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三语文质检试卷及答案
对于语文的学习,除了背之外,还要多做练习!那么,对于高三的语文究竟要怎样有效的去做题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做份 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三语文质检试卷,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三语文质检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载(zài) 颠簸(bǒ) 按捺(nài) 汗流浃背 (jiā)
B.惩罚(chéng) 躯壳(ké) 洼地(wā) 熏陶渐染(jiān)
C.翘楚(qiáo) 祛寒(qū) 翩跹(xiān) 身陷囹圄(wú)
D.押解(jiè) 与会(yù) 编辑(jí) 以儆效尤(jǐ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中国人素有这样的消费习惯:只愿意为有形的实物付费,不愿意为无形的智力卖单。例如,很多患者认为诊断不值钱,药品才值钱;技术不值钱,耗材才值钱。
B.天下奇观双乳峰下有连绵的肥田沃土,有呈玉带状的三岔河水浇灌,养育了这一方的百姓,繁演了这一方的后代,使双乳峰下的布依风情更具有神秘色彩。
C.丹霞山阳元石30万年来傲然直指苍穹,带着饱满的张力一柱擎天,笑看群山伫立天地,坦然接受日月的洗礼和信徒的膜拜,这样的景观让所有游客惊叹不已。
D.长期的文化积淀,笃实的心性沉潜,古典精华的守护,使他在喧嚣鼎沸的书坛赢得了认同;尤其是于经典处发韧,从自然中得法的行书更是获得行家的赞许。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仅凭自己武断的解释来判断自己国家的历史并满足于其中,不仅助长狭隘的国家主义的派生,于是增强从现实世界孤立出去的意识。
B.素有黄金通道之称的万里长江,挟裹着历史的沉淀,由此奔腾入海,水天相接,烟波茫茫,好一派蓝天辽阔、沧海浩瀚的壮丽景象。
C.面对高校校园内明显高估大学生信贷能力的网贷乱象,不能再等闲视之,应该做到对症下药,强化源头预防,扎紧网贷制度的篱笆。
D.断掉知网,让我们遇到思考学问本质的机会:做学问仍然需要你与纸张亲密接触,数据库本质上还是工具,它是不可能越俎代庖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置于全球电商竞争大格局下,按货物征收关税的新税制对于增加内需、扩大出口和提升中国制造品质与技术含量,是否非常必要和迫切的政策举措。
B.尽管亚洲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国家之间的互相依赖不亚于甚至超过其他很多区域,但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经常为很多历史和现实问题所困扰。
C.由于美国经济复苏不如预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不同的群体对立和社会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为美国社会的民粹主义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温床。
D.信息传播学认为朋友圈谣言往往有着典型的“群氓”效应,通过一些具有煽动性和诱惑性的内容和标题,凭空制造稀缺感,从而诱导读者转发、阅读。
5.下面划横线处的语句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最合理的一项
南浔古镇在上一波旅游开发中慢了脚步,以至于如今沿河而建的数百幢民居在时间里不曾被改变。漫步这些建筑中, 。沿着围廊走,脚下就是河水,这边阿姨洗菜,对岸奶奶洗衣服,夹杂麻将声、蒲扇声,都是江南细语。
①搅动了大半个世纪的风云沉浮
②也能读到当年主人既要保持封建传统的道德
③也是这些建筑让南浔比一般的江南水乡多了大家闺秀的气派
④依稀能重睹百年前丝商如何打造并运用财富
