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学设计(2)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学设计2
一、经典诵读
1、齐读大屏幕上的三句话,读出感情。
2、男女比赛背诵。
二、导入
同学们,伴着蓝色多瑙河优美的旋律,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请看屏幕。我国著名的作家冯骥才先生就曾到过这里,可他没有写维也纳风格各异的建筑,也没有写精妙绝伦的装饰,却写了似乎随处可见、平凡无奇的小花。维也纳的小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魅力让作者如此难以忘怀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冯先生的脚步,走进四月的维也纳,去探寻花的勇气。齐读课题。
三、新授
(一)检查预习,识记生词。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2、你觉得哪个生词比较难理解?(怦然一震)接下来我们就把词语放到课文当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根据老师的提示,想一想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最初见到草地时感到(失望),因为(只见绿地不见花);拨开草看感到(吃惊),因为(见到花儿藏草下);离开维也纳前感到(遗憾),因为(未见花儿冒出来);下车之后感到(惊奇),因为(终见花儿遍原野)。
作者经历了这么多情感的变化,都是因为花儿,这片小小的花儿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主要在哪两段集中描写了维也纳的小花?(2、7)我们就把目光聚集到这两段。
(三)精读重点,品析词句。
1、先看第二自然段,作者用手拨开草一看,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谁能读一读相关的语句?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花的颜色很多很美,花的形状各种各样,花的数量不可计数)你还能用别的词语形容一下小花吗?(千姿百态、颜色各异、数不胜数……)你们的词汇量很丰富,这些词语同样能体现花的颜色多、样子多和数量多来。
2、小花在哪里?(青草下)在青草下怎么样?(藏着)如果你就是这片颜色各异、千姿百态、数不胜数的小花中的一员,你藏在小草下做什么?你会想些什么?(积蓄能量、静待春暖花开、拔地而起……)
3、你们积蓄了这么多能量,就是想向维也纳展示你的美丽。躲在青草下边的小花最终?(冒了出来、钻出地面)从刚开始的“藏”变成了“冒”。当你们冒出来以后,维也纳变成了什么样子?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改天换地)
4、同学们,看似不起眼的小花竟然能带来改天换地的变化,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你应该把哪些字加重语气,读出感情呢?自己先尝试一下。(生读)请同学们模仿着老师的语气,再来试一试!(加重语气:“一下子全、顿时、整个、铺满了”)
5、面对冷风冷雨,每一朵小花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姿态?齐读(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你觉得傲然挺立通常形容什么?(松树、大树)可是作者独具匠心,在这里形容小花,你觉得合适吗?(合适。小花在绵绵细雨中仍然敢于从青草下冒出,更能体会出小花极富勇气。)
6、同学们,学完了课文,你知道花的勇气到底指什么了吗?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知道的?(最后一段)你能把这句话改为陈述句吗?(它们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在细雨绵绵的天气中仍然傲然挺立,是小花的勇气。那你还觉得什么植物是极富勇气的?用“______,是______的勇气”说几句话。
(四)拓展阅读,积累词句。
1、四月维也纳的小花让作者体会到生命的勇气,冯骥才先生还写了另外两篇作品,组成了《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分别还写了三月和五月维也纳的景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段描写五月维也纳的文字:
“五月的维也纳,到处花团锦簇,春意正浓。我到城市远郊的山顶上游玩,当晚被山上热情的朋友留下,住在一间简朴的乡村木屋里,窗子也是厚厚的木板。睡觉前我故意不关严窗子,好闻到外边森林的气味,这样一整夜就象睡在大森林里。转天醒来时,屋内竟大亮,谁打开的窗子?正诧异着,忽见窗前一束艳红艳红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生的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熟睡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更能如此震动人心?
”
2、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花团锦簇、春意正浓、艳红艳红、喷溢浓香、光彩照人……把盛开着的玫瑰写的非常生动形象,仿佛就在眼前……)
3、把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积累到你的知识宝库中!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人生不止有平坦的阳关大道,当我们遇到了困难与坎坷,请记住,只要有勇气,就一定有希望,愿你们心中这朵勇气的小花永远绽放!
(六)布置作业
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四、板书设计
更多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花的勇气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