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三语文上册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凤梅分享

  语文成绩要提高起来需要长期的日积月累,所以高三的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可以边做语文试题边积累重要的语文知识。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三语文上册模拟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上册模拟检测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娱乐时代的文学选择

  尽管有人无视他们的存在,有人轻视他们的作品,但却无法忽略这群“80后”作家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前不久,一份由近十万名网民投票选出的“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名单上,既有李白、苏轼这样的古代文学大家,也有鲁迅、老舍这样的近现代著名作家,更有韩寒、郭敬明等受到年轻人追捧的青春文学写手。

  毫无疑问,网络让文学加速进入了娱乐时代。几年时间里,网络文学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文学“神话”。从描写青涩爱情的青春小说,到描写困惑和挣扎的成长小说,一阵阵风潮来而复去。到2007年,以惊险、刺激见长的“盗墓小说”大行其道。系列小说《鬼吹灯》至今已出版了多本,销量惊人。某著名导演有意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希望能打造成中国版的《夺宝奇兵》。

  网络小说的走红让网络成为更多“80后”展示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网络的平民化气质使文学更具娱乐性。在网络上,这些年轻作家或网络写手如明星一般,可以拥有百万计、千万计的点击量。不仅是他们的文学创作,哪怕只是生活纪录和个人言论,发表在博客上都可能演变成公众话题。

  网络给“80后”提供了舞台,更成就了许多平民写手的文学梦想。没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没有文字和内容的要求,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表于网络上。于是以“一文成名”者并不鲜见,一些作品或以精彩的故事、或以鲜明的特色吸引了网民的注意力,也赢得了出版商的青睐。网络上的原创作品,也成了出版商挖掘畅销书的“金矿”。

  网络成就了文学的繁盛,同时也预示了传统文学的失落。书店里,纯文学书籍已经成为“配角”,摆在最显眼位置的,大都是经营管理类图书和时下热门的“说史”图书。而在畅销书柜台上,知名作家的作品也被讲述都市情感的通俗小说、网络小说所包围。

  文学类书籍在书店里受了冷落,却不代表读书的人少了。 网络和通讯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有了电脑和手机,不但新闻、文学作品可以及时阅读到,连电影、电视节目都可以随时看到。不少人觉得传统的纸质阅读不方便、购书成本高,而通过网络“点播”自己心仪的书籍则要方便快捷得多。

  许多专业作家认为,现在传统文学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真正的好作品太少了。一些作家创作脱离了现实生活,因此写出的作品不好看。一些知名作家出现了“明星化”、“贵族化”的倾向,通过一两部作品成名之后,急功近利之心渐起,身为作家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感却越来越少。有人戏称,现在一些作家,整日忙着做嘉宾当评委,剪剪彩题题词,越来越像明星;而明星则出书写成名故事、人生经历,越来越像作家。出名要靠炒作、出书要靠运作,现在的文学界似乎越来越有娱乐界的味道。

  娱乐时代并不是文学的洪水猛兽,年轻人的写作解构了过去狭隘的文学价值观,但是,正如时下一些娱乐晚会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学术讲坛类节目大放异彩一样,受众的口味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青年作家在解构传统的同时也要建构更有责任的文化价值观。”

  1.下列属于现在传统文学衰落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网络小说的走红让网络成为更多“80后”展示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

  B.书店里,纯文学书籍已经成为“配角”。

  C.在畅销书柜台上,知名作家的作品被通俗小说、网络小说包围。

  D.网络阅读方便快捷,网络写作限制少,而现在传统文学本身缺少优秀作品。

  2.下列选项中关于网络时代文学的“平民化”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写作没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没有文字和内容的要求,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发表于网络上。

  B.网络的“平民化”降低了写作的“门槛”,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 “文学” 梦,都可以把网络当成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我的载体。

  C.网络时代文学的“平民化”以娱乐的写作方式、自我的写作内容、自由的写作空间为特征,造就了很多平民作家,甚至“一文成名”者。

  D.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如明星一般,拥有百万、千万的点击量,他们的文学创作、生活纪录和个人议论,发表在博客上都可以演变成公众话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韩寒、郭敬明进入“当红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名单,说明他们写作水平足以比肩李白、苏轼等古代文学大家和鲁讯、老舍等近现代著名作家。

  B.网络文学更具娱乐性,给“80后”作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就了许多平民写手的文学梦想。

