奴隶到美洲,再从美洲运砂糖、烟草和白银到欧洲。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又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杨和平《世界近代史教学内容研究二题》

  材料三 在17世纪中叶,利物浦的人口不到4000,一年上交的船税只有可怜的12英镑。1709年,利物浦的第一艘运奴船从非洲向美洲的巴巴罗斯种植园运送了200多名奴隶,获利4000多英镑。此后,利物浦逐渐成为了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最大的贩奴港口。它的城市人口在70年间翻了7倍,18世纪末上缴的船税达到了60多万英镑。根据英国史学家的统计,在1795年,利物浦的奴隶贸易占到了英国奴隶贸易的62.5%,占到了欧洲贩奴贸易总额的40%,按照英国人自己的说法,利物浦这座城市“没有一块砖不渗透着奴隶的鲜血”。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编委会《英国: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丝路贸易的基本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丝路贸易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异同。(8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4分)

  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最基础的识字写字训练、传统道德意识的培养、历史及日常生活知识的介绍和诗文辞赋写作的练习等等,而这些教学内容的载体则是当时的蒙学教材。唐代的蒙学教材或沿用传统的儿童读物,如《千字文》、《急就章》、《仓颉篇》等,或直接采用儒家经典,也有时人新编的蒙学读本。这些启蒙读物的功能往往是多元综合的,其中贯穿了对儿童的身心惨养、处世技能、知书达理等多方面的培养。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

  材料二 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立的小学校,如前引《太平广记》“田先生”条的记载。唐代的墓志中更是记载了许多孤贫子弟因请不起教师只得在家中接受母兄教育的事例:如元稹、李绅等人就是受业于母亲,韩愈更因幼年父母早丧而由兄嫂教育。正是由于他们童年时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博览百家之书,遂成为一代大家。唐代之所以出现这种“圣人之教”遍于乡野的现象,关键在于唐代的科举选官制度打破了以往门阀出身的限制,扩大了统治者的阶级基础,只要是“学而优”的读书人,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贫民子弟,均有可能通过科举考试这条在当时相对公平的路径步入仕途,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邹志勇《唐代蒙学述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蒙学教育兴盛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蒙学教育的社会作用。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蒙学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A A C B A C B D B C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A C B C B D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其中,26题12分,27题10分,28题16分,29题12分)

  26.(1)趋势:参与政务,实权扩大。(2分)

  原因:为解决君权高度集中与个人精力不足的矛盾,为保证国家政务的及时处理。(2分)

  (2)政治前提: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对王权的限制;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步形成。(4分)

  不同:明代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的国家行政决策机构。(4分)

  27.示例:

  观点:团体的明智需要传统的延续。

  (史论结合)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现代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继续担任英联邦元首,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综述:对于传统的延续,有利于改革,保障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0分)

  28.(1)特点:古丝路贸易与中国商品生产同步发展,与消费需求扩大同步发展。国家对贸易的态度和政策直接影响古丝路贸易的兴衰。(4分)

  (2)同:都加强了沿路地区和民族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都促进了沿途多种文明的交流。(2分)

  异:前者更多体现经济文化交流,后者伴随着殖民扩张;前者的商品多为奢侈品,后者的商品多为与人们生活密切联系的商品;前者属于地区性市场,后者属于世界市场。(6分)

  (3)影响: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4分)

  29.(1)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推动;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地方教育体统的发展。(6分)

  (2)作用: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3分)

  社会功能:传承儒家文化;继承优秀教育传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3分)


相关文章:

1.必修1历史第10和11课测试题及答案

2.2016年高三历史模拟考试及答案(2)

3.高三历史《世界现代经济文明》高考冲刺练习试题

4.江苏省南通市高三语文模拟测试考题

5.衡阳县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2)

    23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