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六年级方法>六年级语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材解读(2)

嘉馨分享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李星华回忆她的父亲李大钊的文章。当时,正值她的父亲遇难16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他的血不会白流,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肥胖、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法。

  3、了解李大钊被捕前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

  电视机、录音机。

  2、学具准备:

  查阅李大钊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导入

  1、谈话:

  课前要求大家查阅有关李大钊的资料,谁能把你查的资料介绍一下?

  2、板书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3、启示:

  请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写的是哪一年的事?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二、初读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指名读阅读要求:

  ⑴想一想课文主要写李大钊同志的哪几件事?

  ⑵课文除开头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怎样分段合适?

  ⑶画出你认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并与同桌相互交流。

  2、检查初读情况。

  归纳板书: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3、学生质疑问难。

  三、品析课文

  1、读文思考:

  ⑴从文中哪儿能体会出李大钊终于革命事业的精神?

  ⑵李大钊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现在哪里?

  2、讨论、交流。

  3、分组讨论交流。

  4、配乐指导朗读。

  5、集体交流:

  朗读了重点句后,你想说些什么?

  6、指名读开头、结尾体会写法:

  ⑴指名读第一节:

  理解“被难日”意思?

  ⑵自由朗读结尾段:

  想想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前后照应?

  四、总结全文

  1、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用了哪些事例要表现李大钊怎样的品质?

  2、学完课文,谈谈你的感受?从中受到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

  1、小组合作练读使自己感动、产生敬仰之情的句子。

  2、交流:

  结合具体语句,先说说为什么使你产生敬仰之情,再读给大家听。师生评议。

  3、再现李大钊光辉形象:

  ⑴角色朗读法庭受审一段,要求通过语调表情和动作表演,再现李大钊与亲人诀别的场面。

  ⑵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

  二、研究写法

  1、讨论:

  “前后照应”的特点是什么?

  2、出示句子,从文中找出与它照应的句子。

  3、讨论交流。

  三、小练笔

  1、出示一篇短文,独立阅读,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2、集体交流讨论,体会写作的好处。

  四、作业设计与拓展

  1、必做题:

  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抄写前后照应的句子。

  ⑵组织一次“民族魂──我说心中的英雄”主题会,再把这次活动写下来。

  2、选做题:

  选读课文阅读中的文章,写读书笔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原文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是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猜你感兴趣:

1.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2.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指导

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教材解读

5.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6.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

277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