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2)

朝燕分享

  四.语言应用题

  25.某地新时代实验学校为创建学校文化氛围,要求各学生宿舍为自己宿舍拟一个三字室名,体现“雅居寄情”的主题,要求内容文雅.健康,富有文化内涵;并题写一副对联(30字以内)或50 字以内的一段话,解释寓意。请你为之拟一个并解释寓意。

  26.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从清明节.端午节.植树节.中秋节.五四青 年节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各用一句话表现它们的特点。

  【示例】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端午节:

  植树节:

  中秋节:

  教师节:

  五.作文

  27.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很多成语与我们的属相相关,人们对数字所表示的所谓吉凶看法各异,很多优美的诗句与春夏秋冬有关等。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认识,查阅相关资料,以“我们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为话题范围,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试题答案

  1.C (A“娱乐”的“娱”应读“ yú”,“ 劳什子”的“ 什”应读“shí”;B“ 尽管”的“ 尽”应读“jǐn”D“诅咒”的“诅”应读“zǔ”。)

  2.B (A“寒喧”应为“ 寒暄”,“ 蒙汉药”的“ 汉”应为“ 汗”;C“ 署假”的“ 署”应为“ 暑”,“六和彩”的“和”应为“ 合”。D“ 功迹”的“ 迹”应为“ 绩”,“ 阴谋鬼计”的“ 鬼”应为“诡”。)

  3.D (A 中最后的句号应移至后引号外;B 中“(巴金语)”注释的应该是部分内容,应紧跟在“生存有了一点光彩”的后面;C 中省略号与“等”应删除一个。)

  4.A ((1)中强调“大自然和人”的隔离,不能相互了解:“ 隔膜”指彼此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隔阂”指彼此情意不相通,思想有距离。(2)语境强调的是递进关系:“不只”相当于“不仅”,要和后面的“还”相呼应,构成套用关联词。(3)句“ 以至”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有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5.A (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狡兔死,走狗烹: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原先曾给自己出过力的人除掉。狗头军师:指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并不高明的人。)

  6.A (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写在人生边上》是散文集。)

  7.C (成分残缺。在“改革了军官的选拔和培训”后加上“体制”。)

  8.C (A项,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的是李金华的行为,还是审计署的行为,还是国务院 直属部门的行为,意思不明确。B 项,是否定“真实想法”还是否定“ 麻痹伊朗的手段”,语意不明。D 项,中国反对的内容不明确。)

  9. (1)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 (2)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3)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

  10.A (A 项是证明“多地区连续演化”说,恰恰对“非洲起源”说不利。)

  11.A (文章只是一种推断的语气,强调有这种可能,而选项是一种非常肯定的观点,这与文意不符。)

  12.B (在国际上,一直是“非洲起源说”占上风,虽然中国学者的最新发现有利于“ 多地区连续演化说”,但仍未改变这种局面。)

  13.D (A 项,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法不是沈冠军教授发明的,是他在研究时使用了这种先进的方法。B 项,作为研究的地点的原因是那里的地层比较典型,而不是出土的化石多。C 项,不能说80年代前所有的遗址测年都不准确,选项的说法过于武断。)

  14.C (题干中的“穷”是“ 窘迫,生活困顿”的意思,A 中的“ 穷”是“ 尽,完全 展开”的意思;B 中的“穷”是“尽,快尽”的意思;C 中的“穷”是“政治上没有出路,陷入困境”的意思;D 中的“穷”是“贫穷”的意思;答案为,。)

  15.A (这里重要词语有“ 望见”“ 攫”“ 之”等词语,“ 望见”解释为“ 远远地看到”,“ 攫”解释为“快速地抓”,“之”指代“瓦罐里的饭”)

  16.D (这里重要词语有“先君”以及后半句的含义,好在本题为选择题,通过前后语境,可以看出,孔子在这里是想通过这种委婉的方式,来测验颜回的道德品质,这种引而不发的方法是巧妙的。)

  17.A (这里重要词语有“向者”“弃食”“不祥”的含义,本题作为选择题,并不难选。通过前后语境,可以看出,在这里颜回如实的。)

