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麦哨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课文《麦哨》时,应引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学习啦小编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麦哨》课文教学反思,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麦哨》教学反思1
《麦哨》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它不仅文质优美,而且韵味隽永,值得品味感悟。
这样的文章有很多教学点,可这毕竟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迁移运用在精读课文学习获取的知识经验,在略读实践中提高独立阅读的本领。尽管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遵循这一原则,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由自主的犯了多讲的毛病,部分教学环节过于冗长,尤其是“赏田园画意”这一环节,自己觉得课文写的很美,处处值得学生领悟,有牵着学习的痕迹。课文其他部分教学力气也不少,主次不够明显,重点不够突出。略读课文更应突出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有取有舍,不能面面俱到。
教学设计还是有问题。灵动的课堂,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教学设计应该以备教法为主,不能忘记“课文不过是个例子”这句话,语言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是为什么安排这样一篇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结尾,有他特殊的使命,应该突出应有的作用,而不是上成一篇美文欣赏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麦哨》教学反思2
《麦哨》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一组课文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主题的。在我们年组同仁的精心集体备课下,加上王主任的指导,在授课时我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注重多音字的教学。这一课的多音字较多,如:落(降落 落色 落下),嚼(咀嚼 咬文嚼字 倒嚼),和(和风细雨 和了 一唱百和 和面 和药),剥(剥削 剥皮)等。我先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已知的,我再详细诠释学生未知的,如:倒嚼的意思是牛、羊、鹿粗粗的把食物咽下去再反刍到嘴里细嚼,然后再咽下,通称倒嚼。就这样学生辩清了字音,理解了词意,达到了预想效果。
二是重视语言积累,句式训练。在课文中第四自然段有这样一段话:“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 蓬蓬 的种子。”根据这个精彩的排比句我设计了这样的句式:菜园里,雪白的菲菜花谢了,结出了一 蓬蓬 的种子;嫩黄的黄瓜花谢了,结出了( );( )花谢了,结出了( )。因为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在句式训练时遇到点困难,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才流利地说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也积累了作文材料。
三是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最大特点是首尾照应。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麦哨声音的段落,然后让学生分别读一读,学生很容易就能看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是前后呼应。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的呼应,如:第一自然段:“呜卟,呜卟,呜……”和第七自然段的:“呜卟,呜卟,呜……”,第二自然段:“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和第八自然段:“你呼我应,此起彼落”在师生的互换读中,他们得以进一步的体会。
但是,在教学中,我没有做到各教学环节主次有序,时间没有把握好,应该侧重于一些训练重点,这样就不能超时了。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麦哨》教学反思3
《麦哨》这篇课文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力求透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创设文中的情景,上出美感,上出诗意。
一、创设美的情境
在作家陈益先生的笔下,这是一方沃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很少看到田野,即使见过,也未必见过五彩缤纷的田野,更不用说产生如此丰富、喜爱的情感。没有生活体验,单纯靠纯美的文字如何能使孩子披文入情。
所以课始揭题时,我选用了这样一幅画面,碧空白云下,一片金黄的麦地,麦浪滚滚,无边无际。这样纯美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令他们眼前一亮,带给他们一个全新的感觉,激发他们的情感。
二、营造美的氛围
这篇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接着重点描写了湖畔割草的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我也想创造一个麦哨萦绕的课堂,在此中引领孩子们感悟语言文字。
三、品味美的语言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排比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细细读来,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本、领悟文章内涵的蓝本。
我把品味文字的重点放在田野美景这块。设计了三个层次。先是通过圈画词语,读读这些词语,感受色彩的美感。让我们也来抒一首赞歌。孩子们纷纷举手,有声有色地读,有滋有味地品。在表达中,学生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进行碰撞、交融,学生入情入境、活跃而投入,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智慧,语文课也就上出味来了。
四、编写美的生活
在整堂课中,我带领孩子欣赏美图,品味文字,朗读抒情。而最能引起孩子共鸣的是乡间的游戏生活。乡下孩子们的游戏跟我们的不同。他们因地制宜,玩得都是天然的游戏。他们不需要陀螺,不需要纸牌,在草地上随便打几个滚,和伙伴们摔次跤,或去河里游一圈,就能快乐好一阵子呢。所以让孩子们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编写乡村孩子在草地上的游戏过程,让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
这堂课可能由于自己比较放松,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也比较多,整堂课比较自然融洽。但毕竟自己经验有限,很多地方不能很好的应变。如让学生读的时候每一个环节要求还是没能做到层层递进,想到该让学生读的时候才让学生读;感悟乡村美景时,学生找出的句子和自己预设地不一样时,没能很好的衔接,只是读一读带过,直到找到自己所需的句子为止,这样显得有点为教而教,不够尊重学生的自读感悟。
相信每一次尝试都会是自己的一次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己也会牢牢抓住机会争取每一次都有所得。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