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四年级方法>四年级语文>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

嘉馨分享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实践加思考的诗,是一首通过实践来说理的一首诗。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

  迎着和煦的春风,

  迈开轻快的脚步,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走,我我们一起去植树!

  荒滩,沟渠,

  山坡,公路……

  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

  伴随金色童年的

  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

  片片枝叶对是快乐的音符,

  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

  让每个人对健康、幸福。

  多栽一棵树,

  就多增添一片新绿;

  亿万棵树连起来,

  就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

  今天栽下绿色的希望,

  明天长成参天的大树。

  叫风沙乖乖低头

  让百鸟翩翩起舞。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

  建设“四化”离不开绿色宝库。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走,我我们一起去植树!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教材理解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生机勃勃。身处于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具有行动号召力的语言向少先队员发出倡议:“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我们一起去植树!”

  关于这首诗的教学,应该关注这样几个方面:

  一、诗歌意义的理解与领悟

  读懂一首诗,首先须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意义内涵。在提到植树的作用时,诗歌运用了一些形象的语言,如“绿色工厂”、“叫风沙乖乖低头”、“让鸟儿翩翩起舞”等等,这些言语表达的背后隐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只有大概理解了内在的科学道理,才有可能对诗歌的主旨作深一步的感悟。“感悟是建立在对文本材料阅读感知的基础之上的,扫清知性上的障碍,理解知识的意义,阅读行为才有可能持续地走向深入。”语文学科本身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涉及到的学科也是多样的,如何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体现,而不致讲解了科学知识导致语文学科味的冲淡与弱化。笔者认为,应该以“语文的方式”解释和表达,以保持语文的学科属性。教学时,可以结合上下文,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悟出答案,“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纳故吐新,空气循环,这些道理已经含蓄形象地予以表达了。当然,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不少学生对树木的环保作用已有所知晓,固沙蓄水,防止水土流失等等,也能说出一二。来自学生鲜活经验的知识可以在课堂教学里加以放大,成为大家共知的事实,为学生读懂诗歌作好铺垫,定下前提。

  二、诗歌语言的朗读与欣赏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有其固有的表达特点,音韵和谐,节奏分明,读上去琅琅上口。好的诗歌适合反复朗读,能够读出诗的形式美、韵律美与意境美。这首诗长短句相间,词句相映,节奏分明。“荒滩,沟渠/山坡,公路……/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植树地点的列举,点点分明,头脑中的画面也在不断的切换跳跃:沐浴着大好春光,每一处地方都有少先队员欢乐的身影,洋溢着他们欢乐的笑颜,映着一棵棵翠绿的幼苗,大好春色仿佛也被感动得摇曳多姿。语言的存在形式直接影响着阅读者的情感参与,在朗读时,语气的抑扬与快慢自然地流露出来,不难想象,随着读与悟的深入,学生朗读时,语气会先抑后扬,充满朝气,笑颜也会在脸上绽放开来。我们也注意到,整首诗的韵脚是间句押韵,“植树”、“音符”、“幸福”、“版图”、“宝库”……气势连贯,行云流水,只要读上几遍,无须刻意记忆,如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田,语言与精神的种子也会悄然萌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首诗的语言是一种行动性表达,“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是全诗鲜明而有力的行动号召,是一面高高扬起的旗帜,满怀着希望,充满着力量。

  三、诗歌精神的内化与生长

  植树的环保意义与价值,诗歌里涉及到很多。这是现实的意义,是应该让学生理解与领会的。但对于“红领巾们”而言,将他们与春天,与植树联系起来,我们能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情愫与意境在胸中涌动与形成。写道:“伴随着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是啊,春光烂漫处,童心也烂漫,在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里植下一棵树,在一生中最美的时光里播下希望。“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银铃般的笑声撞得人站不稳脚,快乐的脚步捎得心儿飞上云霄,意气风发的少年结伴去植树。明天,树苗会长成参天大树,这些孩子们不也成了祖国的栋梁之材?向着明天,才是金色的希望。所以,把握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体验潜伏在诗里的激情之流,生机与力量将会充盈于我们的心中。

  最后,提一个美丽的建议,学生在春天的季节里学了这首诗,如果趁着春天,真的栽下一棵树,把诗文里的感动化为长久的期盼,生命的绿色将更为葱茏,生机盎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走,我们去植树》教学札记

  苏教版国标的第一篇课文均为诗歌,我总在想为什么每册书的第一篇选诗歌的呢?是不是人类保留至今最早的文章是诗歌?是不是诗最能够让学生懂得母语中的创造?是不是诗很简单,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母语的简单,即一切从简单开始?这些诗是简单的,简单的让学生一读就懂,一读就感受到美韵的存在,一读就感觉到自己从寒暑假中又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

  我本人是很喜欢诗的,也喜欢用自己搜索的关于诗的解释引导学生学,用自己对诗的理解引导学生学。比如,在过去我查找过诗的许多种解释,大概有150多种,我个人认为最好的解释不是中国的“诗言志”,而是古希腊“诗人就是创造者”,而发现到古希腊的这一解释,我是非常兴奋,一直到现在,这种兴奋还是那样的强烈,所以每学一首诗,不管是新诗还是古体诗,我都会与学生一起重复“诗人就是创造者”,今天的学习其实就是与“创造者对话,以让自己成为创造者”,孩子们都能明白我的这种引导。所以,四下的这首诗,还是用“创造”打头,让学生尽情地朗读,去植树,去思考。

  我在多篇拙作中解释过汉字的“诗”,我说“诗”字非常好,是由三部分组成,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由“土”与“寸”组成,“诗”其实就是“土言寸语表心情”,“土言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考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这是诗的内容。寸语,就是把想要说的话变短了,短得好听了,比如押韵了,这是诗的形式。而土言加寸语其实最终还要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比如爱与憎等,那就是言字旁所指,这也是诗的思想”。我以前是用这种方式教会我的女儿快速爱诗、写诗的,虽然对于我本人来说,那只是个案,但通过我过去两年的实践,我觉得了大部分的学生理解了,开始写了,并且还真像回事。所以,在教这一课中,我同样引导学生用汉字“诗”的方式来读、来思考。

  《走,我们去植树》这不是一篇假诗,不是一首想像诗,而是一首实践加思考的诗,是一首通过实践来说理的一首诗。植树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创造,我们应该让学生拥有这种创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头脑展示了孩子们的希望,展示了人类需要的环境。这一句句创造之语,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学生,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城市的植树往往是由专门的劳动者来做,而农村的孩子这种体验还是有的,因为大多数的农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树的活动,他们摸一摸,看一看,也会有着灵动。但不管是有,还是没有,但能以诗的方式主动表白自己的感动的学生却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课上,特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应该引导他们学着用诗的方式记下自己的感动。课后有第五题是: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其实也可以模仿着课文的形式,让学生以诗的方式介绍,也许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既然诗是一种创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拥有这种创造。这也是母语教育要思考的,要做的。

猜你感兴趣:

1.四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课文第12课

2.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但愿人长久

3.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4.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5.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282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