⑤又要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诱惑等矛盾心理
⑥更有趣的说法成就了一位留过洋的“十三姨”
A. ②⑤③⑥①④ B. ④①②③⑥⑤ C. ④①②⑤③⑥ D.②⑤①④③⑥
6.阅读下面文字,提取主要信息,整合为3个结论性的语句。(4分)
根据美国国防部2015年发布的《亚太海上安全战略》,截止2015年7月,南海各方共在南海通过填海制造了约1214万平方米土地。其中越南约占32万平方米、马来西亚约占28万平方米、菲律宾约占57万平方米、台湾地区约占3万平方米。根据此份报告声称,中国大陆已经通过填海制造了超过1174万平方米的土地,其面积是剩下所有国家和地区填海面积总和的17倍。此外,《亚太海上安全战略》中还提及,南海填海历史已有40余年,中国大陆只花了不到20个月的时间就通过填海制造了这个海域超过95%的土地。
7.汉字文化,魅力无穷;儒释道文化,又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参照下面的示例,从结构特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儒”字或 “道”字作简要解析。(5分)
【示例】“佛”: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这两点能做到,就是放得下。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孤”在中国艺术中具有丰富的内容,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感受上的孤独无依,强调脱离“群”之后的孤独感受;二是超越情怀的孤迥特立,强调超“群”,独守贞节;三是人格理想的一意孤行,虽然孤独无依,但孤傲的精神不变。八大山人的作品可算典例。
八大山人晚年喜欢画小雀,体态渺小,无树木可依,多是独立悬崖暂栖身,如《巨石小鸟图轴》,危石孑立,下有一朵玉簪兀自开放,上有一黄口小雀,在悬崖峭壁中嗷嗷叫,无以为助。《孤鸟图轴》,从画面左侧斜出一枯枝,虬曲的尽头,画一袖珍小鸟,一只细细的小爪,立于枯枝的最末梢处。似展还收着的翼,玲珑沉着的眼,格外引人注目。此外别无长物,简易至极。八大告诉你,这是多么孤独的世界。
画虽简单,其中蕴藏着八大山人有关孤独的智慧。八大山人关注的不是一只小鸟的命运,而是借物抒情。这幅《孤鸟图轴》,或许画的就是“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般的思考。从无限的时空来说,人就是一只短暂栖息、瞬间消逝的孤鸟,人的生命就是一趟孤立独行的历程,无所依靠是人的本来命运。八大通过画,从多方面展现他对人孤独命运的思考。
八大山人的艺术也是对人的尊严的礼赞。八大的画喜欢创造一种孤独而危险的势态,造成剑拔弩张的气势,由此突出人的形而上的思想。如《秋花危石图轴》,中部巨石矗立,摇摇欲坠,山人以枯笔将石头力压千钧的态势突显出来,而在巨石之下,以淡墨勾出一朵小花,一片微叶。巨石的张狂、粗糙,小花的轻柔草绵,构成了极大的反差。但花儿不因有千钧重压而颤抖,而是从容自在地开着,绽放着自己的生命。危是外在的,是可以超越的,淡定却是深层的,生命的尊严是不可沉沦的。
身世飘零的八大,孑然一身,在其精神错乱之时,粗头乱服,形同乞丐,晚年更是吃了上顿无下顿。他艺术中的孤独,很容易使人想到,他是不是在暗自抚慰,是凄然的可怜。但细细体味,不但没有这样的情绪,相反却充满着快乐,他不是在孤独中躲避,而是喜欢孤独,吟味孤独,享受孤独。他通过他的艺术要证明,生命哪里是哀怜兮兮的过程,而应是淡定如微、平如秋水。
八大山人又是高蹈的,常以诗来吟味孤独的意味。他在《题竹石孤鸟》中写道:“朝来暑切清,疏雨过檐楹。经竹倚斜处,山禽一两声。闲情聊自适,幽事与谁评。几上玲珑石,青蒲细细生。”这诗就透露出八大所隐去的世界。他一生怀着愤懑的遗民情绪,把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推到极致,将画中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孤傲情怀。
