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中考辅导>

2018年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2)

妙纯分享

  2018年中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曾对动物进行分类,下列是他分类的部分动物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其中相当于现代动物类中爬行类的是(  )

  选项 类型 主要特征

  A 胎生四肢动物 有毛

  B 卵生四肢动物 皮上有鳞

  C 卵生二肢动物 有羽毛,能飞

  D 卵生无肢动物 有鳞,水栖,用鳃呼吸

  A.AB.BC.CD.D

  【考点】动物的分类.

  【分析】爬行动物:体表有鳞片或壳、卵生、体温不恒定等

  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牵动两翼的动力强,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鱼类,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体内有膈.

  【解答】解:A、胎生四肢动物,有毛,这是哺乳动物,错误.

  B、卵生四肢动物,皮上有鳞,相当于现代动物类中爬行类的特点,正确.

  C、卵生二肢动物,有羽毛,能飞,相当于鸟类,错误.

  D、卵生无肢动物,有鳞,水栖,用鳃呼吸,相当于鱼类,错误.

  故选:B

  2.2016年3月,一场以人工智能AlphaGO获胜的围棋人机大战引人瞩目,与AlphaGO对弈的棋手分析棋局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B.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反射活动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解答】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与AlphaGO对弈的棋手分析棋局并作出判断的神经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故选:B

  3.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固定装置省略),并将该装置放在阳光直射处,10分钟后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液面明显下降,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B.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

  C.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D.植物吸收了无机盐

  【考点】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分析】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解答】解:图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使植物吸收水分,导致U形管右侧的液面明显下降.

  故选:B

  4.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D.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考点】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概念及其区别.

  【分析】哺乳动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覆盖有保温作用,体腔内有膈,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等特征.

  【解答】解:A、据图可见:该动物体温在35℃~40℃内波动,A正确;

  B、据图可见: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B正确;

  C、据图可见:该动物在6时至9时体温开始上升,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错误;

  D、生物适应环境,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5.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疟疾的相关研究者中已有多人获得诺贝尔奖.

  (1)法国科学家拉韦朗从病人体内找到了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获得1907年的诺贝尔奖,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 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的运输.

  (2)瑞士化学家米勒发明了化学物质DDT,获得1948年的诺贝尔奖,用DDT杀灭蚊子,在当时有效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分析,用DDT灭杀蚊子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的功能,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解答】解:(1)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的功能,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用DDT杀灭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2)切断传播途径

  6.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

  (1)“酵素”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酶的称呼,酶在生物体内起 催化 作用.

  (2)某商家宣称:分解脂肪的酶素(酶)能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肥效果,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酶素属于蛋白质,与其它蛋白质一样,食用后在小肠内会被消化成 氨基酸 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

  【考点】消化酶.

  【分析】酶即酵素,是生物体中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的显著特征是它们具有高度的催化功能和专一性.

  【解答】解:(1)酶即酵素,是生物体中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的显著特征是它们具有高度的催化功能和专一性.

  (2)蛋白质经消化液中多种消化酶的作用,在小肠内被消化成氨基酸,而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该酶素属于蛋白质,从而不能达到减肥效果.

  故答案为:(1)催化

  (2)氨基酸

  7.克拉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病菌引起的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1)由某些病菌引起皮肤伤口感染也可以用克拉霉素治疗,皮肤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具有 非特异性 免疫的作用.(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当前,滥用抗生素现象比较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下列几位同学关于使用抗生素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 BE .(可多选)

  A.某次咳嗽时,服用一种抗生素后很快痊愈;如果以后再咳嗽,坚持用这种抗生素

  B.咳嗽的致病原因有多种,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C.为了避免浪费,咳嗽时应先服用以前用剩的抗生素,若无效再寻医就诊

  D.抗生素的治疗效果与用药量有关,为了早日痊愈,应尽量增加用药量

  E.使某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较好,也不应长期使用,因为这样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自身健康.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安全用药的常识.

  【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1)“皮肤是人体抵抗病原体侵入的第一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阻挡作用,具有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

  (2)“当前,滥用抗生素现象比较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其中合理的有咳嗽的致病原因有多种,不是所有的咳嗽都须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使某种抗生素的治疗效果较好,也不应长期使用,因为这样易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从而影响自身健康,故选BE.(可多选)

  故答案为:(!)非特异性

  (2)BE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第27(2)题6分,其余每空3分,共36分)

  8.小明发现某社区工作人员向池塘内喷洒某杀蚊液一段时间后,池塘内部分水生动物出现死亡现象.查阅资料发现.该杀蚊液对水生动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已知水草A和水草B对该杀蚊液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从而降低毒性,为了比较单独投放一种水草和混合投放两种水草对该杀蚊液的降解效果,小明欲利用若干玻璃鱼缸、池水、杀蚊液金鱼、水草A和B等进行实验.老师建议实验用量的搭配比例为:5升池水:200克水草:5条金鱼,每5升池水中杀蚊液加入量为10毫升.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选择池水而不是蒸馏水进行实验,是因为水池中含有 分解者 ,更有利于鱼缸中生物的生存.

