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政治学习方法>

高考哲学认识论部分常识考点整理

慧珍分享

  在高考的哲学部分的考试中,我们学生应该做好怎么样的知识点的整理工作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哲学认识论部分常识考点整理,欢迎阅读!

  考点1真理和科学理论

  1.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既包括对客观事物具体形象的真实反映,也包括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其中还包含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的正确反映即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

  (注意: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也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理论是人们把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它包括正确的理论,也包括不正确的理论,不形成体系的知识不成为理论;科学理论都属于正确的理论。)

  2.真理和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而对待科学理论的态度则应当是:一要坚持,二要发展,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考点2认识的深化发展

  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过程并未结束。人们还需要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先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膏。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注意: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准备,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目的和归宿。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为伟大,是因为,通过第二次飞跃,才能实现认识的目的,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通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

  2.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具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3.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趋势(总规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和认识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比前一次循环进入高一级阶段。因此,要反对静止的观点,悲观的观点,骄傲自满和无所作为的观点。

  考点3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1.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了在思维中必须进行分析与综合。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2.贯穿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方法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它要求对矛盾各方面及其关系既分析又综合;对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分析又综合;对其他各种矛盾关系既分析又综合。

  考点4想像与创造性思维

  1.想像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合理的科学的想像,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2.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3.21 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创造性思维要和合理想像有机结合。培养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善于发现问题;二是要敢于超越;三是务必积累知识;四是要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五是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考点5实践的特征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区别。

  (2)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2.实践的特征: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实践的三个基本要素: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

  (2)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总是追求达到一定的目的。(注意:这是实践的本质特征。)

  (注意:实践的客观性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实践的能动性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夸大客观性否定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夸大能动性否定客观性,会导致唯心主义。)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是在这种社会关系中进行,就是在那种社会关系中进行,孤立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体现了实践的历史性。

  考点6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实践的具体形式无限多样,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它的表现形式,尤其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实践的形式更加复杂。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其中,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生产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活动。它是人类最早的实践活动,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发展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改革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4.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体现为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867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