八大作品中体现的孤独精神,是他长期关于人的存在价值思考的结果,体现了中国绘画的形而上思想。当然,八大为了突出孤独的精神,常以独鸟、独木等为尚,但这只是表象,孤独不是外在形式,而是其内在不依待的精神。他的一双鹌鹑,也是独立;两条游鱼,也是孤独。一般的孤独感常伴着无望,甚至绝望,但在八大这里却充满了希望。如《鹿图》,一只孤独的鹿,在深幽的山间,昂起头。向着椿(春)树,向着阳光,寻找生命的灵源。此图构思精心,主题向往春天,这春天不是他的旧朝,而是清净的世界。
八大山人艺术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追求,没有绝望,没有脆弱无助,孤独是脱略一切束缚的高蹈,是凛然不可犯的生命尊严的呈现。
(节选自《八大山人作品中的孤独精神》,有删改)
8.下列不能体现八大山人艺术“孤独而危险”的特征一项是
A. 《巨石小鸟图轴》:危石孑立,下有玉簪开放,上有小鸟在悬崖峭壁中嗷嗷叫,无以为助。
B. 《秋花危石图轴》:巨石矗立,摇摇欲坠,巨石之下,又以淡墨勾出一朵小花,一片微叶。
C. 《孤鸟图轴》:画面左侧斜出一枯枝,虬曲的尽头,画一袖珍小鸟,立于枯枝的最末梢处。
D. 《鹿图》:一只孤独的鹿,在深幽的山间,昂头向着椿树,向着阳光,寻找生命的灵源。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中国艺术中,“孤”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感受上的孤独无依,超越情怀的孤迥特立和人格理想的一意孤行。
B.八大的画虽简单,实则借物抒情蕴藏着他有关孤独的智慧:生命不是哀怜兮兮的过程,而是淡定如微、平如秋水。
C. 作为遗民的八大虽身世飘零,生活艰辛,但其艺术作品依然蕴含着他的孤傲情怀,体现着中国绘画的形而上思想。
D. 八大山人绘画崇尚独鸟、独木等,这只是表象,是为了突出孤独的精神, 而且其孤独实质是其内在不依待的精神。
1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八大山人艺术有一种孤危的意识、孤独的精神、孤往的情怀”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岭上梨花雪
张峪铭
①你不得不承认,世间有些事很奇妙。如春天就像一位姑娘拿着一根季节的牧鞭,轻轻地抽打着万物,于是万物苏醒了,并欢快地迈向春光深处。奇怪的是人到了这个季节也不例外,也慢慢地敞开胸怀,也乐意、兴奋地扎入春潮之中。
②这不?朋友金兄来电说,若再不到岭上来,那梨花将要谢来,到时你不要懊悔。最后还诗意的说了一句:满山梨花雪,飘洒能几时?其实朋友的夸张语言比不上季节的诱惑。对岭上的梨花,我已钟情很久了,只不过时间难以支配,一拖再拖。我也担心若不前往,恐怕梨花已卸妆,赶不上其尾声末场了。
③岭上,实际上是三条岭简称,它属东至县尧渡镇管辖,离县城以东约十里地。这里原先就是古徽道必经之地,是东边通往小城的咽喉。可时光的草早已将古道湮没,石板路也习惯了人的冷落。不想岭上人,在那贫瘠的土地栽上了梨树,于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引得游人四方来。岭上成了梨花的天堂,春天的秀场,连古道也焕发了生机。
④那天雨丝飘落,我们一行人轻踏如琴键似的石道阶梯,张望恼人的春色,谛听快乐的跫音,路过一潭碧水,走过一段山冈,穿过一座古亭……你举眼一望,无边景色迎面扑来。那满山遍野的梨花,攻陷了整个山梁,那行道树的新绿,石楠林的殷红,成了梨花的配角,就像一匹巨幅白绢上点缀一点绿色和一抹红,将那梨花衬托得更加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如雪素洁淡雅。这让人想起了中国画,了了几笔,春意盎然,那大片的留白,给了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⑤说起岭上梨花的配角,不能不说那些奇形怪状的褶皱石。有的如天蟾,有的如书卷,有的如莲座,有的如宝剑……梨树植在山石间,山石卧在梨树前,就如袭一身白裙的女模特,倚在肌肉健硕的男子身边,一个风情万种,一个雷霆不动,演绎着野性与温柔之美。一树梨花细雨,一座古亭微风。梨花是那么的鲜活清新,古亭是那么的质朴禅定。这样的画面,让人古意顿生——风扫素眉,眼角垂泪,玉笛轻吹,千娇百媚,只为在这世上走过一回,只为在万紫千红中独守清白而无悔。