  (2)请结合老师的建议,写出该实验的步骤: ①取3个相同的玻璃鱼缸,分别加入5升池水,标为甲、乙、丙. ②选择15条大小相似的健壮金鱼,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投入甲、乙、丙鱼缸中. ③在甲、乙、丙三个鱼缸中分别加入生长善良好的200克水草A、200克水草B、100克水草A和100克水草B. ④向三个鱼缸分别加入10毫升杀蚊液. ⑤将三个鱼缸放在光照充足的同一地点. ⑥每天定时观察各鱼缸中鱼的活跃程度,持续观察几周并记录 .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①此题考查对对照实验的理解,探究实验的两个原则:对照实验和变量的唯一性.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解:(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选择池水而不是蒸馏水进行实验”,是因为水池中含有分解者,“更有利于鱼缸中生物的生存”.

  (2)“结合老师的建议”,写出该实验的步骤:①取3个相同的玻璃鱼缸,分别加入5升池水,标为甲、乙、丙.

  ②选择15条大小相似的健壮金鱼,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投入甲、乙、丙鱼缸中.

  ③在甲、乙、丙三个鱼缸中分别加入生长善良好的200克水草A、200克水草B、100克水草A和100克水草B.

  ④向三个鱼缸分别加入10毫升杀蚊液.

  ⑤将三个鱼缸放在光照充足的同一地点.

  ⑥每天定时观察各鱼缸中鱼的活跃程度,持续观察几周并记录.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①取3个相同的玻璃鱼缸,分别加入5升池水,标为甲、乙、丙.

  ②选择15条大小相似的健壮金鱼,随机平均分成3份,分别投入甲、乙、丙鱼缸中.

  ③在甲、乙、丙三个鱼缸中分别加入生长善良好的200克水草A、200克水草B、100克水草A和100克水草B.

  ④向三个鱼缸分别加入10毫升杀蚊液.

  ⑤将三个鱼缸放在光照充足的同一地点.

  ⑥每天定时观察各鱼缸中鱼的活跃程度,持续观察几周并记录

  四、解答题(本题6小题,第28题7分)

  9.莲是一种水生植物.当条件适宜时,莲的种子﹣莲子的淤泥中开始萌发,萌发后长成的第一片中必须在几天之内破水而出,在水面上形成浮叶,否则莲会死亡.浮叶提供的有机物让淤泥里的幼体生根并长出一条地下茎,地下茎逐渐形成日后的藕.每小段藕之间同样可以长出叶,它们按照同样方式破水而出,最终形成了神奇的对称现象(如图)

  (1)生长在淤泥里的藕,其内存有较多空气,这对藕的生命活动有什么作用? 利于呼吸

  (2)莲的第一片浮叶与后续形成的叶,在从水底向水面生长过程中,它们需要的有机物来源有何不同? 莲的第一片浮叶所需的有机物来自于莲子中的子叶.后续形成的叶所需的有机物来自于莲的光合作用.

  (3)同种莲的许多种子在池塘的不同位置萌发后,形成叶的对称特点相同,但在叶的大小、形态及生长状况方面存在许多差异.简要说明 其异同的原因: 相同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不同的原因是生活环境的不同. .

  【考点】呼吸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的概念;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分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

  【解答】解:(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但这种适应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研究发现莲藕、叶柄和叶片中均有气腔孔,且这些气腔孔彼此贯通,使叶片气孔吸收来的氧气可以向下运输到莲的地下部分.

  (2)莲的第一片浮叶所需的有机物来自于莲子中的子叶.后续形成的叶所需的有机物来自于莲的光合作用.

  (3)同种莲的许多种子在池塘的不同位置萌发后,形成叶的对称特点相同,原因是它们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在叶的大小、形态及生长状况方面存在许多差异.这种现象叫做变异.引起这种变异的原因是生活环境的不同.

  故答案为:(1)利于呼吸;

  (2)莲的第一片浮叶所需的有机物来自于莲子中的子叶.后续形成的叶所需的有机物来自于莲的光合作用.  (3)相同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不同的原因是生活环境的不同.


猜你感兴趣:

1.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2.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3.中考生物试卷带答案

4.初中生物中考试题及答案

5.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80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