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22牧场之国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2课《牧场之国》围绕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来写,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2课《牧场之国》,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2课《牧场之国》原文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剽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2课《牧场之国》教材解读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选编这篇文章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四年级下册语文单元作文范文:勤劳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一名普通的中年妇女。她今年49岁,乌黑的头发有几根白丝,淡黄的脸,一双微黑结实的手。微胖的身材,个头也不是很高大,但是妈妈很善良也很勤劳。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妈妈就起床了。首先准备好早饭,让我吃完饭去上学。我走后,妈妈收拾完碗筷,就把房间收拾好。还要去我外公家给外公喂饭,推着轮椅到外面走走,让外公晒晒太阳。外公半身不遂,身体多年瘫痪在床上,妈妈多年如一日。
中午妈妈来接我,吃完午饭,妈妈让我休息休息,可妈妈总舍不得睡一会,为我看着时间,总怕我迟到。
晚上,我放学还要去篮球队打一会球,妈妈一等就是40多分钟,尤其是每周的周二和周五要等上1、2个小时,回到家,我写作业,妈妈就在一旁看书,从来不看电视怕打扰我学习,还常常叮嘱我做题要认真。
我常常劝妈妈休息会儿,别把时间安排的太紧,会累坏的呀,妈妈总是笑着说:“力气这东西是用不完的,生活充实一点才有意义。”
妈妈不仅自己劳动,还常跟我说,爱劳动才是好孩子,没有成就的人,都是从不爱劳动开始的。扫地、叠被子、洗碗、洗衣服、做简单的菜,全是妈妈交给我的。
爸爸也劝妈妈少干点,妈妈说:“自己不劳动,怎么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这时我才明白妈妈的一片苦心呐!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