⑥不错,梨花是岭上的当然主角,但她有时也退到幕后,若你定格一景,梨花又成了游人的背景。你看那一班女子,穿红着绿,手拿纱巾在梨花古道上舞动起来,那洋溢的笑颜,与梨花相映成美。你才知道人因景而游,景也因人更生动。
⑦我坐在古徽道边的一块石头上,望着游人如织,花开如雪,我思考着任何生命都有许多相似与重叠。梨花生命与人类一样。当最后一场春雪融化成一泓春水时,梨树枝头生出些白米粒,小小的、涩涩的如懵懂女孩;等暄风一遍遍拂过,那白色的花苞竞相开放,那纯粹的白,如少女的裙裾,那淡黄的蕊,如少女面庞上的羞涩;再过几天花开得更加恣意,绿绿的嫩叶也悄悄地长了出来,就像系着绿围裙的少妇,腰肢随风摆,楚楚动游人,想必那果实早已孕育在腹中了吧。女人如花,这样的比喻可溯源到《诗经》中的“桃之夭夭”,只不过桃花演绎的是一场火红与热烈的生命,而梨花的生活演进,带着一份圣洁、一分高贵,一丝素雅与一丝哀怨。难怪有人称梨花“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天地之间,她不取悦、不谄媚,保持一生天性,给你一世素容。
⑧我想梨花是不是天地之间的白衣使者?她开在清明之前,一夜之间扯起了白幡,此时天朗气清,山河素白。是不是祭奠沧海桑田的变幻,祭奠草木枯荣的更替,祭奠生灵万物的轮回……?是不是想让人类应懂得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清明祭奠是为了吊慰感恩,出城寻春是为了守住更好的人生。人类啊,应当有必要的敬畏和必要的坚守。就像梨花坚守着她不变的清白,坚守着她淡淡的清香。
⑨岭上梨花雪,只不过是将梨花的白,用雪作喻。你远观如雪满山,近看如雪飘落。但梨花的香却很特别,以至特别得让人忽略了。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人。当她的皎白之容冲击着你的视觉时,你的嗅觉变得迟钝了。即使你贪婪吸取,也不见香气芳踪;倘若静心感受,定有一缕暗香。这也印证着一个道理,给你太多,幸福难觅;若有缺憾,才能幸福满满。
⑩我问朋友,你说的梨花雪如何诠释?他眨了一下眼,一字一顿道:“梨花不逊雪花白,雪却输梨一段香。”嘿,古词翻新,说出了梨花的品质,可岭上梨花呢?我想,里面不仅有栽梨人创业的精神,也会熏染着岭上独有的地理人文。
⑾岭上梨花雪,三月始盛开。莫道伤春语,明年你再来。看到纷纷零落的梨花,我伤感地念叨着,并期待着来年岭上的春天,期待那一场梨花雪。
11.简析文章开头三小节的作用。(3分)
12.文章写梨花多处运用衬托的手法,请结合文章第④⑤⑥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3.赏析文中第⑦段划横线部分。(4分)
14.你认为题目“岭上梨花雪”中的“梨花雪”有什么妙处?(4分)
15.结合文章对梨花的品质、特点的描写,说说梨花给人们的启示。(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苏逢吉,京兆长安人也。汉高祖镇河东,父悦为高祖从事,逢吉常代悦作奏记,悦乃言之高祖。高祖召见逢吉,精神爽秀,怜之,乃以为节度判官。高祖性素刚严,宾佐稀得请见,逢吉独入,终日侍立高祖书阁中。两使文簿盈积,莫敢通,逢吉辄取内之怀中,伺高祖色可犯时以进之。高祖多以为可,以故甚爱之。然逢吉为人贪诈无行,喜为杀戮。高祖尝以生日遣逢吉疏理狱囚以祈福,谓之“静狱。”逢吉入狱中阅囚,无轻重曲直悉杀之,以报曰:“狱静矣。”
高祖建号,制度草创,朝廷大事皆出逢吉。逢吉以为己任然素不学问随事裁决出其意见是故汉世尤无法度而不施德政民莫有所称焉。高祖既定京师,逢吉与苏禹珪同在中书,除吏多违旧制。逢吉尤纳货赂,市权鬻官,谤者喧哗。然高祖方倚信二人,故莫敢有告者。凤翔李永吉初朝京师,逢吉以永吉故秦王从严子,家世王侯,当有奇货,使人告永吉,许以一州,而求其先王玉带,永吉以无为解,逢吉乃使人市一玉带,直数千缗,责永吉偿之;前客省使王筠自晋末使楚,至是还,逢吉意筠得楚王重赂,遣人求之,许以一州,筠怏怏,以其橐装之半献之。
是时,天下多盗,逢吉自草诏书下州县,凡盗所居本家及邻保皆族诛。或谓逢吉曰:“为盗族诛,已非王法,况邻保乎!”逢吉甗以为是,不得已,但去族诛而已。于是郓州捕贼使者张令柔尽杀平阴县十七村民数百人。卫州刺史叶仁鲁闻部有盗,自帅兵捕之。时村民十数共逐盗,入于山中,盗皆散走。仁鲁从后至,见民捕盗者,以为贼,悉擒之,断其脚筋,暴之山麓,宛转号呼,累日而死。闻者不胜其冤,而逢吉以仁鲁为能,由是天下因盗杀人滋滥。