  C.网络和通讯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人们不再进行纸质阅读了。

  D.时下一些娱乐晚会越来越不受欢迎,而学术讲坛类节目却能够大放异彩,这说明学术讲坛类节目更具有娱乐时代的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诫 子 书 张之洞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己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王.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令国是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递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余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逢,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 ,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

  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汝尽心求学,勿忘外骛。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父涛示。(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勿惮劳,勿恃贵 畏惧 B.反足贻堂上以忧 赠给

  C、为贱卒,苦身戮力 竭尽 D.当必亲炙之 熏陶

  5.下列句子中,都属于张之洞送儿子到日本习武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 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 ②外寇纷来,边境屡失

  ③ 学校肇开 ④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⑤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 ⑥得学问上之益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张之洞十分关爱儿子,在儿子离家半月后,就急着写信给儿子,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让他安心学习。

  B.张之洞的儿子从小喜欢卖弄才华,常常捣乱课堂,无心读书,张之洞认为凭他的资质不可能再考取更大的功名。

  C.张之洞认为,即使科举没有废除,儿子最多也只能考中一个秀才,而当时各位前辈则不认同张之洞的这个看法。

  D.张之洞告诫儿子,就算将来毕业后,靠父亲的庇护能谋得一官半职,也要好学上进,体察民情,不要放纵自己。

  7、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 汝只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3分)

  ② 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3分)

  8.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4分)

  寒暧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9、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有哪些?(5分)

  10、颈联中两处比喻各有何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

  (2) ,才下眉头, 。

  (3)此情可待成追忆, 。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5分)

  分析题

  安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词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五位学生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表现了同学们潜意识中的功利;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一片大乱。

  E.文中“年轻教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13、小说中回答问题的五位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分)

  14、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6分)

  15、试分析小说中学生、教师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结尾写到老校长流泪,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6-19题)

  对于低碳经济,有几种误解需要澄清。

  第一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贫困的经济,咱们不能搞。

  其根据是,最贫穷、最不发达的国家,人们不消费、没车开、交通困难,当然是低碳状态。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都很高,高排放才有高生活质量。

  这种误解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看到在较高人文发展水平情况下也可以是低碳的。以使用零碳的核能为主的法国,人均碳排放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北欧国家绝大部分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丹麦基本上是风电,挪威、瑞典基本上是水电。这些国家碳生产率很高,生活水平也很高。可见,生活质量并不是用碳排放的多少来度量的。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要走向贫困,而是要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走向富裕。

  第二种误解,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那么重工业就不能发展了。

  中国有的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因为害怕大型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限制。这完全是误解。任何社会都必须要有些相对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运行、保障生活质量。要是没有钢铁、水泥、建筑材料,高速公路怎么建?房子怎么建?所以,低碳经济绝对不应该排斥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尽量提高碳效率。

  第三种误解,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

  其实并非如此。在低碳经济状态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适宽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欧洲现在有很多零排放建筑,隔热效果非常好,一旦用自然通风、地热把室内温度调控到一个合适的水平,能保持很长时间。交通领域,我们可以开发太阳能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所以搞低碳经济并不一定会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相反,生活品质可能还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第四种误解,搞低碳经济要用先进技术、低碳能源,成本太高,我们做不了。

  这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不对。从长远战略上来看,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今后的竞争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如果我们为减少成本,图当前一点蝇头小利,将来我们的产品、产业甚至整个经济就可能没有竞争力,从而被排斥出世界经济的主流。现在欧洲、美国的很多产品都有“碳标签”,标明该产品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消费者会有意识地选择低碳产品,如果我们的产品碳含量比较高,别人不买,我们就失去了市场。除此之外,还有环境成本问题。化石能源除了排放二氧化碳,还可能造成二氧化硫、粉尘、氮氧化合物、重金属等污染;相比之下,可再生能源的环境负荷就非常低。把长远战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发展低碳经济就不是高成本,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

  第五种误解,认为低碳经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我们现在还没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水平,以后到了那个水平再说。

  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低碳经济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任何节能、防治污染、环境友善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我们搞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关闭小火电、小水泥;作为消费者,随手关水龙头、关灯,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用太阳能热水器,这都是在向低碳化迈进。所以低碳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生产、消费中。

  16.文章分析第二种误解时,使用了“完全”“任何”“绝对”等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17.根剧文章内容,说说第四种误解有什么危害。(6分)