  18.(按说)最应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 从这件事看来)自己的眼睛也并不一定可信;最应依仗的是(自己的)心,可是(从这件事看来)自己的心也不可以(完全)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重要词语是“目”“而”“恃”“犹”“固”等)

  19.“昼寝”应该是白天因饿而浑身气力全无,大白天只能( 被迫)躺在床上休息了,但肯定睡不着。“望见”表明此时饿得眼巴巴地望着食物,别说那米饭的清香了……“ 详为不见”,即假装没有看见到(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想让颜回自己反省..这正是孔子善于从生活事例中教育弟子的高明之处!孔子这种重视生活感悟.引而不发的方法值得我们思索学习。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孔子在游历到陈蔡之间时生活窘迫,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了,已经七天没有吃上饭了。大白天只好躺在床上,颜回到外面找米,找到了一点就赶紧烧锅做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隐约)看到颜回用手从锅里猛地抓了一把(米饭)吃掉了。不久,米饭熟了,(颜回)拜见孔子请他吃饭,孔子假装刚才没看到颜回抓饭吃,起身(煞有介事地)说:“刚才我做梦梦到了我的先人,我要用干净的饭食祭祀他们。”颜回说:“ 不行啊!刚才煤灰掉进了锅里,扔掉食物不吃是不好的,我刚才用手抓了吃掉了。”孔子感慨地说:“(按说)最应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从这件事看来)自己的眼睛也并不一定可信;最应依仗的是( 自己的)心,可是(从这件事看来)自己的心也不可以( 完全)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

  所以说,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难事,孔子那种(引而不发.循循善诱的)了解人的方法难以做到啊!

  20.①使自己变得开朗,路也就开阔起来(回答“发泄心中的不快.减轻痛苦”也可得分)。②歌唱生活,灿烂自己的人生。(本文并没有明确描述“快乐时哼歌”的情景,第五节中描述父母一边干活,一边哼歌,实际上是想表述他们能在困难的现状中寻找出快乐。回答“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也可得分。)

  21.因为看重自己的生命,他们能笑对艰难生活,为自己创造自信,让自己陶醉其中。( 回答出其中的三条可得满分;用文中的话“ 他们是在从心底灿烂他们的人生,他们是在用心歌唱他们所正在过着的生活”也可酌情给分。)

  22.①羞怯,怕人听了自己并不好听的歌声而笑话。

  ②生活本来艰难,实际上并无快乐。

  23.A C D (B 项小时候哼歌只是为了走完夜路,并没有“对生命的重视”这样高的认识;E 项“勤劳”“善良”牵强附会,应该是“自信”“豁达”。)

  24.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美景如画。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充满诗情画意。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间仿佛过了滤似的,分外皎洁,投下了斑驳陆离的光影,境界显得更加宁静。后一句写诗人所闻:山泉格外清澈明净,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还能听到它的叮咚的流水声。用清泉流淌反衬“空山”的清幽。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以动衬静,令人陶醉。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25.【设计解析】宿舍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对学生成长与发展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富含人生哲理.充满青春激情的室名.室训可以将宿舍点缀得温馨幽雅,使宿舍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展示莘莘学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既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

  【答案示例】

  ①雅馨室:室雅无须大,德馨不在多。②润德居:食无求好居求安,书可润屋德润身。③磨砺轩:睡硬板床,磨我心性;读圣贤书,砺吾志趣。④龙门台:理想为翼,扶摇而上鲲转鹏;学海泛舟,计日程功鱼化龙。⑤忧乐亭:范仲淹忧以天下,乐以天下;有志者忧在学业,乐在学业。⑥一方阁:润凝浮躁返璞玉,褪尽铅华出芙蓉。⑦潜龙渊:鱼跃龙门千尺浪,风翥九天须臾间。⑧凤麟角:凤凰山下足球队,麒麟阁中读书郎。⑨鸿鹄阁:天生我才必有用,世无朽木不可雕;扫除天下一室始,鸿鹄奋飞有一朝。