是时,隐帝少年,小人在侧。弘肇等威制人主,帝与左右李业、郭允明等皆患之。逢吉每见业等,以言激之,业等卒杀弘肇,即以逢吉权知枢密院。方命草稿,闻周太祖起兵,乃止。
(《新五代史·汉臣》有删节。)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爽秀,怜之 怜:喜爱。
B.除吏多违旧制 旧制:原先制度。
C.直数千缗 直:价值。
D.即以逢吉权知枢密院 权知:掌握。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悦乃言之高祖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高祖尝以生日遣逢吉疏理狱囚以祈福 越国以鄙远
C.入于山中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断其脚筋 君知其难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逢吉常替做高祖从事的父亲撰写文辞,又精灵聪明,兼之善于察言观色,甚得汉高祖宠信。
B.苏逢吉虽贪恋财货,但毕竟学问高深,处事干练,以朝廷大事为己任,老百姓没有不称道的。
C.文章承袭春秋笔法,秉笔直书,虽选材广泛,但结构严谨,文字凝练,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D.文章列举事例,正侧结合描写苏逢吉,张令柔捕盗杀民,皆因苏逢吉之故,即属于侧面描写。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逢 吉 以 为 己 任 然 素 不 学 问 随 事 裁 决 出 其 意 见 是 故 汉 世 尤 无 法 度 而不 施 德 政 民 莫 有 所 称 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两使文簿盈积,莫敢通,逢吉辄取内之怀中,伺高祖色可犯时以进之。(4分)
(2)闻者不胜其冤,而逢吉以仁鲁为能,由是天下因盗杀人滋滥。(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念奴娇 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 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21.这首词上下阕分别扣住 与 两个地点的变迁,写出了倍加感伤的世事沧桑。(2分)
22.本词写了登临所见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1)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孟子·尽心上》)
(2)归,还也。有,实有也。言窃其名以终身,而不自知其非真有。或曰:“盖叹世人莫觉其伪者。”亦通。旧说,久假不归,即为真有,则误矣。(《孟子集注》)
(3)正义曰:此章指言仁在性体,其次假借,用而不已,实何以易,在其勉之也。而行仁,本性之自然者也。汤、武利而行仁,视之若身也。五霸强而行仁,则力假之而已。然而久假而行之,而不归止,安知其非真有也。杨子曰:“假儒衣书服而读之,三月不归,孰曰非儒也。”亦同其旨。(《孟子注疏》)
23.出自(1)段文字的一个成语是 ;根据三段文字,(1)段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 。(2分)
24.试评析第(2)(3)段文字对第(1)段中孟子观点的不同理解。(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 ,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琵琶行》)
(4)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 。(《长亭送别》)