  18.结合文本用自己的话回答为什么说低碳经济并不遥远。(6分)

  19.文章分析了我国对低碳经济存在的五种误解。根剧文章内容,谈谈你认为我国对低碳经济会存在这五种误解的原因。(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管事情难易,也无论分内分外,他总是毛遂自荐,勇于承担责任。

  B.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的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酒楼吃年夜饭渐成时尚,中档饭馆、酒楼由于比较经济实惠,吸引着顾客纷至沓来。

  D.现代社会商品经济意识无孔不入,一切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由于思想水平不高以及文字表现力差的限制,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

  B.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C.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D.实施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主要目的是规范高校办学行为,遏止招生中介伪造学历证书的欺诈行为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措施。

  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文本解读,核心是“文本”。 。 。可是在现代西方文论中,text 作为学术话语,和课文有着不可忽略的区别。 。 。阅读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而且是主体的“同化”,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素养,不同价值取向的读者的主体不同,因而“同化”(受孕)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孙悟空。

  ①文本的内涵,则只有经过读者心灵的填充、同化,才能投胎受孕成形

  ②本来我们不叫“文本”,而叫“课文”

  ③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决定的

  ④课文,是客观存在,其意义是确定的,不以读者的主观意向为转移

  ⑤这两个词,在英语里都是text,原来都是正文、本文、原文的意思

  A.③②⑤④① B.②⑤①④③ C.②⑤④①③ D.①③②⑤④

  23、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有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时间,下面是某同学的陈述,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措辞不当,请加以修改。(6分)

  老师,您好!

  ①敝人叫王龙,今年18岁,是ⅹⅹ中学的高三毕业生。②我身高1米8,身体健康。③我很喜欢看书,也喜欢滑冰、弹琴等一些娱乐性活动,④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⑤我坚强乐观,从不怕困难,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⑥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无助、最伤心时悄悄送去关怀。⑦某某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⑧我的家乡在古都西安,那里有闻名世界的兵马俑,有美丽的骊山、现代与历史交融的大雁塔等,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⑨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倍加珍惜。谢谢!

  必须删除的句子:

  需要修改的句子:将 (填序号)改为

  将 (填序号)改为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5分)

  印第安人的杰出代表玛雅人预言,2012年12月21日将是本次人类文明结束的日子。德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据此拍摄出灾难大片《2012》。影片虚构了2012年地球遭遇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的故事: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风等令人生畏的自然灾害集中爆发。影片登陆中国,上映3天就拿下了7500万元左右的票房,其火爆程度几乎赶上了《建国大业》。不过,影片中的灾难场面也引起了争议。著名喜剧演员洪剑涛在博客中直接呼吁“建议停映《2012》”,他在博客中称:“看完电影真的是很后悔,尤其是带孩子去看,更是错上加错。”

  你认为孩子能不能看《2012》这样的影片?请谈谈你的看法。(字数60字左右)

  六、写作(60分)

  25、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母鸡教育子女有一套自己的哲学。它常说:只要有一颗好心,就必然会有好报。小鸡们总是不停地点头称是。在它的这窝小鸡中,有一只金黄色的鸡小姐,老母鸡经常夸它聪明,它背诵老母鸡的哲学语录也最为卖力。每次考试总能得第一,老母鸡感到十分高兴。

  有一天下午,一只凶恶的老鹰来叼小鸡了,巨大的翅膀在地上投下了可怕的阴影。老母鸡张开翅膀组织小鸡们躲藏。可是那只鸡小姐被老鹰吓坏了,老鹰一个俯冲,就把它给叼走了。

  经过这个悲惨的事件后,小鸡们开始反思老母鸡传授的那套哲学。老母鸡也非常后悔。它痛恨自己平时只做正面宣传,没有告诫小鸡们:阳光下也有潜伏着的罪恶。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上册模拟检测试题答案

  1、D;2、D;3、B

  4、B 留给

  5、A ③新式学校开始是在儿子去日本之前,与去日本学武没有关联。⑤总督的儿子不一定要学武。⑥得学问上之益,与学武没有必然联系。

  6、D ; A.信中并没有“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都告诉他”。B.信中没有写儿子“从小喜欢卖弄才华”。C.信中是说“各位前辈”对新式学校“不以为然”,不是“儿子只能考中秀才”一事。