  26.清明节:雨也纷纷,泪也涟涟,情也悠悠,意也绵绵。(纷纷清明时节雨,点点滴滴落心头/杏花村里酒飘香,清明时节人断肠/ 逝者的生命在我们的心中续延,我们的思念如同细雨绵绵。)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船,屈原精神代代传。(龙舟竞发千帆舞,汩罗江畔吊屈平。)植树节:今日栽下千棵树,来年形成万里阴。(种下绿色的希望,创造幸福的未来/树木树人,百年大计$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一棵树,增一抹绿色,添一份期待。)中秋节:月亮圆,月饼圆,家家户户盼团圆。(两岸共赏月,一心盼团圆。月到中秋圆,亲人心相连/月亮圆月饼圆,年年岁岁盼团圆/ 菊花香桂花香,时时刻刻望故乡。)春节:贴春联,放鞭炮,红红火火;煮年糕,吃饺子,蜜蜜甜甜。

  27.【作文写作指导】& 题目中规定了话题中心是“ 我们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实际上与本单元的文本内容是相一致的。暗示着围绕生活中的一点小事情或现象,展开联想与想象,构思成一篇有意味的小品文。话题中提示的“成语与我们的属相”“ 数字所表示的所谓吉凶”“ 优美的诗句与春夏秋冬”,其实是比较容易出题的,例如“ 成语中的‘ 狗’”“ 鸡年鸡语”等;“ 说说‘8’’与‘发’”“东西方文化中的‘13’”;“古代诗歌中的‘春’”“春花秋月诗多少”等。

  要求说“结合自己的生活认识”“查阅相关资料”,有很大的自由扩展空间。

  【作文例文】

  阳春说“杨柳”

  杨静雅

  阳春一到,最先令人感到春意的可能就是柳树了。柳树又名“ 杨柳”,其得名与隋朝的杨广有关。相传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永济渠,并在两岸大堤遍植柳树护堤.遮阴.食羊。后御笔亲书赐其国姓为杨,遂名“ 杨柳”,悬绸纪念。这便是柳树又名“杨柳”的由来。

  因为杨柳在初春时节发芽,绽放嫩叶,常成为春天的节令特征。我国节气有“ 七九.八九,隔河看柳”的说法。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对柳的描写更为传神地表达了柳对节令特征的敏感反映。

  由于杨柳枝条柳叶柔软细长,姿态婆娑,十分动人,因而古人还以柳比喻美丽的女子。如柳腰形容身材苗条,柳眉形容眉毛细长.秀美。《林黛玉进贾府》文中形容其容貌的句子也是很好的例证。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绘杨贵妃“ 芙蓉如面柳如眉”,就是人们熟知的比喻。

  我国古代寒食节那天家家有插柳的习俗,宋代风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而且头戴柳帽到郊外踏青。自今清明节扫墓仍有插柳以示纪念的习俗。

  因为“柳”音谐“留”;柳形轻柔,柳性质韧,柳味浓苦,古人折柳送别也就成为了风俗。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分别以后很难见面,亲友别离,难免伤怀。江淹《别赋》中说“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折柳送别亲友是古时的旧俗,汉乐府诗中有《折杨柳》篇;唐时风俗最盛。《诗经小雅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意即旧时我离家时,柳丝飘悠,似有留恋之情,惜别之意。杨柳品性坚韧,不择环境,生命力强。清楮人获说:“送行之人岂无它枝可折而必折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人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处可活,为之祝愿耳。”

  柳是苦的,它非但占了个令人难以接受的苦,而且味还是那么的浓重。亲友离别的痛苦,思念之重皆如柳之浓重。后世人常有“折柳”作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由此产生了抒发游子情思的《折柳》曲。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里就有“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之句。晋陶渊明因宅边有五株柳树,他便以“五柳先生”自称,有《五柳先生传》,足见其对柳之钟爱。唐王维有《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宋柳永也有《雨霖铃》有“ 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写尽了情人别离之情。南宋陆游《游山西村》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很有情趣。近代俗语有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简评』 文章以“柳”为话题中心,对“杨柳”名称的由来以及“柳”在古典诗歌中常具有的意象内涵进行了剖析和阐释。可谓是有关柳的常识总结,又非罗列生物学上的知识。具有生动性和知识性。

  文章引用了很多诗词名句,并稍微进行了评鉴,虽然用语并不专业,却也点评到位,能上下沟通,增加了本文的文学感染力。
看了"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高一年级第五单元语文测试卷

3.高一上册语文必修2期末试题

4.高一语文必修4苏教版期中试题

16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