(5)五月渔郎相忆否? , 。 (周邦彦《苏幕遮》)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康德一生未出哥尼斯堡小镇,但在哲学上进行了一场所谓哥白尼式的革命。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创作了名著《瓦尔登湖》。但有人认为求知须广见,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蜗居书室乃至蛰居一地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三语文质检试卷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D 2.C 3.C 4.B 5. C
6.(1)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几乎都在进行填海造岛作业;
(2)中国填海造岛的速度和规模远超其他各方;
(3)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填海造岛由来已久,而中国在最近才开始这项作业。
7.“儒”: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需”,合起来就是“人需”和“需人”。人需就是人活世上,有各种生存或精神的需要,需要依赖;需人就是满足这些需要,就要人积极进取,主动去拿,并且拿对了。合起来就是拿得起。
“道”:左边一个“走”字,右边一个“首”字,合起来就是脑袋走或者走脑袋。脑袋走就是动脑子,尽量透彻;走脑袋就是依胸中透彻而行,尽量顺应规律。整合起来,就是要明道,并依道而行。这种智慧,就是想得开。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8. D 9. A
10.①八大的画,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危险的势态,造成剑拔弩张的气势,由此突出人的形而上的思想,有浓厚的高洁之气。
②八大作品中的孤独体现的是他对人孤独命运的思考,生命是一趟孤立独行的历程,无所依靠是人的本来命运。
③八大山人的作品,吟味孤独,享受孤独,有强烈的自尊思想,突显的是一种张力形式,他的作品是对人的尊严的礼赞。
④八大山人的作品孤独中有倔强的气度,心中充满理想,是脱略一切束缚的高蹈,是凛然不可犯的生命尊严的呈现。(写出三点即可。)
11.内容上:①写出自己对岭上梨花的喜爱;②用原先古道、石板路的荒芜、冷落衬托今日岭上的美丽热闹;③赞美今日岭上人的创业精神;④体现岭上独有的地理人文。
结构上:引出下文,作者由此付诸实践,走上赏梨之路。(内容2分,结构1分。内容写出3点即可。)
12.①用行道树的新绿、石楠林的殷红衬托梨花的洁白;②用山石的野性之美衬托梨花的温柔之美;③用古亭的质朴禅定衬托梨花的鲜活清新;④用游人的欢笑舞动衬托梨花的生动美丽。(每点1分,共4分)
13.①按时间顺序写出梨花从生出小白花,到竞相开放,到恣意盛开、孕育果实的生长过程;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将梨花生命的演进比作懵懂的女孩,少女的裙裾、面庞上的羞涩,系着绿围裙的少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梨花的洁白、娇柔、秀美。(每点2分,共4分)
14.①(岑参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用梨花喻雪,本文题目中的“梨花雪”是用雪喻梨花,巧用诗意,推陈出新。②“梨花雪”既指梨花的洁白,也暗含圣洁的品质,一语双关;③借朋友“梨花不逊雪花白,雪却输梨一段香”的古词翻新,由梨花的白引出梨花的香,在赞美梨花品质的同时,暗含了作者对岭上人创业精神的赞美。(写出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4分。)
15.①梨花圣洁、高贵、素雅的品质启示人们做人要不取悦、不谄媚,保持一生天性;②梨花开在清明之前,仿佛在祭奠万物生灵,想让人类懂得慎终追远,饮水思源;③梨花坚守不变的清白,坚守淡淡的清香,启发人类应当有必要的敬畏和必要的坚守;④梨花的暗香很特别,易让人忽略,告诉人们:只有静心感受,才能觅得更多的幸福。(5分,写出三点即可,不概括品质、特点,适当扣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6. D 17. C 18. B
