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历史学习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朝燕分享

  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我们都要学会去做试题卷,因为它不仅能够检测出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而且还能够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相信这些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1.从下列材料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不包括

  年代 中国商品出口总额 英国商品人口总额 鸦片走私总额

  1821年 14 757 132元 13 693 213元 225 780元

  1833年 17 814 260元 10 119 655元 12185 100元

  A、1821年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出超 B、1833年中英贸易中白银流向中国

  C、1833年英国对华正常贸易是入超 D、1833年鸦片贸易额较1821年激增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上述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4.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

  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 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

  ③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 ④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2007•深圳模拟)“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的造币厂门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满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银币。……总额是四百五十五万英磅,这五大车的白银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这批“古怪银币”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B.《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6.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7.《南京条约》签订后,有英国资本家认为: “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上述材料表明

  ①英国纺织品在中国供不应求 ②该资本家不完全了解中国国情

  ③该资本家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④英国工厂急需更新设备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B.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C.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D.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9.(2004年江苏高考)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10.(2009高考海南高考)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1.(2007海南三亚)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2.(2009全国文综一)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3.“台湾岛已割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句诗应写于下列哪次战争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 ( )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15.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钓鱼台早在1373年即由杨栽所发现,并远在15世纪初,明朝时所著《顺风相送》一书中,就首度出现“钓鱼屿”一词。而此后日本著名的海防论者林子平在1785年出版的《三国通览图说》基于事实,将钓鱼台列屿明确标明属中国领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在明代的文献中就可以找到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依据

  B.在近代以前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成为中日双方的共识?

  C.钓鱼岛的主权归属在明代就有了争议?

  D.材料中的文献可作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依据之一

  16.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尽管欧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欧洲已经开始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侵略集团,但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或纵容日本侵略中国,其主要目的是

  A.压制中国人民革命 B.扩大各自的在华利益

  C.缓和一战前夕在远东地区的形势 D.共同支配中国

  17.“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期

  18.(2007江苏历史6)下列事件中的情景应出现哪两次战争期间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19.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哪些战争破坏了北京的文物古迹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20.(2008天津,18)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21.(南京市2008年高三质量调研4)《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22.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族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

  23.(2007上海历史24)《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4.(06广东单科9)“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5.(2008•海南历史)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 )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二.非选择题

  26.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1)通过林则徐的这封信,你能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6分)

  (2)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这封信,女王能满足林则徐的要求吗?为什么?(6分)

  (3)当时中英两国的“宪典”是怎样制订的?(4分)

  27.(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 对于实力的强弱,也需要做一点具体分析。事实上,还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不少朝野人士就纷纷指出,就军力和经济力量而言,日本并没有绝对必胜的优势……即拿两国的海军实力来说,日本虽在速射炮和舰速上强于中国,拥有优势,但在川坚炮重上则有所逊色,而且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还拥有四艘日本所没有的鱼雷艇。即便是北洋陆军,虽在装备上总体说来落后于日本,但也并非一无长物。如日本就有学者认为,北洋陆军装备就有德制的毛瑟枪和克虏伯野炮,就“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炮的日军优越”。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威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受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远不敷出的军费中开销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2分)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4分)

  (3)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

  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初中国是如何建立“美国政体的仿制品”?(2分)怎样理解“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扩大基层民主,我国通过了哪些法律文件?(2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的重大意义是什么?(1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A B B B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B C B C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D D B

  二.非选择题

  26.(1) (提示: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君临万国”,“不忍不教而诛”,“将鸦片永断来源”。)清政府闭关锁国,虚骄自大;禁止鸦片输入,维护国家利益;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等。(言之成理皆可)

  (2)(提示: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中英实力对比、英国的政治体制等方面分析。)不能;原因:①英国国力强大,不会理会;②英国正准备寻机向中国开战,开拓市场;③当时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女王并无实权。?

  (3)(提示:结合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英国是通过议会制订;而中国根据皇帝旨意制订。

  27..解析

  (1)正确理解设问材料的含义,即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是解题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将中日双方战前社会状况差异做比较分析即可。

  (2)“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无非是指政府不能发动民众,动员全国力量抗战。而这恰恰与日本形成鲜明的对比。

  (3)注意思维的发散性,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指出甲午中日战争的社会影响。

  答案 (1)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

  (2)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3)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

  28.答案

  (1)史实: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体现三权分立的《临时约法》。(2分)

  理解:该政治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因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可见失败的并不是政体本身,而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4分)

  (2)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分)

  (3)《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委员会组织法》(2分)

  (4)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或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1分)
看了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

2.高中历史手抄报内容

3.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完整版)

4.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1925664