  7、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4分。每错、漏三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断为“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亦可。]

  8、①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3 分。患、不已知各 1 分;大意 1 分。]

  ②也要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疾苦,而不致于妄自尊大(自认为聪明,自认为杰出)。 3分。“致”“自智自雄”各1分;大意 1 分。]

  参考译文:

  吾儿知悉(书信开头用语):你出门离国,已经有半个多月了。我每天都记挂着你。父母爱子,无微不至,真恨不得一天都不离开你,但又一定要让你出门离家,因为希望你能用功上进,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用的人才啊。

  现在国家纷乱,外寇纷纷入侵,边疆国土接连失陷,国家腹地亦已危殆。兴国之道,最重要的是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的办法不止一个,训练军队实在是首要的办法。你从小就贪玩好动,在书房中,老师一旦离开,你就跳掷嬉笑,什么事情都干。如今碰上科举已废除,要不你最多也就只能以一个秀才的身份终老,一定不能金榜题名,成为朝廷的官员。所以学校开始设立,我就送你入学。那时还有很多前辈不认可这样的做法,但我十分了解你的性情,知你一定不是科举之人,所以排除各种困难送你入学读书,果然除体操外,其他的没一点儿长进。

  我少年登科及第,自然背负上“清流”之名,如果也要你这样,真的会让我愤懑愧疚得想死。现在世事多艰险,习武很好,因此送你东渡,进入日本士官学校进修学业,这样不会跟你的秉性气质相违背。你现在已经入学,应该努力上进,要把军事上的奥秘全部学会。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我还有要告诫你,你和我一起在湖南湖北,自然是总督大人的尊贵公子,没有人不恭敬地对待你。而如今却已离国万里,你平时那些可以依仗来轻视他人的条件,将不再能依仗,万一不小心生出祸端,反而让我们十分担忧。你今后应该把自己看成是贫苦的百姓,看成是地位低下的士兵,吃苦尽力,要用这些身份来处理求学时遇到的问题。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就算以后得到我的庇荫,在毕业之后,谋得一官半职,也要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艰苦,而不致于妄自尊大(自认为聪明,自认为杰出)。我已是五十岁开外的人了,官居一品,天下闻名,但还是要小心谨慎,常常担心自己做错事,不敢放纵。

  你跟随我的时间很长了,一定会亲自实践并努力坚守,不要自认为是尊贵的公子,就随随便便,全不在意,这不是我对你的希望,你一定要谨慎啊。天气冷暖变化应该自己留心,尤其要告诫自己不能有嫖娼赌博之类的所为,如果有这样的行为,即使幸运地不让别人知道,也会消耗自己的精神,荒废了学业;万一被人发现,甚至被日本的官吏拘捕,那我的脸面,将搁在哪里呢?(如果有那样的情况,)你固然不值得怜惜,但我又该怎么办呢!这是最应该竭力根除的,这是极恳切的嘱咐!

  我的身体很好,家里的老老少少也都平安,你不必挂念。你要全心求学,不要随便在外乱跑。你如果能不断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父涛示(父亲书信结束用语

  诗歌鉴赏:

  9、远谪异乡,报国无门,经年投荒,历尽劫难,兄弟离别,形单影只。

  10、前一比喻,描写自己所处之地,瘴气弥漫,乌云似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处境地险恶;后一比喻,想象宗一行经洞庭之时,春色已近,水天相接,含蓄地表达了天涯相隔之情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全诗苍茫劲健,雄浑阔远,感慨深沉,感情浓烈,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诗的一、三、四联着重表现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一联开篇点题,点明别离,描叙兄弟惜别之情。“越江”,即粤江,这里是指柳江。两句意思是说:自己的心灵因长期贬谪生活的折磨,已经成了“零落残魂”;而这残魂又遭逢离别,更是加倍黯然神伤。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

  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一带的烟树。“烟”字颇能传出梦境之神。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清代马位则认为:“既云梦中,则梦境迷离,何所不可到?甚言相思之情耳。一改‘边’字,肤浅无味。”(《秋窗随笔》)近人高步瀛也说:“‘郢树边’太平凡,即不与上复,恐非子厚所用,转不如‘烟’字神远。”(《唐宋诗举要》)后二说有理。“烟”字确实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惝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我们知道,柳宗元被贬的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诗人用“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该是多么不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