19. 逢 吉 以 为 己 任/ 然 素 不 学 问 /随 事 裁 决 /出 其 意 见 /是 故 汉 世 尤 无 法 度 /而不 施 德 政/ 民 莫 有 所 称 焉
20.(1)两使的文簿堆满了,没有人敢通报,苏逢吉就取来放在怀中,等到汉高祖的神色可以冒犯时进献。(4分)
(2)听到的人都为他们呜冤叫屈,而苏逢吉把叶仁鲁当成能人,从此天下因做盗贼被杀的事就泛滥成灾了。(3分)
21.六朝胜地,行宫内院。(2分)
22. (1)空旷青山,破败离宫,萋萋芳草,无人松径,荒凉落日,明灭鬼火,凄清明月。(2分)(2)与所写虚景结合(或虚实结合),突出表达了长江一线连年征战、豪杰消磨、功业成空的苍凉悲壮,咏出了风云易消、青山常在的感慨,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3分)
23.久假不归;仁义(2分)
24.前者站在客观的角度,强调真假之别,指出不仁义的无论经过多长时间都不能变成仁义的。后者认为“假借”紧跟在“性”、“体”之后,也是“行仁”的一种体现;如果一个人能够坚持不懈的实行仁义,就效果来看,与真正具备仁义的人也没有区别。(3分)
25.(1)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4)柳丝长玉骢难系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5)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参考译文:
苏逢吉,京兆长安人。(后)汉高祖镇守河东,父亲苏悦任漠高祖的从事,苏逢吉常常代替苏悦写奏记,苏悦于是告诉了汉高祖。汉高祖召见苏逢吉,见他精神爽秀,怜爱他,就任他为节度判官。汉高祖性格素来严肃,宾客僚佐们很少能够请求进见,惟独苏逢吉能进入,整天在汉高祖的书房中侍立。两使的文簿堆满了,没有人敢通报,苏逢吉就取来放在怀中,等到汉高祖的神色可以冒犯时进献。汉高祖大多认可了,因此很喜欢他。但苏逢吉为人贪婪狡诈没有德行,喜好杀人。汉高祖曾因他的生日派苏逢吉整顿清理狱中囚犯以求福,叫做“静狱”。苏逢吉进入狱中察看囚犯,无论轻重曲直都杀掉,报告说:“监狱清静了。”
汉高祖建立国号后, 这时,制度刚开始建立,朝廷大事都由苏逢吉决定,苏逢吉以此为己任。但他素来不懂学问,随事裁决,出自他个人的看法,因此汉代尤其没有法度,而不施行德政,老百姓没有人称赞它。汉高祖平定京师后,苏逢吉和苏禹珪同在中书省,拜官授职常常违反旧制。苏逢吉尤其喜好接收贿赂财货,卖权卖官,指责的人吵闹不停。但汉高祖正倚仗信任他们两人,因此没有人敢上报。凤翔李永吉初到京师朝见,苏逢吉因李永吉是过去秦王李从暇的儿子,世代王侯之家,应常有奇异的财物,就派人告诉李永吉,答应给他一个州,而索求他祖上的玉带,李永吉以没有玉带作解释,苏逢吉于是派人买了一条玉带,价值几千缙,要求李永吉抵偿;前客省使王筠在晋末出使楚,到这时才回来,苏逢吉猜想王筠得到楚王的厚重财物,派人索求,答应给他一个州,王筠怏怏不乐,把口袋中装的一半财物献给他。
这时,天下盗贼很多,苏逢吉亲自起草诏书下发州县,凡是盗贼所住本家和邻居都减族。有人对苏逢吉说:“做盗贼被灭族,已不是先王的法制,何况邻居呢!”苏逢吉不情愿地承认对,迫不得已,只是去掉减族一项罢了。因此郫州捕贼使者张令柔将平阴县十七个村的老百姓数百人全部杀死。卫州刺史叶仁鲁听说按察区域中有盗贼,亲自带兵追捕。当时十多个村民一齐追赶盗贼,进入山中,盗贼都逃散了。叶仁鲁随后到,见追捕盗贼的村民,以为是盗贼,把他们全部抓获,割断他们的脚筋,把他们丢弃在山脚示众,这些人长声悲号,几天就死了。听到的人都为他们呜冤叫屈,而苏逢吉把叶仁鲁当成能人,从此天下因做盗贼被杀的事就泛滥成灾了。
这时,汉隐帝年龄小,小人在他身旁弄权。史弘肇等人作威凌驾皇帝,皇帝和他手下的李业、郭允明等人都很忧虑。苏逢吉每次见到李业等人,都用言语激怒他们,李业等人终于杀掉史弘肇,任苏逢吉权知枢密院。正让人起草诏书,听说周太祖起兵,才作罢。
看了"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三语文质检试卷及答案"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