  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的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和谐自然地熔于一炉,确是一首难得的抒情佳作。

  11、略

  12、BD(B“热爱生活”错,D“沮丧、气愤”错。)

  13、答案要点:五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善于思考,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3分)性格中都有功利、自私、冷漠、提防、猜疑。(3分)

  14、答案要点:一语双关。实指:老师出了一道分析题,小说围绕分析题展开情节。(3分)虚指:借“分析题”分析了当今社会的素质教育、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等问题。(3分)

  15答案示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价值观不断受到影响发生变化,社会上一种急功近利、自私冷漠的思想也影响到当今的老师和学生。老校长见证并经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关爱,到人与人之间相互提防猜疑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内心充满感伤;老校长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育的现状,深深感忧虑,表现了他深切的责任感。也告诉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大众社会责任感缺失和主流价值观扭曲的现实时,应该具有一种责任感。

  16.解析: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语言往往需要体现出准确的特点,因此,在分析这几个词的作用时,就可以从准确性的角度思考。另外,考生作答时一定要联系这些词的词义、性质,再将同义、性质于准确性结合起来。

  答案:这三个词都含有十分肯定的意思,没有半点疑问。(1分)作者这样写,更鲜明地说明了观点,从而更加有力地驳斥了对低碳经济的这种误解,体现了用词的准碗性于态度的鲜明性。(3分)

  17.解析:本题问的是“第四种误解有什么危害”,而文中没有明确说明有哪些危害,因此,考生要明确文章中哪些文字隐含“危害”的内容,段中的“茹果”一词及本段最后一句话是较明显的提示。

  18、答案:(示例)①严重阻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②严重影响我国的产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③不利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会增加环境保护的成本。(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19.解析:本题“用自己的话回答”明确要求考生要在理解“低碳经济并不遥远”的原颐ツ基础上组织语言。回答时,可由文中的关键词句找到“并不遥远”的原因。茹由“我们搞可再生生资源,提高能源效率,关闭小火电、小水泥”可以得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由“作为消费者,随手关水龙头、关灯,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总结出实现低碳经济的具体做法。

  答案:(示例)因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台旨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2分)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因此,低碳经济离我们并木遥远。(2分)(因专业术语太多,学生能结合文本找到关键词即可。)

  解析:“我国对低碳经济会存在这K种误解的原因”,文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作者在分析误解时,就已经淡到存在误解的原因。因此,考生需要从文本找到相关依剧,通过研渎文本,归纳答案。

  答案:(示例)①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足;②害怕因发展低碳经济而使大型化工、钢铁行行业受限制;③只顾眼前利益,欠缺长远策略;④对自身实力认识不足,在技术上对发展低碳经济欠人缺信心。(能结合文本,自圆其说即可)

  20、C; 21、C.

  22、C(②中的“文本”和“课文”与⑤中的“这两个词”相连贯;④①分别就“课文”“文本”进行阐释,“则”表明④在前、①在后;③承上启下。)

  23、答案必须删除的句子: ③⑧ (1句1分,共2分)

  需要修改的句子:将①改为“我叫王龙,今年18岁,是ⅹⅹ中学的高三毕业生。”

  将⑤改为“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

  将⑨改为“希望贵校给我一次机会,我将倍加珍惜。”

  (一空1分,三处错误找对两处并修改正确就得满分,共4分)

  24.参考提示:

  我认为孩子能看《2012》。(1分)该片虚构了“人类末日”到来是的灾难场景,旨在呼吁人们重视环境问题,善待地球母亲,这对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是有积极意义的。(2分)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生存环境优越,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通过该片,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2分)

  我认为孩子不能看《2012》。(1分)孩子们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阶段,需要一个美好和谐的生活环境,需要乐观、上进的良好心态。(2分)而《2012》利用骇人听闻的灾难场景,可以渲染“人类末日”的惊悚,会让孩子们对未来产生恐惧、颓废甚至绝望的心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2分)

  (表态1分,有对影片、孩子分析,(2分)有影片对孩子的影响的分析。(2分)

  25、作文【提示】

  1.可以论述善心应该得好报。但是不能忽视防止邪恶。

  2.可以论述教育不能单纯偏窄,只做正面宣传。

  3.可以论述认识生存危机,生活艰险。才能有效应对各种不测。

猜你喜欢:

1.2017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带答案

2.2017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含答案

3.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4.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5.2017年高中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386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